中國跨境投資企業(yè)的外匯風險對沖效果研究——基于債務稅盾的視角
本文選題:跨境投資 切入點:外匯風險對沖 出處:《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01期
【摘要】: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和"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逐步實施,使得中國企業(yè)跨境投資增多,外匯風險加大,很多企業(yè)嘗試使用外匯衍生品來對沖風險。文章以2007—2014年中國跨境投資企業(yè)為例,基于債務稅盾的視角,使用"中介效應"模型和傾向得分匹配法(PSM)研究了中國跨境投資企業(yè)外匯風險對沖的效果。研究發(fā)現:外匯風險對沖能增加企業(yè)價值,普通OLS回歸結果顯示外匯風險對沖可給企業(yè)帶來7.5%的價值溢價,在使用PSM方法控制了內生性之后,價值溢價更是高達10.40%;外匯風險對沖能增加企業(yè)的債務稅盾,帶來節(jié)稅收益,OLS結果顯示外匯風險對沖可使企業(yè)債務稅盾平均增加60.4%,即使用PSM方法控制內生性之后,發(fā)現仍可增加39.85%;高跨境投資額企業(yè)的外匯風險對沖能顯著提升企業(yè)價值和債務稅盾,但低跨境投資額企業(yè)的外匯風險對沖效果不顯著。
[Abstract]:With the promotion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the gradual implementation of Belt and Road's strategy, the cross-border investment of Chinese enterprises has increased and the foreign exchange risk has increased. Many companies are trying to hedge their risk by using foreign exchange derivatives. The article takes China's cross-border investment companies from 2007-2014 as an example, based on a debt tax shield perspective. Using the "intermediary effect" model and the tendency score matching method (PSM),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ffect of foreign exchange risk hedging on cross-border investment enterprises in China. It is found that foreign exchange risk hedging can increase firm value. The results of ordinary OLS regression show that hedging of foreign exchange risk can bring a value premium of 7.5% to enterprises, and the value premium is as high as 10.40% after the use of PSM method to control endogeny, the hedging of foreign exchange risk can increase the debt tax shield of enterpris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hedging foreign exchange risks can increase the tax shield on corporate debt by an average of 60.4%, even after the PSM method is used to control the endogeneity. It is found that the foreign exchange risk hedging of enterprises with high cross-border investment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enterprise value and debt tax shield, but the foreign exchange risk hedging effect of low cross-border investment enterprises is not significant.
【作者單位】: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5BGL020)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6YJB010) 國家級大學生科學研究與創(chuàng)業(yè)行動計劃項目(SJ201601008)
【分類號】:F832.6;F27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方方;;對風險對沖定義的探討[J];會計師;2013年08期
2 王永海;關于財務風險對沖問題[J];經濟評論;1996年05期
3 陳繼明;楊金梅;索彥峰;;結構性貿易融資、期貨市場與風險對沖[J];金融縱橫;2007年19期
4 傅亞平;田永超;;論企業(yè)風險對沖與管理者激勵[J];上海管理科學;2006年05期
5 李永;崔習剛;劉鵑;;反距離加權法天氣衍生品空間基差風險對沖效果[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3年10期
6 田茂永;轉型之惑與風險對沖[J];IT經理世界;2002年11期
7 楊寶臣;廖珊;蘇云鵬;;曲度變動與利率風險對沖效果的改善[J];系統工程;2011年12期
8 尹青;;略論天氣衍生品及其應用[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2年11期
9 李勤;信用風險對沖技術與我國商業(yè)銀行的信用風險管理[J];金融論壇;2002年07期
10 趙景亮;;債券投資組合信用風險與利率風險對沖策略[J];債券;2013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王震;方向亮;;風險對沖與公司價值:來自石油天然氣行業(yè)的經驗證據[A];第四屆(2009)中國管理學年會——金融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2 吳愛福;;金融衍生工具與風險對沖[A];2002年福建省會計學會理論研討論文專集[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麥特·麥克 Matt Machaj 覃維桓 譯;黃金是系統風險對沖工具[N];中國黃金報;2013年
2 崔利華;需要建立強大風險對沖機制[N];期貨日報;2008年
3 羅潔;應激關鍵在于風險對沖[N];上海金融報;2008年
4 哈爾濱商業(yè)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 田立;風險對沖:從賽場到股市[N];上海證券報;2008年
5 本報記者 吳杰;風險對沖時代怎么賺錢[N];中國證券報;2012年
6 北京首創(chuàng)期貨 董雙偉;服務企業(yè)經營——期貨研究員眼中的“風險對沖”[N];中國證券報;2012年
7 光大期貨 孫永剛;黃金 最好的風險對沖工具[N];期貨日報;2014年
8 楊帆;國際市場的主要風險對沖機制[N];期貨日報;2003年
9 羅潔;生物課[N];中國郵政報;2007年
10 黃曉勇;開放式基金 缺少風險對沖不行[N];金融時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杜娟;需求不確定環(huán)境下的匯率風險對沖與基于批發(fā)價合同的供應鏈運作策略[D];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2 廖珊;固定收益證券風險對沖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孟憲楠;金融衍生產品風險對沖及業(yè)績分析[D];東北財經大學;2011年
2 楊廣袤;若干風險對沖模型在中國股指期貨市場中的應用[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3 薛普;備兌權證的風險對沖策略[D];廈門大學;2008年
4 錢文禮;我國結構金融產品設計——產品定價與風險對沖[D];西南財經大學;2009年
5 李越嘉;人民幣結構化理財產品的結構分析和定價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3年
6 李怡;股指期貨的風險對沖與風險管理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67068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1670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