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銀行公共資金救助法律制度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6-15 20:02
1997年9月,巴塞爾銀行監(jiān)管委員會在《有效銀行監(jiān)管的核心原則》中指出,建立快速而有序的銀行市場退出機制是構建有效金融體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為了順應國際銀行業(yè)發(fā)展趨勢,并結合中國金融業(yè)發(fā)展進程,2005年國務院在《關于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提出,要建立健全金融機構市場退出(破產)機制。此后不久,中國銀監(jiān)會全面啟動《銀行業(yè)金融機構破產條例》的起草工作。目前,草案起草工作已經基本完成。但遺憾的是,在問題銀行救助方面,草案除規(guī)定了接管、重整程序以外,對其他救助措施并未涉及,尤其對公共資金救助只字未提。立法現(xiàn)狀表明,中國對問題銀行公共資金救助的重視遠遠不及銀行破產。問題銀行的破產與救助應當是一對“孿生兄弟”,問題銀行救助法律制度應當與問題銀行破產法律制度配套實施。普通企業(yè)破產可以沒有救助法律制度,但是,銀行區(qū)別于普通企業(yè)的特殊性決定了在系統(tǒng)性風險的威脅下,制定了銀行破產法律制度,就絕對不能不制定銀行救助法律制度,尤其是在救助中起到關鍵作用的公共資金救助法律制度。在問題銀行的所有救助方式中,公共資金救助之所以重要,原因不僅在于動用公共資金救助問題銀行最為有效,更重要的是,在救助問題銀行的過程...
【文章來源】:遼寧大學遼寧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184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緣起
1.2 研究現(xiàn)狀
1.2.1 國內研究現(xiàn)狀及評價
1.2.2 國外研究現(xiàn)狀及評價
1.3 研究方法
1.4 結構框架
1.5 難點和創(chuàng)新點
1.5.1 難點
1.5.2 創(chuàng)新點
第2章 基本概念的闡釋
2.1 問題銀行
2.1.1 問題銀行的概念
2.1.2 關聯(lián)概念的比較分析
2.1.3 問題銀行的評估
2.2 公共資金
2.2.1 公共資金的傳統(tǒng)解釋
2.2.2 公共資金的擴展解釋
2.3 公共資金救助
2.3.1 公共資金救助的法律地位
2.3.2 公共資金救助的特殊性分析
2.3.3 公共資金救助的必要性分析
第3章 公共資金救助的正當性——理論基礎的奠定
3.1 理論的背離——對行為表象的考察
3.1.1 與因果關系理論的背離
3.1.2 與公共財政理論的背離
3.2 理論的契合——對行為宗旨的理解
3.2.1 政治學理論基礎:政治管理理論
3.2.2 社會學理論基礎:社會沖突理論
3.2.3 經濟學理論基礎:新凱恩斯主義國家適度干預經濟理論
3.2.4 金融學理論基礎:金融風險的傳染性
3.2.5 財政學理論基礎:"剩余"公共風險和財政最后支付人理論
3.2.6 法學理論基礎:公民權利保護理論
3.3 公共資金救助的宗旨——維護金融系統(tǒng)安全和保護公民合法權利
第4章 公共資金救助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
4.1 框架構建的理論前提之一:公共資金救助行為的法律性質
4.1.1 "權力"行為抑或"權利"行為
4.1.2 "權力約束"理念下的公共資金救助立法
4.2 框架構建的理論前提之二:公共資金救助的立法模式
4.2.1 立法模式選擇的難點和理論突破
4.2.2 "具體規(guī)定性"與"抽象規(guī)定性"立法模式的選擇
4.2.3 "統(tǒng)一立法"與"分散立法"模式的選擇
4.3 問題銀行公共資金救助法律制度的框架結構
4.3.1 "統(tǒng)一立法"與"分散立法"相結合的法律框架
4.3.2 "具體規(guī)定性"與"抽象規(guī)定性"相結合的法律規(guī)則表述
第5章 最后貸款人:中央銀行的公共資金救助法律制度
5.1 美國中央銀行最后貸款人制度的發(fā)展歷程
5.1.1 2008年金融危機以前的發(fā)展
5.1.2 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的發(fā)展
5.2 中央銀行最后貸款的標準——"系統(tǒng)性風險標準"
5.2.1 最后貸款的傳統(tǒng)標準
5.2.2 最后貸款的合理標準
5.3 "系統(tǒng)性風險標準"下最后貸款人制度的更新
5.3.1 貸款的最后手段性
5.3.2 貸款數(shù)額和期限
5.3.3 貸款擔保
5.3.4 貸款利率
5.4 中國人民銀行最后貸款人制度存在的法律問題與立法調整
5.4.1 中國人民銀行最后貸款人制度存在的法律問題
5.4.2 中國人民銀行最后貸款人制度的立法調整
第6章 營業(yè)銀行援助:存款保險機構的公共資金救助法律制度
6.1 美國存款保險機構營業(yè)銀行援助的發(fā)展歷程
6.1.1 1950年以前的發(fā)展
6.1.2 1950年以后的發(fā)展
6.1.3 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的發(fā)展
6.2 即時矯正措施:營業(yè)銀行援助的事前預防
6.2.1 美國現(xiàn)行即時矯正措施的內容解讀
6.2.2 失靈的癥結——單一資本充足率監(jiān)管
6.2.3 中國即時矯正措施的立法調整
6.3 營業(yè)銀行援助的基本原則和標準:"成本最小化"和"系統(tǒng)性風險例外"
6.3.1 基本原則和標準的確立
6.3.2 基本原則和標準的實踐
6.4 營業(yè)銀行援助與問題銀行"大而不倒"
6.4.1 關于"大而不倒"的爭議
6.4.2 《多德-弗蘭克法案》對"大而不倒"爭議的解決
6.5 中國營業(yè)銀行援助法律制度的構建
6.5.1 救助權力的賦予
6.5.2 營業(yè)銀行援助的地位
6.5.3 救助的標準和基本原則
6.5.4 救助資金的來源
第7章 購買股權和問題資產收購:財政部的公共資金救助法律制度
7.1 美國財政部公共資金救助的發(fā)展歷程
7.1.1 經濟大蕭條期間的發(fā)展
7.1.2 儲貸協(xié)會危機期間的發(fā)展
7.1.3 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的發(fā)展
7.2 財政部公共資金救助的法律依據(jù)
7.3 財政部公共資金救助的基本原則和理念:"成本可回收"原則和"納稅人權益保護"理念
7.3.1 金融風險財政化、納稅人權益受損與財政部救助
7.3.2 基本原則和理念的確立——以花旗銀行救助案為例
7.4 中國財政部公共資金救助存在的法律問題與立法調整
7.4.1 中國財政部公共資金救助存在的法律問題
7.4.2 中國財政部公共資金救助的立法調整
第8章 救助權力分配與協(xié)調機制:公共資金救助體系的建立
8.1 "分權理論"與公共資金救助權力的行使
8.2 公共資金救助的權力分配
8.2.1 美國公共資金救助的權力分配
8.2.2 中國公共資金救助的權力分配
8.3 公共資金救助的協(xié)調機制
8.3.1 協(xié)調機制運作模式的選擇
8.3.2 銀監(jiān)會在協(xié)調機制中的角色
結束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以及參加科研情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金融危機后對美國即時矯正措施的反思[J]. 王勇. 南方金融. 2011(02)
[2]后金融危機時代的金融法制變革與重構[J]. 強力,楊為喬. 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1)
[3]后危機時代下對金融監(jiān)管法價值的省思[J]. 盛學軍. 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1)
[4]宏觀調控法基本原則新探——從金融危機中“救市”需要法治化談起[J]. 胡光志,田楊. 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1)
[5]憲法政治場景中的金融危機干預[J]. 單飛躍. 法學家. 2010(06)
[6]金融危機引發(fā)社會問題的解決與給付行政法基本理論的發(fā)展[J]. 鄧海娟. 求索. 2010(11)
[7]基于現(xiàn)金流量的企業(yè)財務困境警兆分析[J]. 蒲春燕. 山西財經大學學報. 2010(S2)
[8]后金融危機時代銀行法面臨的問題及其完善[J]. 楊松. 法學雜志. 2010(11)
[9]中國問題銀行公共資金救助體系的法律構建——以金融危機中美國的救助行為為鑒[J]. 楊松,王勇. 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 2010(06)
[10]金融危機背景下的國家干預:意義、內涵與路徑[J]. 竇鵬娟. 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S1)
博士論文
[1]金融危機政府救助:理論與實踐[D]. 孫穎.遼寧大學 2010
[2]政府金融救助研究:理論與經驗[D]. 趙高翔.華東師范大學 2009
[3]基于道德風險視角的最后貸款人救助政策研究[D]. 危勇.暨南大學 2008
[4]中國有問題金融機構處置研究[D]. 檀江來.復旦大學 2008
碩士論文
[1]我國商業(yè)銀行危機防范與救助法律制度研究[D]. 任斐.華中農業(yè)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231679
【文章來源】:遼寧大學遼寧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184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緣起
1.2 研究現(xiàn)狀
1.2.1 國內研究現(xiàn)狀及評價
1.2.2 國外研究現(xiàn)狀及評價
1.3 研究方法
1.4 結構框架
1.5 難點和創(chuàng)新點
1.5.1 難點
1.5.2 創(chuàng)新點
第2章 基本概念的闡釋
2.1 問題銀行
2.1.1 問題銀行的概念
2.1.2 關聯(lián)概念的比較分析
2.1.3 問題銀行的評估
2.2 公共資金
2.2.1 公共資金的傳統(tǒng)解釋
2.2.2 公共資金的擴展解釋
2.3 公共資金救助
2.3.1 公共資金救助的法律地位
2.3.2 公共資金救助的特殊性分析
2.3.3 公共資金救助的必要性分析
第3章 公共資金救助的正當性——理論基礎的奠定
3.1 理論的背離——對行為表象的考察
3.1.1 與因果關系理論的背離
3.1.2 與公共財政理論的背離
3.2 理論的契合——對行為宗旨的理解
3.2.1 政治學理論基礎:政治管理理論
3.2.2 社會學理論基礎:社會沖突理論
3.2.3 經濟學理論基礎:新凱恩斯主義國家適度干預經濟理論
3.2.4 金融學理論基礎:金融風險的傳染性
3.2.5 財政學理論基礎:"剩余"公共風險和財政最后支付人理論
3.2.6 法學理論基礎:公民權利保護理論
3.3 公共資金救助的宗旨——維護金融系統(tǒng)安全和保護公民合法權利
第4章 公共資金救助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
4.1 框架構建的理論前提之一:公共資金救助行為的法律性質
4.1.1 "權力"行為抑或"權利"行為
4.1.2 "權力約束"理念下的公共資金救助立法
4.2 框架構建的理論前提之二:公共資金救助的立法模式
4.2.1 立法模式選擇的難點和理論突破
4.2.2 "具體規(guī)定性"與"抽象規(guī)定性"立法模式的選擇
4.2.3 "統(tǒng)一立法"與"分散立法"模式的選擇
4.3 問題銀行公共資金救助法律制度的框架結構
4.3.1 "統(tǒng)一立法"與"分散立法"相結合的法律框架
4.3.2 "具體規(guī)定性"與"抽象規(guī)定性"相結合的法律規(guī)則表述
第5章 最后貸款人:中央銀行的公共資金救助法律制度
5.1 美國中央銀行最后貸款人制度的發(fā)展歷程
5.1.1 2008年金融危機以前的發(fā)展
5.1.2 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的發(fā)展
5.2 中央銀行最后貸款的標準——"系統(tǒng)性風險標準"
5.2.1 最后貸款的傳統(tǒng)標準
5.2.2 最后貸款的合理標準
5.3 "系統(tǒng)性風險標準"下最后貸款人制度的更新
5.3.1 貸款的最后手段性
5.3.2 貸款數(shù)額和期限
5.3.3 貸款擔保
5.3.4 貸款利率
5.4 中國人民銀行最后貸款人制度存在的法律問題與立法調整
5.4.1 中國人民銀行最后貸款人制度存在的法律問題
5.4.2 中國人民銀行最后貸款人制度的立法調整
第6章 營業(yè)銀行援助:存款保險機構的公共資金救助法律制度
6.1 美國存款保險機構營業(yè)銀行援助的發(fā)展歷程
6.1.1 1950年以前的發(fā)展
6.1.2 1950年以后的發(fā)展
6.1.3 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的發(fā)展
6.2 即時矯正措施:營業(yè)銀行援助的事前預防
6.2.1 美國現(xiàn)行即時矯正措施的內容解讀
6.2.2 失靈的癥結——單一資本充足率監(jiān)管
6.2.3 中國即時矯正措施的立法調整
6.3 營業(yè)銀行援助的基本原則和標準:"成本最小化"和"系統(tǒng)性風險例外"
6.3.1 基本原則和標準的確立
6.3.2 基本原則和標準的實踐
6.4 營業(yè)銀行援助與問題銀行"大而不倒"
6.4.1 關于"大而不倒"的爭議
6.4.2 《多德-弗蘭克法案》對"大而不倒"爭議的解決
6.5 中國營業(yè)銀行援助法律制度的構建
6.5.1 救助權力的賦予
6.5.2 營業(yè)銀行援助的地位
6.5.3 救助的標準和基本原則
6.5.4 救助資金的來源
第7章 購買股權和問題資產收購:財政部的公共資金救助法律制度
7.1 美國財政部公共資金救助的發(fā)展歷程
7.1.1 經濟大蕭條期間的發(fā)展
7.1.2 儲貸協(xié)會危機期間的發(fā)展
7.1.3 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的發(fā)展
7.2 財政部公共資金救助的法律依據(jù)
7.3 財政部公共資金救助的基本原則和理念:"成本可回收"原則和"納稅人權益保護"理念
7.3.1 金融風險財政化、納稅人權益受損與財政部救助
7.3.2 基本原則和理念的確立——以花旗銀行救助案為例
7.4 中國財政部公共資金救助存在的法律問題與立法調整
7.4.1 中國財政部公共資金救助存在的法律問題
7.4.2 中國財政部公共資金救助的立法調整
第8章 救助權力分配與協(xié)調機制:公共資金救助體系的建立
8.1 "分權理論"與公共資金救助權力的行使
8.2 公共資金救助的權力分配
8.2.1 美國公共資金救助的權力分配
8.2.2 中國公共資金救助的權力分配
8.3 公共資金救助的協(xié)調機制
8.3.1 協(xié)調機制運作模式的選擇
8.3.2 銀監(jiān)會在協(xié)調機制中的角色
結束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以及參加科研情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金融危機后對美國即時矯正措施的反思[J]. 王勇. 南方金融. 2011(02)
[2]后金融危機時代的金融法制變革與重構[J]. 強力,楊為喬. 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1)
[3]后危機時代下對金融監(jiān)管法價值的省思[J]. 盛學軍. 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1)
[4]宏觀調控法基本原則新探——從金融危機中“救市”需要法治化談起[J]. 胡光志,田楊. 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1)
[5]憲法政治場景中的金融危機干預[J]. 單飛躍. 法學家. 2010(06)
[6]金融危機引發(fā)社會問題的解決與給付行政法基本理論的發(fā)展[J]. 鄧海娟. 求索. 2010(11)
[7]基于現(xiàn)金流量的企業(yè)財務困境警兆分析[J]. 蒲春燕. 山西財經大學學報. 2010(S2)
[8]后金融危機時代銀行法面臨的問題及其完善[J]. 楊松. 法學雜志. 2010(11)
[9]中國問題銀行公共資金救助體系的法律構建——以金融危機中美國的救助行為為鑒[J]. 楊松,王勇. 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 2010(06)
[10]金融危機背景下的國家干預:意義、內涵與路徑[J]. 竇鵬娟. 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S1)
博士論文
[1]金融危機政府救助:理論與實踐[D]. 孫穎.遼寧大學 2010
[2]政府金融救助研究:理論與經驗[D]. 趙高翔.華東師范大學 2009
[3]基于道德風險視角的最后貸款人救助政策研究[D]. 危勇.暨南大學 2008
[4]中國有問題金融機構處置研究[D]. 檀江來.復旦大學 2008
碩士論文
[1]我國商業(yè)銀行危機防范與救助法律制度研究[D]. 任斐.華中農業(yè)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23167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guojijinrong/3231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