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我國省際資本流動的“盧卡斯悖論”研究
本文選題:資本流動 + 盧卡斯悖論。 參考:《南京財經(jīng)大學》2014年碩士論文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jīng)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發(fā)展,我國經(jīng)濟總量實現(xiàn)迅速增長,人民收入水平顯著提高。然而,在經(jīng)濟迅速騰飛的過程中,我國經(jīng)濟中存在的問題也逐漸顯現(xiàn)出來,地區(qū)之間、城鄉(xiāng)之間的差距不斷擴大,貧富差距日趨明顯。根據(jù)新古典增長理論,資本在國際間的流動是從發(fā)達國家向欠發(fā)達國家流動,按照這一邏輯,資本在一國內(nèi)部地區(qū)之間的流動也應該從較為發(fā)達的地區(qū)向較不發(fā)達的地區(qū)流動。然而,針對我國省際之間資本流動的研究結果表明,改革開放至今,我國省際之間的資本流動情況并不符合新古典增長理論的預期,甚至與新古典理論的結論截然相反。總的來說,我國省際之間的資本流動主要還是從比較落后的中西部地區(qū)向比較發(fā)達的東部地區(qū)流動,這種資本流動的“盧卡斯悖論”現(xiàn)象值得深思。為了更深入的研究我國省際之間資本流動的規(guī)律和影響因素,本文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利用“物隨錢走”的原理衡量省際資本流動的規(guī)模和方向,通過對現(xiàn)有資本流動問題研究的總結,建立面板數(shù)據(jù)模型考察我國省際資本流動的“盧卡斯悖論”現(xiàn)象。研究結果表明:1、我國區(qū)域間確實存在資本從欠發(fā)達地區(qū)向較發(fā)達地區(qū)流動的“盧卡斯悖論”現(xiàn)象。2、人力資本、金融相關比率、貿(mào)易開放程度和市場化程度均對資本的這種流動產(chǎn)生顯著影響,與現(xiàn)有理論研究不同的是,全要素生產(chǎn)率、金融發(fā)展效率和經(jīng)濟規(guī)模對資本流動的影響并不如預期明顯。因此,本文認為在中國的特殊國情下,政府應該完善相關措施,進一步推動科技發(fā)展,提高人力資本的利用效率,加快實現(xiàn)新型工業(yè)化轉(zhuǎn)型,合理引導資本的跨區(qū)域流動,最終實現(xiàn)區(qū)域經(jīng)濟的平衡發(fā)展。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ic system, the total economic volume of our country has achieved rapid growth, and the level of people's income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economy of our country also gradually appear, the gap between region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continues to expand, the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According to the neoclassical growth theory, the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s from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to the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According to this logic, the capital flows between the regions within a country should also flow from the more developed regions to the less developed regions. However,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on inter-provincial capital flow in China show that the inter-provincial capital flow in China does not meet the expectations of neoclassical growth theory, or even contrary to the conclusion of neo-classical theory. In general, the capital flow between provinces in China is mainly from the backward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to the more developed eastern regions, and the phenomenon of "Lucas paradox" of capital flow is worth pondering. In order to study the law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pital flow between provinces in China, this paper adopts the method of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and measures the scale and direction of capital flow between provinces by the principle of "material with money". Based on the summary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capital flow, a panel data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investigate the phenomenon of "Lucas paradox" of capital flow between provinces in China.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there is a "Lucas paradox" phenomenon of capital flowing from underdeveloped regions to more developed regions in China, the ratio of human capital and financial correlation. The degree of trade openness and marketization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capital flow. Different from the existing theoretical studies,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financial development efficiency and economic scale do not affect the capital flow as expected. Therefore, under the special national conditions of China, the government should improve the relevant measures,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human capital utilization, accelerat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new industrializ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reasonably guide the cross-regional flow of capital. Finally realiz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財經(jīng)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F832.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蔡敏勇;加大推進科技與資本結合的力度 營造科技創(chuàng)新的良好氛圍[J];上海綜合經(jīng)濟;2003年05期
2 馮天學;田金信;;知識資本的概念、結構與特征分析[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3 梅小安;;企業(yè)知識資本與資本嫁接集成的條件與契合點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12期
4 吳方偉;;社會化資本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J];財政研究;2009年12期
5 李金葉;錢娟;;農(nóng)村資本投入對農(nóng)民收入影響的實證分析[J];特區(qū)經(jīng)濟;2012年02期
6 草英;;《資本論》通俗講座 第七篇 資本的積累過程[J];中國經(jīng)濟問題;1964年05期
7 安東尼·布魯爾;王大潮;;中心資本和外圍資本[J];國際經(jīng)濟評論;1983年05期
8 陳舜耕;亟須加強注冊資本的管理[J];上海財稅;1998年01期
9 徐元旦;試論資本運營中的若干問題[J];攀登;1998年03期
10 李鳳雛;淺談資本運營[J];商業(yè)會計;1998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金志發(fā);;確立勞動力資本范疇的根據(jù)及其意義[A];《資本論》與貧困問題研究——陜西省《資本論》研究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2 孫琳琳;任若恩;;資本投入測量綜述[A];經(jīng)濟學(季刊)第4卷第4期(總第17期)[C];2005年
3 吳翔;;民間資本不能充分啟動的原因及其對策思考[A];黑龍江省生產(chǎn)力學會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7年
4 ;社會資本與家庭金融決策[A];首屆中國金融發(fā)展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3年
5 孫詠梅;;從資本的趨利性看資本效率與公平的矛盾[A];用科學發(fā)展觀統(tǒng)領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全國高校社會主義經(jīng)濟理論與實踐研討會第十九次大會論文集[C];2005年
6 郭雪松;;中國市場資本與勞動力匹配問題研究[A];第六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08年
7 李永強;白璇;趙冬陽;史亞莉;;企業(yè)家社會資本對企業(yè)創(chuàng)新績效的負面影響研究[A];第五屆(2010)中國管理學年會——技術與創(chuàng)新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8 王烈;;關于資本投入對產(chǎn)出影響問題的探討——大秦線增加資本投入提高運輸密度的分析[A];中國鐵道學會——2004年度學術活動優(yōu)秀論文評獎論文集[C];2005年
9 丁建軍;張海燕;楊宗錦;;社會資本、商業(yè)集群與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研究[A];湖南省經(jīng)濟學學會年會暨科學發(fā)展觀與湖南經(jīng)濟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10 何鶴鳴;;增長的局限與城市化轉(zhuǎn)型——空間生產(chǎn)視角下社會轉(zhuǎn)型、資本與城市化的交織邏輯[A];多元與包容——2012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16.第五屆求是理論論壇獲獎論文)[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左志紅;打破國企壟斷 引入民間資本[N];經(jīng)理日報;2003年
2 本報記者 張馨月;國投資本“魔方”:200億撬動2000億[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6年
3 記者 吳潔;資本嫁接育壯云南“綠勢力”[N];昆明日報;2009年
4 本報記者 周曉東;鼓勵民間資本投入文化強省建設[N];江淮時報;2010年
5 張世峰;民營企業(yè)要預防資本迷信癥[N];廠長經(jīng)理日報;2002年
6 記者 武愛萍;民間資本讓荒山披“綠衣”[N];楚雄日報(漢);2013年
7 王英;創(chuàng)業(yè)投資應遵循“三三三”原則[N];就業(yè)時報;2007年
8 徐雅玲;以公司制撬動資本重建災區(qū)[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8年
9 本報記者 林阿玲;激發(fā)民間資本創(chuàng)富活力[N];閩西日報;2009年
10 記者 胡仁鈞 姚金階 通訊員 張勇;咸豐張開雙臂接納民間資本[N];恩施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鏡宇;資本開放的經(jīng)濟影響與政策選擇:國際經(jīng)驗及對中國的啟示[D];南開大學;2013年
2 李六;社會資本:形成機制與作用機制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3 劉贛州;中國資本配置優(yōu)化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4 陸丹;中國民營企業(yè)的發(fā)展及社會資本的轉(zhuǎn)型[D];上海大學;2009年
5 孫士杰;學校社會資本生成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6 嚴浩坤;中國跨區(qū)域資本流動: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7 彭飛;馬克思對資本的批判及其現(xiàn)實意義[D];蘇州大學;2010年
8 王小明;社會資本的經(jīng)濟分析[D];復旦大學;2008年
9 葉樊妮;資本存量與資本服務核算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9年
10 臧玉榮;國有資本產(chǎn)融結合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向艷;關系資本及其價值的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8年
2 王維群;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資本投入的效率及其優(yōu)化對策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3 劉可青;簡析資本境域中機器和科學技術的關系[D];復旦大學;2012年
4 李瑞瑞;馬克思科學和資本聯(lián)盟思想研究[D];漳州師范學院;2010年
5 張艷麗;我國地區(qū)間資本流動能力的實證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6 夏東南;中國省際資本服務估算:1993-2013[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5年
7 王哲;知識資本對企業(yè)發(fā)展的作用機理及案例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9年
8 宗承剛;國有資本會計研究[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09年
9 郭建平;資本運營中的信息安全研究[D];新疆大學;2006年
10 歐宏麗;知識資本計量及知識資本對企業(yè)競爭力影響的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87894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878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