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期我國在貨幣和貨幣政策領域的一些認識誤區(qū)
本文關鍵詞:轉型期我國在貨幣和貨幣政策領域的一些認識誤區(qū) 出處:《理論學刊》2017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我國自1998年開始實質性啟動貨幣和信貸領域的市場化改革。由于理論準備的不足和實踐經驗的缺乏,時至今日,我國在貨幣和貨幣政策領域還存在諸多認識上的誤區(qū)。主要體現為:缺乏一個簡單、適用的分析框架來引領我國的貨幣政策實踐;對信用貨幣及信用貨幣在宏觀經濟中的作用認識不清;嚴重高估我國真實貨幣存量;對儲蓄向投資轉化過程中會派生大量貨幣類金融資產的機制理解不深;錯誤地將"社會負債率"作為衡量實體經濟杠桿率高低的指標;未充分意識到我國經濟增速"下臺階"與需求側貨幣供應不足,供給側產能利用率長期處于低位有很大關系;把"升降息"制度誤讀為對存、貸款基準利率進行調整;潛意識認為需求側總量調控和供給側結構改革相互排斥。這些認識上的誤區(qū)應予厘清。
[Abstract]:Since 1998 when China began to start substantive monetary and credit fields. Due to the lack of market reform, the insufficiency of theoretical preparation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China today, there are many misunderstandings in the field of currency and monetary policy as follows: the lack of a simple monetary policy analysis framework applicable to practice leading in China; the role of credit money and credit money in the macroscopic economy is unclear; overvalued real money stock in China;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f a large amount of money will derivative financial asset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ing savings to investment is not deep; mistakenly "social liabilities" as a measure of real economic leverage rate the index; not fully aware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next step" and the demand side of money supply, the rate of long-term in a great relationship with low supply side capacity; the "interest rate" system of misreading The underlying interest rate is adjusted; the subconscious thought that the demand side total regulation and the supply side structure reform are mutually exclusive. These misunderstanding should be clarified.
【作者單位】: 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
【分類號】:F822.0
【正文快照】: 一、缺乏一個簡單、適用的分析框架來引領我國貨幣政策實踐貨幣政策主要應對名義總需求的短期波動問題。針對這類問題,目前最簡單、實用的分析工具莫過于以貨幣數量論為基礎的總量恒等式——費雪方程:MV=PT,即貨幣存量M乘以貨幣流通速度V恒等于物價總水平P乘以經濟的實際總產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元元,王濤;論不兌現信用貨幣[J];廣東金融研究;1983年03期
2 張元元;;論不兌現信用貨幣[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1983年04期
3 魏海源;安德利;;也談信用貨幣的幾個理論問題——與張鵬同志商榷[J];金融研究;1983年06期
4 丁智勇;;關于信用貨幣的幾個問題——兼論信用貨幣的起源及其特征[J];河南財經學院學報;1990年04期
5 楊植柳;何芳;楊博宇;宋子強;;論信用貨幣[J];時代金融;2014年09期
6 魏振軍;論網絡信用貨幣[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1年07期
7 魏振軍;論網絡信用貨幣[J];上海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年02期
8 劉秀光;;貨幣體系中的可兌換性與信用依賴性——解讀金融業(yè)歷史論爭的現代意義[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09年02期
9 劉秀光;;論貨幣體系的可兌換性和信用依賴性準則[J];華東經濟管理;2009年09期
10 閆妍;朱曉武;;論信用貨幣時代財富標志的泛化[J];廣義虛擬經濟研究;2012年01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肖磊;黃金是信用貨幣的血脈[N];中國黃金報;2011年
2 關威 恒泰大通黃金產業(yè)開發(fā)與研究中心分析師;信用貨幣“失信”肯定黃金價值[N];中國黃金報;2013年
3 盧泓安;基于金融分析與交易的信用貨幣研究[N];中國黃金報;2011年
4 關威 恒泰大通黃金產業(yè)開發(fā)與研究中心分析師;信用貨幣風險凸顯黃金獨特地位[N];中國黃金報;2013年
5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 易憲容;信用無限擴張是所有經濟問題的根源[N];中國經濟導報;2010年
6 國海良時期貨宏觀研究員 周世成;美元反彈促金價高位震蕩[N];國際商報;2011年
7 肖煒;中國的票號時代[N];中華讀書報;2010年
8 泰信基金公司固定收益投資總監(jiān) 王鵬;信用貨幣擴張之痛[N];中國證券報;2008年
9 記者 張莫;信用貨幣體系失信或進一步推高金價[N];經濟參考報;2010年
10 覃維桓 《中國黃金報》首席研究員;美元為何難振雄風[N];中國黃金報;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崔健;銀行、信用貨幣創(chuàng)造和經濟周期波動[D];南開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謝琪;馬克思信用貨幣理論及當代價值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2 丁俊波;超主權信用貨幣發(fā)展影響因素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3年
3 王志輝;信用的制度基礎研究[D];湖南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141792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1417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