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經濟論文 > 宏觀經濟論文 >

期貨市場微觀基礎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3-05 22:37
  期貨市場功能的發(fā)揮和效率的提高,離不開市場微觀基礎的完善。市場微觀基礎的不同,決定了期貨市場的一些表征的變化,如市場的流動性、波動性、交易成本和套期保值效率等,進而會改變市場加工信息的過程與價格形成機制,從而對收益率的變動和價格發(fā)現(xiàn)功能產生顯著影響。本文在結合國內外金融市場微觀結構理論研究成果基礎上,與近些年來的期貨市場理論研究相結合,緊密聯(lián)系微觀基礎與功能發(fā)揮的相互作用,研究期貨市場的功能發(fā)揮,并將理論應用于分析中國期貨市場運行實踐的情況,進而揭示中國期貨市場微觀基礎與期貨市場功能發(fā)揮的對應關系。在總結國內外主要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本文首先研究了中國期貨市場的微觀結構特征,這些特征包括市場深度、市場寬度、日內波動性、價格連續(xù)性和價格聚集性等。通過上市時間較長、成交較活躍的大連商品交易所豆一、豆粕、豆油、棕櫚油、玉米、PVC和LLDPE等7個品種的超過360萬條記錄的高頻數據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在7個品種中,玉米和豆粕的流動性最好,棕油的流動性最差;豆油日內波動性最大,豆粕次之,玉米日中波動最小。另外,大連市場的日內波動基本體現(xiàn)出隨著交易的深入而逐漸變緩的態(tài)勢,這一點與國外市場也類似。其次,對... 

【文章來源】:東北財經大學遼寧省

【文章頁數】:197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導論
    1.1 選題目的與研究價值
        1.1.1 選題及問題提出
        1.1.2 研究的意義
    1.2 研究內容、方法與論文結構
        1.2.1 研究內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論文結構
    1.3 創(chuàng)新點
第二章 金融市場微觀基礎理論與相關研究
    2.1 金融市場微觀基礎理論的產生與發(fā)展
    2.2 金融市場微觀基礎理論的實證
        2.2.1 價格形成模型的實證檢驗
        2.2.2 微觀市場結構與機制設計的實證
    2.3 對國內金融市場的相關實證研究
        2.3.1 市場寬度(買賣價差)
        2.3.2 市場深度
        2.3.3 最小報價單位
        2.3.4 限價訂單
        2.3.5 市場透明度
第三章 中國商品期貨市場的微觀結構特征
    3.1 市場微觀結構特征的衡量指標
        3.1.1 流動性
        3.1.2 日內波動性、價格連續(xù)性和價格聚集性
    3.2 大連商品期貨市場的微觀結構特征
        3.2.1 數據
        3.2.2 大連市場主要期貨合約的流動性特征
        3.2.3 大連市場主要期貨合約的日內波動性、連續(xù)性和聚集性特征
    3.3 小結
        3.3.1 大連市場主要期貨合約的市場微觀結構指標間的相關性
        3.3.2 研究與應用
第四章 中國商品期貨市場的效率分析
    4.1 我國商品期貨市場總體表現(xiàn)
        4.1.1 方法和數據選擇說明
        4.1.2 豆粕期貨的市場表現(xiàn)
        4.1.3 豆油期貨的市場表現(xiàn)
    4.2 期貨市場的價格發(fā)現(xiàn)效率
        4.2.1 價格的相關性、平穩(wěn)性、相互引導性和協(xié)整性
        4.2.2 豆粕期貨價格發(fā)現(xiàn)效率
        4.2.3 豆油期貨價格發(fā)現(xiàn)效率
    4.3 基于傳統(tǒng)衡量方法的期貨市場的套期保值效率分析
        4.3.1 期現(xiàn)套保的套期保值效率分析
        4.3.2 活躍合約套保的套期保值效率
        4.3.3 展期效率損失
        4.3.4 豆粕和豆油期貨套期保值效率分析
    4.4 基于CFaR模型的期貨市場的套期保值效率分析
        4.4.1 現(xiàn)金流風險度量與套期保值管理概述
        4.4.2 基于蒙特卡洛模擬的CFaR模型
        4.4.3 實證分析
        4.4.4 小結
第五章 期貨市場流動性問題及其實證研究
    5.1 流動性特征的國際比較
        5.1.1 DCE大豆一號與CBOT黃大豆流動性的國際比較
        5.1.2 DCE豆油與CBOT豆油流動性的國際比較
        5.1.3 DCE豆粕與CBOT豆粕流動性的國際比較
        5.1.4 滬銅與LME-S銅三月流動性的國際比較
        5.1.5 滬天膠與東京膠流動性的國際比較
        5.1.6 鄭白糖與ICE糖流動性的國際比較
        5.1.7 鄭一棉與ICE棉2號流動性的國際比較
    5.2 期貨市場流動性的日內形態(tài)及分析
        5.2.1 流動性的日內特征
    5.3 投資者結構與市場流動性
        5.3.1 投資者類型
        5.3.2 不同類型投資者對市場流動性的作用
第六章 期貨市場波動性與市場投資效率的實證研究
    6.1 豆油期貨波動性分析
        6.1.1 豆油期現(xiàn)基差
        6.1.2 豆油1月合約5月合約價差
        6.1.3 豆油5月合約9月合約價差
        6.1.4 豆油1月合約9月合約價差
        6.1.5 豆油5月合約、棕櫚油5月合約價差
        6.1.6 協(xié)整檢驗
        6.1.7 格蘭杰因果檢驗
    6.2 豆粕期貨波動性情況分析
        6.2.1 期現(xiàn)基差
        6.2.2 豆粕1月合約5月合約價差
        6.2.3 豆粕5月合約9月合約價差
        6.2.4 豆粕1月合約9月合約價差
        6.2.5 協(xié)整檢驗
        6.2.6 格蘭杰因果檢驗
    6.3 玉米期貨波動性情況分析
        6.3.1 期現(xiàn)基差
        6.3.2 玉米1月合約5月合約價差
        6.3.3 玉米5月合約9月合約價差
        6.3.4 玉米1月合約9月合約價差
        6.3.5 協(xié)整檢驗
        6.3.6 格蘭杰因果檢驗
    6.4 PVC期貨波動性情況分析
        6.4.1 期現(xiàn)基差
        6.4.2 PVC1月合約5月合約價差
        6.4.3 PVC5月合約9月合約價差
        6.4.4 PVC1月合約9月合約價差
        6.4.5 協(xié)整檢驗
        6.4.6 格蘭杰因果檢驗
    6.5 LLDPE期貨波動性情況分析
        6.5.1 期現(xiàn)基差
        6.5.2 LLDPE1月合約5月合約價差
        6.5.3 LLDPE5月合約9月合約價差
        6.5.4 LLDPE1月合約9月合約價差
        6.5.5 協(xié)整檢驗
        6.5.6 格蘭杰因果檢驗
    6.6 鄭州白糖期貨波動性情況分析
        6.6.1 期現(xiàn)基差
        6.6.2 白糖1月合約5月合約價差
        6.6.3 白糖5月合約9月合約價差
        6.6.4 白糖1月合約9月合約價差
        6.6.5 協(xié)整檢驗
        6.6.6 格蘭杰因果檢驗
    6.7 棉花期貨波動性情況分析
        6.7.1 期現(xiàn)基差
        6.7.2 棉花1月合約5月合約價差
        6.7.3 棉花5月合約9月合約價差
        6.7.4 棉花1月合約9月合約價差
        6.7.5 協(xié)整檢驗
        6.7.6 格蘭杰因果檢驗
    6.8 天然橡膠期貨波動性情況分析
        6.8.1 期現(xiàn)基差
        6.8.2 天然橡膠1月合約5月合約價差
        6.8.3 天然橡膠5月合約9月合約價差
        6.8.4 天然橡膠1月合約9月合約價差
        6.8.5 協(xié)整檢驗
        6.8.6 格蘭杰因果檢驗
    6.9 銅期貨波動性情況分析
        6.9.1 期現(xiàn)基差
        6.9.2 銅1月合約5月合約價差
        6.9.3 銅5月合約9月合約價差
        6.9.4 銅1月合約9月合約價差
        6.9.5 協(xié)整檢驗
        6.9.6 格蘭杰因果檢驗
    6.10 波動性分析的小結
第七章 主要結論及政策含義
    7.1 全文研究的主要結論
    7.2 中國期貨市場微觀基礎及功能完善的具體建議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最小報價單位對市場流動性影響的計算實驗研究[J]. 李悅雷,張維,熊熊.  管理科學. 2012(01)
[2]是否應提高高價股的最小報價單位?——基于人工股票市場的實驗研究[J]. 焦賀英,劉善存,成微.  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 2011(12)
[3]信息不對稱、融資約束與投資—現(xiàn)金流敏感性——基于市場微觀結構理論的實證研究[J]. 屈文洲,謝雅璐,葉玉妹.  經濟研究. 2011(06)
[4]指令簿透明度增加與市場價格發(fā)現(xiàn)——基于計算實驗金融方法的指令驅動市場研究[J]. 馬正欣,張維,熊熊,張永杰.  南開經濟研究. 2011(01)
[5]市場交易過程信息透明度與市場質量——來自上交所Level-2行情的證據[J]. 劉秀紅,徐龍炳.  經濟管理. 2010(09)
[6]集合競價透明度提高對市場流動性的影響——基于中國股市開盤的實證研究[J]. 許香存,李平,曾勇.  管理學報. 2010(01)
[7]滬市封閉式基金流動性、買賣價差與市場深度分析——一個基于高頻數據的經驗研究[J]. 張飛.  產經評論. 2010(01)
[8]限價訂單信息含量分布:理論模型及中國市場實證研究[J]. 馬丹.  統(tǒng)計與信息論壇. 2008(11)
[9]我國股票市場透明度變革效應研究[J]. 王志強,吳世農.  管理科學學報. 2008(05)
[10]做市商、流動性與買賣價差:基于銀行間債券市場的流動性分析[J]. 張瀛.  世界經濟. 2007(10)

博士論文
[1]基于證券市場微觀結構的噪音及資產價格行為研究[D]. 張穎潔.天津大學 2011
[2]中國證券市場微觀結構若干問題研究[D]. 于亦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06598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306598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367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