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摩擦多主體協調機制理論與實踐研究
本文關鍵詞:貿易摩擦多主體協調機制理論與實踐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遼寧大學》 2012年
貿易摩擦多主體協調機制理論與實踐研究
鄧曉馨
【摘要】:縱觀世界經濟的發(fā)展歷史,國際貿易摩擦一直與國際貿易的發(fā)展相生并行。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各國經濟相互依存關系日益深化,國際貿易摩擦的主體結構與客體結構均發(fā)生巨大變化,其表現形式也呈現出復雜化、常態(tài)化、隱蔽化等新的特征。同樣,貿易摩擦也成為中國這一追趕型國家難以回避的嚴峻問題。中國已處于國際貿易摩擦高發(fā)期,且短期內難以消除,其面臨的貿易摩擦具有長期化、常態(tài)化、周期化、多樣化和復雜化的發(fā)展趨勢。如何有效應對國際貿易摩擦和進行國際貿易摩擦協調再度成為國際經濟的熱點問題。傳統的理論與措施已經難以適應不斷發(fā)展變化的貿易摩擦新特征,因此,必須對構建國際貿易摩擦協調機制的研究路徑做創(chuàng)造性的調整,以一種新的理論視角、更加開闊的視野和方法研究貿易摩擦相關主體的作用與相互協調機制,從而增加應對貿易摩擦的效率。 本論文以構建貿易摩擦多主體協調機制為主線,深入探尋貿易摩擦協調機制的理論與法理基礎及其現實可能性;在此基礎上對貿易摩擦協調機制的相關主體的職能定位以及相互間的協調互動進行研究;進而在博弈論的分析框架下,從國際國內兩個層面對貿易摩擦協調機制的福利效應進行分析;最后結合中國的現狀,探討中國構建貿易摩擦多主體協調機制以及協調效率提升的戰(zhàn)略和措施。 論文圍繞上述問題,從緒論和正文六章共七部分加以論述。 緒論部分對論文的選題的背景、選題的重大理論與實踐意義進行了分析。在對相關研究文獻——國內外貿易摩擦以及協調機制理論研究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論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內容,繼而闡述了論文的研究方法和創(chuàng)新之處。 第二章,貿易摩擦協調機制的理論與法理基礎。在本章中,一方面對構建貿易摩擦多層次、多主體協調機制所依據的理論進行挖掘和探討。其中利用機制設計理論闡釋貿易摩擦協調機制的運行機理;相互依存理論和多中心治理理論為貿易摩擦內部多主體協調和外部協調提供理論依據;雙層博弈理論對貿易摩擦協調機制的可能性進行了很好的解釋。此外,對國際貿易摩擦協調機制中各個理論的適用性分別進行了闡述。另一方面,闡述了構建貿易摩擦協調機制的主要法理依據。重點研究WTO的基本原則,特別是WTO的爭端解決機制、多邊條約、雙邊條約和國內相關法規(guī)等與構建貿易摩擦協調機制的關系。這一章是本論文展開研究的出發(fā)點和理論基礎。 第三章,構建貿易摩擦協調機制的時代背景與制約因素。從貿易摩擦呈現的新特征和國際貿易運行中存在的諸多貿易摩擦誘因兩方面闡釋構建貿易摩擦協調機制的必要性;同時提出世界經濟相互依存關系的日益加強、各國共同利益的存在以及雙邊和多邊協調機制的創(chuàng)新等成為貿易摩擦協調機制的現實可能性基礎;最后對貿易摩擦協調機制的現狀、問題與制約因素進行全面分析。 第四章,多主體、多層次貿易摩擦協調機制的核心維度。首先對貿易摩擦協調機制進行了界定,對協調機制的原則、目標以及內容加以闡述;接著對貿易摩擦協調機制內部主體分工定位以及各主體間相互協調機制進行闡釋;最后從雙邊(諸邊)協調、重點國家協調以及“第三方”協調等層面多貿易摩擦外部協調機制進行分析。 第五章,貿易摩擦協調機制的福利效應。本部分初步發(fā)展了一個基于博弈論方法的貿易摩擦協調機制的福利效應評估框架,包括貿易摩擦協調從非合作到合作的過程機理;一國內部各主體之間的博弈均衡;貿易摩擦協調非合作與合作博弈條件下的福利效應分析比較。 第六章,美國、日本貿易摩擦核心協調機制及其經驗借鑒。選擇以美國和日本為代表的典型國家,,全面、深入研究貿易摩擦多層次、多主體協調機制運行的經驗與借鑒作用。 第七章,構建我國貿易摩擦協調機制的對策。首先對我國貿易摩擦協調機制的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其次,提出了構建我國貿易摩擦協調機制的對策,包括加強構建協調機制的前提基礎建設,調整外貿發(fā)展戰(zhàn)略以及構建我國貿易摩擦內部協調機制、外部協調機制等等。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遼寧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F752.02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陳立興;;國際宏觀調控政策協調的博弈分析[J];財經問題研究;2006年03期
2 汪洋,辛元洲;加入WTO與我國行業(yè)中介組織的發(fā)展和完善[J];北方經貿;2003年08期
3 劉向麗;王厚雙;;日本對外貿易戰(zhàn)略轉變的時機選擇及啟示[J];國際經貿探索;2006年06期
4 尤宏兵;;中國與發(fā)展中國家貿易摩擦再透視[J];經濟問題探索;2010年03期
5 湯閱弦;;論中美經貿關系中的矛盾和共同利益[J];科技信息;2008年36期
6 陳善步;林杰;;保護貿易政策的演變及成因分析[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08年06期
7 林玲;段世德;;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中美貿易利益分配研究[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8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官慶;工程設計保險的逆向選擇問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3年02期
2 項勇,陶學明;基于尋租理論的工程監(jiān)理博弈行為分析[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5年01期
3 楊岑;彭盈;陳玉水;;招投標中的博弈分析[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6年05期
4 項勇;任宏;;建設工程項目監(jiān)理過程中尋租博弈行為分析[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6年06期
5 項勇;陶學明;王永強;;不對稱信息下建設項目委托代理激勵機制理論分析[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9年02期
6 楊太華;鄭慶華;;建設工程中質檢站、監(jiān)理機構和承包商尋租行為的博弈分析[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9年05期
7 陽霞;周文峰;;代建項目雙層委托代理模型分析[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0年03期
8 曹沛爭,徐栩;中國“入世”與“中國經濟一體化”的發(fā)展[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6期
9 萬可,湯衛(wèi)君;頭壟斷廠家產品定價中的博弈論問題———兼評我國彩電行業(yè)價格大戰(zhàn)[J];安徽大學學報;2002年01期
10 廖楚暉,薛剛;關于稅收腐敗有關問題的研究[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黎秀蓉;;“李約瑟之謎”的博弈論解讀[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上)[C];2011年
2 李五四;;不同信息環(huán)境下價格功能的歷史考察——兼論營銷·博弈價格功能下的經濟政策效應[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3 李春;;城市社區(qū)公共服務多元協作組織研究[A];科學發(fā)展:社會管理與社會和諧——2011學術前沿論叢(下)[C];2011年
4 翁禾倩;黃源泉;李宇星;林心穎;;“綠色信貸”實施中制度缺陷的多維博弈分析[A];2011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三卷)[C];2011年
5 趙禮強;郭亞軍;;制造商分銷渠道戰(zhàn)略選擇的博弈分析[A];第二十六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07年
6 趙禮強;;多渠道沖突下制造商價格協調策略研究[A];中國自動化學會控制理論專業(yè)委員會D卷[C];2011年
7 王焱;;淺析公開招投標中不完全信息博弈[A];責任與使命——七省市第十一屆建筑市場與招標投標聯席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11年
8 吳晶;;投標人圍標、串標的博弈論分析[A];責任與使命——七省市第十一屆建筑市場與招標投標聯席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11年
9 胡偉清;張宗益;;賄賂的經濟學分析[A];2005年中國法經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5年
10 王雷;;效率與激勵視角下公民財產權與國家征收權的均衡——來自城市房屋征收個案的法與經濟學分析[A];2005年中國法經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江翔宇;公司型基金法律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吳奇志;經濟全球化下金融危機的治理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張瑾;主權財富基金國際監(jiān)管制度法制化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林惠玲;美國反補貼實體法律實施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李平英;產業(yè)組織結構與農產品質量管理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0年
6 馬曉麗;我國農產品市場信息不對稱問題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0年
7 邱瑞;對外貿易對黑龍江省經濟發(fā)展影響機理及評價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8 劉家國;基于突發(fā)事件風險的供應鏈利益分配與行為決策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9 楊皎平;產業(yè)集群特性要素對技術創(chuàng)新的影響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0年
10 劉嘉瑩;第三方逆向物流系統構建及其運行優(yōu)化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雄;土地使用權征用法經濟學分析[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張舒;基于博弈論視角的開發(fā)區(qū)土地集約利用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林敏;社會醫(yī)療保險道德風險分析及其控制對策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0年
4 葉宗玲;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小型私營企業(yè)誠信問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5 溫新剛;基于雙邊道德風險規(guī)避的企業(yè)高管契約設計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6 張娜;技術創(chuàng)新中寡頭壟斷企業(yè)競爭策略選擇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7 黃齊;量能課稅原則與我國個人所得稅法的完善[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8 劉園園;環(huán)境法律政策的執(zhí)行機制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9 賈學蘭;信息不對稱下的最優(yōu)保險契約分析[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10 張曉慶;Fudenbery-Maskin無名氏定理與可行集的維數限制問題[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范兆斌;左正強;;國際貿易自由化背景下貿易保護的新趨勢及動因分析[J];商業(yè)研究;2005年21期
2 王進明;;中美貿易:巨額順差背后的利益流失[J];財經問題研究;2006年07期
3 韓彩珍;東北亞合作機制的微觀解釋——從博弈論的角度[J];東北亞論壇;2004年01期
4 王子昌;博弈類型與國際機制——APEC方式的博弈論分析[J];東南亞研究;2002年04期
5 王麗娜;;中美貿易摩擦的深層原因與緩解途徑[J];對外經貿實務;2008年02期
6 吳心伯;;中美經貿關系的新格局及其對雙邊關系的影響[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7 中國現代化國際關系研究院課題組;陳鳳英;;中美經貿關系發(fā)展中的焦點[J];中國發(fā)展觀察;2007年01期
8 聶揚;;中國與印度紡織品出口競爭力的比較分析[J];改革與開放;2009年03期
9 呂博;;中國應對發(fā)展中國家貿易摩擦的策略[J];國際經濟合作;2006年09期
10 李翀;論國際貿易中的超絕對利益[J];國際貿易問題;2005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魯丹萍;;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溫州經濟的影響[J];商業(yè)時代;2006年08期
2 蔡暢;;近期中美貿易摩擦理性思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6年09期
3 ;妥善應對貿易摩擦 創(chuàng)造和諧貿易環(huán)境[J];中國石油和化工(綜合版);2006年12期
4 葉莉;于淼;都郁;;貿易摩擦研究述評[J];中國集體經濟(下半月);2007年04期
5 黃榮芳;;我國行業(yè)協會應對貿易摩擦的SWOT分析[J];北方經貿;2008年12期
6 李晶晶;;對外直接投資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以日本為例[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09年01期
7 施軍;;淺談貿易摩擦[J];法制與社會;2009年32期
8 席波;;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解讀當前中美貿易摩擦[J];知識經濟;2010年11期
9 孫善斯;;我國貿易摩擦頻發(fā)的原因探析及應對措施[J];中國商界(下半月);2010年10期
10 徐長銀;美日貿易摩擦將會加劇[J];了望;1994年Z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桂敏;孫佟;;發(fā)達國家規(guī)避國際貿易摩擦風險的有效機制[A];科學發(fā)展與社會責任(B卷)——第五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文集[C];2008年
2 陳文力;;全球化進程中的貿易自由化與貿易摩擦[A];北京論壇(2007)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人類文明的多元發(fā)展模式:“全球化趨勢中跨國發(fā)展戰(zhàn)略與企業(yè)社會責任”法學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3 王厚雙;;國際貿易摩擦:理論、法理、經驗與對策研究[A];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獲獎成果匯編[2007-2008年度][C];2010年
4 姚玲燕;尤宏兵;;中國與印度貿易摩擦再思考[A];江蘇省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5 王亞飛;;貿易摩擦研究文獻綜述——兼論中美貿易摩擦[A];“美國經濟中長期趨勢及其對中美經貿關系的影響”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周文貴;周駿宇;;理性透視中美貿易摩擦[A];全國美國經濟學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7年
7 尹翔碩;;中美貿易摩擦的宏觀經濟原因及影響[A];“美國經濟中長期趨勢及其對中美經貿關系的影響”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陳麗麗;;中美貿易摩擦:現狀、原因和對策[A];21世紀初世界經濟格局與中美經貿關系:全國美國經濟學會會長擴大會議暨“21世紀初世界經濟格局與中美經貿關系高級論壇”論文集[C];2004年
9 肖德;李堅;;中美貿易摩擦的成因與對策[A];“美國經濟中長期趨勢及其對中美經貿關系的影響”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馬文秀;裴桂芬;趙相如;;合作博弈:解決中美貿易摩擦的理性選擇[A];全國美國經濟學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支援;[N];檢察日報;2003年
2 高虎城;[N];民營經濟報;2005年
3 張毅;[N];新華每日電訊;2005年
4 本報記者 楊凱;[N];中國冶金報;2007年
5 記者 楊國民;[N];經濟日報;2006年
6 本報記者 殷新宇;[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6年
7 楊世新;[N];現代物流報;2007年
8 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局長 李玲;[N];江蘇經濟報;2008年
9 盛壘;[N];中國經濟導報;2008年
10 宗合;[N];中國改革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鄧曉馨;貿易摩擦多主體協調機制理論與實踐研究[D];遼寧大學;2012年
2 喻坤鵬;貿易摩擦與美國延緩中國發(fā)展的策略[D];暨南大學;2010年
3 羅琳;國際分工、利益集團與貿易摩擦[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4 鄒偉偉;中美經貿關系的歷史發(fā)展與政策博弈[D];西南財經大學;2010年
5 趙宏;中國經濟體制轉型期的國際貿易摩擦及其解決途徑[D];廈門大學;2007年
6 陳詩陽;企業(yè)策略行為與國際貿易摩擦的形成機理及治理路徑[D];復旦大學;2009年
7 丘杉;中美貿易摩擦的戰(zhàn)略考察[D];暨南大學;2007年
8 杜金東;中日貿易摩擦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9 王曉華;中國貿易增長模式的調整[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10 王錦紅;貿易摩擦對戰(zhàn)后日本崛起的影響研究:效應與機理[D];遼寧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利潔;中印貿易摩擦對兩國貿易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2 張曉靜;對傾銷與反傾銷的經濟分析與思考[D];河北大學;2003年
3 廖閩;轉基因農產品國際貿易發(fā)展與管理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4 張斌;中國與美歐紡織品貿易摩擦的國際政治經濟學分析[D];河北師范大學;2006年
5 張麗莉;我國對外貿易摩擦的原因與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6年
6 朱悅靜;發(fā)達國家及地區(qū)貿易摩擦應對機制及其對中國的啟示[D];東北財經大學;2007年
7 吳亞瓊;國際貿易摩擦效應的辯證分析[D];遼寧大學;2008年
8 李燁;以中美紡織品服裝貿易爭端為例探析貿易摩擦隱含的規(guī)律[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年
9 趙淼;中美貿易摩擦及對策研究[D];安徽財經大學;2007年
10 杜鵑;國外對華貿易摩擦分類、成因、效應及對策[D];廈門大學;2007年
本文關鍵詞:貿易摩擦多主體協調機制理論與實踐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7582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75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