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白哈關稅同盟的貿易效果探析
[Abstract]: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trade effect of Russia-Belarus-Kazakhstan Customs Union, but the literature of systematically studying the trade effect of Russia-Belarus-Kazakhstan Customs Union is scarce. The paper reflects the static effect of the customs union from four aspects: the scale and growth of trade, the proportion of internal trade, the intensity of trade and the terms of trade, through the change of FDI, the change of innovation ability. The change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studies the dynamic effect of customs union. According to the above analysis, the trade effect of Russia-Belarus-Kazakhstan Customs Union has been shown partly, but the overall effect is still weak. Among them, the effect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in Russia are relatively obvious, the terms of trade in Belarus hav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terms of trade and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in Kazakhstan have been improved significantly. But other effects are less obvious. Overall, the trade effect of the customs union still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作者單位】: 石河子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項目編號:13BJL052);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13BJY137)
【分類號】:F74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一文,王仁才;近代中國對美國貿易的貿易條件分析[J];南開經濟研究;2000年05期
2 林麗;張素芳;;1994-2002年中國貿易條件的實證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05年11期
3 杜哲俊;中國貿易條件變化趨勢及問題分析[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05年06期
4 耿琳琳;淺談我國貿易條件的惡化[J];中國科技信息;2005年08期
5 李皓;趙麗君;;雙順差下的中國貿易條件分析[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06年05期
6 曾凡榮;譚林;;論我國貿易條件惡化而收入貿易條件改善的后果[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7 劉崇獻;張自如;;人民幣升值對我國貿易條件的影響研究[J];當代財經;2006年10期
8 田寶強;;黑龍江省貿易條件分析及對策[J];黑龍江社會科學;2006年05期
9 劉靜;;淺析人民幣升值對貿易條件的影響[J];技術與市場;2007年02期
10 王文珠;;我國貿易條件變動趨勢分析[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7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宋國青;;貿易條件與利率匯率[A];2012年夏季CMRC中國經濟觀察(總第30期)[C];2012年
2 盧鋒;;中國貿易條件與福利變動:開放大國經濟的“飛去來器效應”[A];2012年夏季CMRC中國經濟觀察(總第30期)[C];2012年
3 宋國青;;貿易條件與利率匯率[A];二0一0年春季CCER中國經濟觀察(總第21期)[C];2010年
4 宋國青;;貿易條件變化與順差下降[A];2011年春季CMRC中國經濟觀察(總第25期)[C];2011年
5 盧鋒;李遠芳;楊業(yè)偉;;中國貿易條件與福利變動(2001-2011)——開放大國經濟的“飛去來器效應”[A];2011年夏季CMRC中國經濟觀察(總第26期)[C];2011年
6 ;會議下半場問答[A];2011年春季CMRC中國經濟觀察(總第25期)[C];2011年
7 ;會議下半場問答[A];2011年夏季CMRC中國經濟觀察(總第26期)[C];2011年
8 宋國青;;收入財富大調整[A];2008年秋季CCER中國經濟觀察(總第15期)[C];2008年
9 孫楚仁;沈玉良;;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德貿易(1981~2007)[A];上海市經濟學會學術年刊(2008)[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駐華盛頓記者 張小溪;一杯咖啡里的“公平貿易”真相[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2 陳亮;我國外向型企業(yè)演繹生死抉擇[N];中國經營報;2004年
3 關志雄;中國崛起有益日本[N];國際金融報;2003年
4 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 華民;不能簡單依據貿易條件決定貿易結構[N];上海證券報;2010年
5 中國駐悉尼總領館經商室;服務業(yè)推動澳出口7季度連續(xù)增長[N];中國貿易報;2005年
6 李玉舉;轉變外貿增長方式面臨新要求[N];中國經濟時報;2005年
7 本報評論員 劉曉忠;基于中美長遠利益 降低貿易對峙風險[N];21世紀經濟報道;2014年
8 記者 裴sァ〕鹿,
本文編號:222253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2222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