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yù)防通貨緊縮壓力
本文選題:通貨緊縮 切入點:物價漲幅 出處:《中國金融》2015年03期
【摘要】:正2015年我國經(jīng)濟將呈現(xiàn)緩中趨降、降中趨穩(wěn)、穩(wěn)中有進的增長態(tài)勢,有效需求總體上仍將顯露疲態(tài),價格運行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未來全面通貨緊縮的風險2015年我國經(jīng)濟將呈現(xiàn)緩中趨降、降中趨穩(wěn)、穩(wěn)中有進的增長態(tài)勢,有效需求總體上仍將顯露疲態(tài),價格運行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預(yù)計2015年居民消費價格C P I漲幅將繼續(xù)小幅走低,落在1.5%~2.5%這一較低區(qū)間內(nèi),工業(yè)品價格指數(shù)P P I轉(zhuǎn)正更是遙遙無期,其漲幅將落在-1.5%~2.5%這一區(qū)間內(nèi),全面通貨緊縮的風險不斷加大。促使2015年物價漲幅進一步回
[Abstract]:In 2015, China's economy will show a slow and moderate decline, a moderate decline, a steady growth trend, and a steady and progressive growth trend. Overall, the effective demand will still show fatigue. The risk of comprehensive deflation in the future in 2015 will be a gradual and moderate decline, a moderate downward trend, a steady and steady growth trend, and an overall fatigue of effective demand. The price operation is under great downward pressure.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increase in household consumer prices will continue to decline slightly in 2015, falling within the lower range of 1.5% or 2.5%, and that the industrial product price index P Pi is far from turning positive. The increase will fall within the range of -1.5% or 2.5%, and the risk of total deflation is increasing. This will lead to a further return of price increases in 2015.
【作者單位】: 中國國際經(jīng)濟交流中心;
【分類號】:F822.5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華;化解通貨緊縮的建議[J];商業(yè)經(jīng)濟文薈;2000年02期
2 郭祥焰,郭永雋;我國通貨緊縮的成因及對策探討[J];特區(qū)經(jīng)濟;2000年10期
3 陳耿;從投資低效益看通貨緊縮之成因[J];投資研究;2000年05期
4 王遠鴻;對2000年通貨緊縮走勢的判斷[J];中國物價;2000年01期
5 陸滿平;對通貨緊縮概念的界定[J];中國物價;2000年03期
6 江三良;試論“通貨緊縮”[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1期
7 梁謇,張華;試論兩類通貨緊縮的長期化趨勢、內(nèi)在機制與治理對策[J];北方論叢;2000年03期
8 黃河睿;淺析我國當前的通貨緊縮問題[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S1期
9 陳元剛;治理我國通貨緊縮的對策研究[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0年02期
10 駱志芳;我國通貨緊縮的成因及對策[J];重慶商學院學報;2000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袁鋼明;;通貨緊縮來臨,還是放松貨幣化解?[A];2005年夏季CCER中國經(jīng)濟觀察(總第2期)[C];2005年
2 ;第三十五章 通貨緊縮的成因[A];21世紀數(shù)量經(jīng)濟學(第1卷)[C];2000年
3 楊文豫;王娜;;解決我國通貨緊縮的幾點對策[A];新世紀 新機遇 新挑戰(zhàn)——知識創(chuàng)新和高新技術(shù)產(chǎn)業(yè)發(fā)展(上冊)[C];2001年
4 楊哲英;林木西;;綜合治理通貨緊縮的理性思考[A];中國經(jīng)濟改革和發(fā)展的理論與實踐[C];1999年
5 張桂文;;治理通貨緊縮的宏觀調(diào)控對策[A];中國經(jīng)濟改革和發(fā)展的理論與實踐[C];1999年
6 沈國言;吳劍華;;試論中唐通貨緊縮的社會根源[A];錢幣文論特輯(第二輯)[C];1993年
7 劉明;;試析通貨緊縮期間的利率政策[A];全國高校社會主義經(jīng)濟理論與實踐研討會第20次會議論文集(第四冊)[C];2006年
8 宋國青;;通貨緊縮陰云散去 匯率調(diào)整機會再來[A];2012年夏季CMRC中國經(jīng)濟觀察(總第30期)[C];2012年
9 杜軍;;費雪負債-通貨緊縮理論在日本的政策實踐[A];中華外國經(jīng)濟學說研究會第十四次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摘要文集[C];2006年
10 景學成;;治理通貨緊縮,預(yù)防經(jīng)濟過熱 調(diào)整信貸結(jié)構(gòu),促進經(jīng)濟增長[A];第三屆中國金融論壇論文集[C];2004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中科院-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 胡鞍鋼;通貨緊縮是我國宏觀經(jīng)濟的“頑敵”[N];經(jīng)濟參考報;2002年
2 胡鞍鋼;中國不是引發(fā)全球性通貨緊縮的禍根[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03年
3 彭興韻;中國可能出現(xiàn)"好"的通貨緊縮[N];上海證券報;2005年
4 ;日本可能很快宣布走出通貨緊縮[N];新華每日電訊;2006年
5 胡月曉;通貨緊縮或?qū)⒊掷m(xù)兩年[N];中國證券報;2008年
6 中國人民銀行營業(yè)管理部課題組;通貨緊縮的國際比較與分析[N];金融時報;2009年
7 仲大軍;中國是否發(fā)生了“通貨緊縮”?[N];中國工商報;2000年
8 全國政協(xié)經(jīng)濟委員會副主任 董輔y=;通貨緊縮為何沒有引起經(jīng)濟負增長[N];中國機電日報;2000年
9 ;治理通貨緊縮要多管齊下[N];中國企業(yè)報;2001年
10 姚聞;警惕通貨緊縮陰霾[N];國際經(jīng)貿(mào)消息;200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田秋生;中國通貨緊縮問題研究[D];西北大學;2001年
2 王浩;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通貨緊縮思想研究[D];復(fù)旦大學;2003年
3 朱軍勇;通貨緊縮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4 王春雷;通貨緊縮時期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01年
5 管濤;經(jīng)濟全球化的通貨緊縮效應(yīng)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4年
6 吳國權(quán);通貨緊縮時期我國國債政策經(jīng)濟效應(yīng)及邊界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7 王順華;從抑制通貨膨脹到治理通貨緊縮[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8 李景f,
本文編號:169546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695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