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經濟論文 > 金融論文 >

定向增發(fā)、代理沖突與中小投資者保護

發(fā)布時間:2018-06-03 08:37

  本文選題:證券市場 + 定向增發(fā) ; 參考:《金融理論與實踐》2012年04期


【摘要】:以2006—2010年上市公司定向增發(fā)事件為樣本,系統(tǒng)研究了定向增發(fā)過程中大股東對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侵害問題。實證研究發(fā)現(xiàn):面向大股東發(fā)行的折價率最高,面向大股東和機構投資者發(fā)行的折價率居中,面向機構投資者發(fā)行的折價率最低。大股東通過定向增發(fā)提高了股權集中度,進一步鞏固了控制權地位,通過低價發(fā)行侵占了中小投資者權益。降低大股東的認購比例、降低資產認購比例、降低增發(fā)后與增發(fā)前股權集中度之差、減少增發(fā)規(guī)模、提高公司規(guī)模可以有效地制衡大股東在定向增發(fā)過程中侵害中小投資者的程度。提高增發(fā)前的股權集中度、聘請"十大"券商作為主承銷商、改善治理環(huán)境、實際控制人為國有機構都沒有起到約束大股東進行利益侵占的作用。
[Abstract]:Taking the listed companies' private placement events from 2006 to 2010 as sample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tudies the interest infringement of large shareholders on small and medium investors in the process of private placement. The empirical study shows that the discount rate for large shareholders is the highest, the discount rate for large shareholders and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is the middle, and the discount rate for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is the lowest. The majority shareholders increase the concentration of equity through directional issuance, further consolidate the status of control, and encroach on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investors through low price issuance. Reducing the subscription ratio of major shareholders, reducing the proportion of asset subscription, reduc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egree of concentration of equity after and before the issuance of additional shares, and reducing the scale of additional issuance, Increasing the size of the company can effectively counterbalance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large shareholders encroach on the small and medium investors in the process of directional issuance. To improve the concentration of stock right before issuing, to employ "ten" securities companies as the main underwriters, to improve the governance environment, and to control the state-owned institutions have not played the role of restricting the major shareholders to encroach on the interests of the major shareholders.
【作者單位】: 廣東金融學院保險系;廣東省科技干部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廣東金融學院金融系;
【基金】:201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金融創(chuàng)新收益獨占性問題研究”(71103045)
【分類號】:F832.5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馮根福;雙重委托代理理論:上市公司治理的另一種分析框架——兼論進一步完善中國上市公司治理的新思路[J];經濟研究;2004年1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戰(zhàn)勇;嚴太華;;公司治理中多重委托代理悖論與制度輔助——兼與馮根福商榷[J];財經科學;2007年03期

2 張培莉;中國上市公司股利支付水平探析[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5年06期

3 封思賢;;大股東掠奪:公司治理新焦點[J];當代經濟管理;2005年06期

4 馬若微;基于粗糙集與信息熵的上市公司財務困境預警指標的確立[J];當代經濟科學;2005年02期

5 易顏新;張曉;;雙重委托代理下的股利政策研究[J];當代經濟科學;2006年02期

6 嚴若森;;雙重委托代理理論與股權集中型公司治理最優(yōu)化研究綜述[J];當代經濟科學;2006年04期

7 周好文;李紀建;劉婷婷;;股權結構、董事會治理與上市公司高管違規(guī)行為——我國上市公司高管人員“落馬”現(xiàn)象的實證分析[J];當代經濟科學;2006年06期

8 閆冰;;代理理論與公司治理綜述[J];當代經濟科學;2006年06期

9 馮根福,馬亞軍,姚樹潔;中國上市公司擔保行為的實證分析[J];中國工業(yè)經濟;2005年03期

10 鄭海航,熊小彤;基于不同理論框架下的公司治理——兼論我國國有企業(yè)治理[J];中國工業(yè)經濟;2005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葉勇;上市公司終極控制權效應研究及實證分析[D];西南交通大學;2005年

2 許奇挺;內部資本市場有效性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3 張勇;公司經營者代理行為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6年

4 魏舉峰;企業(yè)國有股權稀釋問題研究[D];遼寧大學;2006年

5 楊亦民;基于大股東控制的融資結構對企業(yè)投資行為影響及其經濟后果研究[D];重慶大學;2006年

6 李源;股權結構、利益相關者行為與代理成本[D];暨南大學;2006年

7 王丹芳;所有權、控制權和利益輸送行為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8 馮萌;會計契約經濟性質及法律規(guī)制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9 何平;公司治理對財務困境作用機理的計量分析[D];吉林大學;2007年

10 王學工;我國企業(yè)集團化與績效關系研究[D];暨南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雷興中;我國證券市場信息不對稱問題研究[D];河海大學;2005年

2 吳正德;市場經濟條件下構建新型銀企關系研究[D];南京工業(yè)大學;2005年

3 鄭晶萍;股權結構與年報語言信息披露的關系研究[D];福州大學;2006年

4 紀玉俊;金字塔控股結構下的控股股東代理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5 張俊生;上市公司中小股東利益保護的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6年

6 麥毅媚;我國上市公司現(xiàn)金股利政策與代理問題的實證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7 劉娜;基于公司治理視角的上市公司關聯(lián)擔保問題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8 劉連輝;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代理問題關系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7年

9 王海盛;中國上市公司財務困境與公司治理的關系研究[D];天津大學;2006年

10 潘青;我國國有企業(yè)治理結構存在的問題與改革思路[D];福建師范大學;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馮根福;關于健全和完善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幾個關鍵問題的思考[J];當代經濟科學;2001年06期

2 馮根福,閆冰;公司股權的“市場結構”類型與股東治理行為[J];中國工業(yè)經濟;2004年06期

3 馮根福,韓冰,閆冰;中國上市公司股權集中度變動的實證分析[J];經濟研究;2002年08期

4 徐晉,張祥建,郭嵐;大股東終極控制權增長模式與隱性收益[J];中國軟科學;2005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敏;;影響我國上市公司定向增發(fā)公告效應的因素分析[J];中國證券期貨;2011年08期

2 ;中國股市“四喜臨門”[J];中國經濟快訊;2000年11期

3 王霞天;于曉娟;;我國證券市場的脆弱性原因研究[J];商業(yè)文化(上半月);2011年07期

4 張檳;;定向增發(fā)投資策略淺議[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1年06期

5 盛善祥;;“香港結算”與內地證券市場的國際化進程[J];港澳經濟;1997年05期

6 童衛(wèi)華;;證券市場對我國產業(yè)結構升級的影響[J];經營管理者;2011年12期

7 邵志雄;;從長航油運分配方案看證券法律法規(guī)監(jiān)管的缺失[J];企業(yè)家天地(理論版);2011年06期

8 楊宜;;QFⅡ給我們帶來了什么[J];科技與企業(yè);2003年03期

9 毛小松;;上市公司定向增發(fā)市場反應的影響因素研究[J];財會通訊;2011年23期

10 楊蔚東;王紅妹;;北方證券市場的規(guī)范化與證券中介機構的發(fā)展[J];天津經濟;1996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超;郝善勇;;英美證券市場會計信息監(jiān)管體制梳理與借鑒[A];中國會計學會第六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暨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C];2004年

2 陳其安;楊秀苔;;考慮噪聲交易者風險的證券定價模型研究[A];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研究新進展——第7屆全國青年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3 王淑萍;;淺析我國證券市場的會計監(jiān)管體制[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5年學術年會暨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4 何小洲;蔣睿凌;;證券市場情緒形成機理研究[A];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芮秀;蘇園;;證券市場趨勢自組織分類預測分析[A];1999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9年

6 王波;吳臻;;一類證券市場上投資組合和消費選擇的最優(yōu)控制問題[A];1996年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1996年

7 潘永泉;楊曉;;神經網絡模型在金融市場預測中的應用[A];2004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8 張林云;馬廣奇;;中小股東權益保護:理論溯源與制度借鑒[A];2007環(huán)渤海區(qū)域金融合作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姚金海;;證券市場、國企改革與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的一個綜合解決方案——由大小非解禁引發(fā)的思考[A];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屆學術年會——經濟改革與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8年

10 侯建明;孫克任;李好好;;儲蓄投資與中國證券市場多層次性構造[A];中國優(yōu)選法統(tǒng)籌法與經濟數(shù)學研究會第七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七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趙一蕙;兩巨頭棄購 金鼎鋅業(yè)落得“無人要”[N];上海證券報;2008年

2 皮海洲;應倡導公開增發(fā)[N];上海證券報;2007年

3 本報記者 趙一蕙;丹化科技調整定向增發(fā)方案[N];上海證券報;2008年

4 本報記者 胡瀟瀅 郝寧;民生銀行“撒手” 陜國投定向增發(fā)“夭折”[N];證券日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王傳曉 實習記者 夏寅;成王敗寇:定向增發(fā)神秘大戶揭秘[N];21世紀經濟報道;2010年

6 本報記者 徐國杰;浮盈約40億 基金掘金定向增發(fā)[N];中國證券報;2010年

7 本報記者 李曉輝;“最牛牙醫(yī)”豪賭定向增發(fā)[N];中國證券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趙一蕙;重啟定向增發(fā) 首旅股份意在集團酒店資產?[N];上海證券報;2009年

9 申銀萬國 林瑾;定向增發(fā):再融資市場絢麗綻放的“奇葩”[N];證券時報;2009年

10 招商證券 朱哲;把握定向增發(fā)品種的市場機會[N];證券時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屈國俊;中國證券市場監(jiān)管:基于博弈論視角的分析[D];西北大學;2005年

2 楊曉蘭;證券市場泡沫問題的實驗經濟學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3 宗兆昌;強制性制度變遷背景下的中國資本市場經濟效率[D];河海大學;2005年

4 張永鵬;我國證券市場操縱行為及防范機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5年

5 儀垂林;中國證券市場價格波動[D];河海大學;2006年

6 章融;證券市場中的羊群行為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7 林俊波;證券市場信息傳導機制與信息披露制度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8 胡延平;內地與香港證券市場政府規(guī)制的比較研究[D];遼寧大學;2006年

9 吳成頌;海峽兩岸證券市場效率研究的一個視角[D];河海大學;2005年

10 王嵐;股權分置改革時期證券市場困境與對策研究[D];暨南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燦;上市公司大股東參與定向增發(fā)的長期市場反應研究[D];北京工商大學;2010年

2 宋金蘭;我國上市公司定向增發(fā)公告效應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3 喬露;定向增發(fā)與上市公司業(yè)績[D];西南財經大學;2010年

4 喻姝姝;定向增發(fā)新股對上市公司長期股票價格影響的實證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5 王曉亮;我國上市公司定向增發(fā)長期股價表現(xiàn)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6 王佳;我國滬市A股市場定向增發(fā)公告效應的市場分析[D];西南財經大學;2010年

7 譚熳;我國上市公司定向增發(fā)公告效應研究[D];北京工商大學;2010年

8 劉穎;我國上市公司定向增發(fā)經營績效的實證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9 戈玉娥;定向增發(fā)中大股東侵害中小股東利益問題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11年

10 陳海磊;上市公司定向增發(fā)的股價效應與影響因素分析[D];南京大學;2011年

,

本文編號:197216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97216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121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