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市場監(jiān)管者和中小投資者博弈分析
本文關鍵詞: 證券市場 監(jiān)管者 中小投資者 博弈均衡 出處:《財經理論與實踐》2012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由于我國證券市場發(fā)展尚未成熟,同時因為我國的特殊經濟模式,監(jiān)管在維護證券市場穩(wěn)定發(fā)展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國監(jiān)管體系的不完善,信息的不透明和不對稱性會產生投機行為,中小投資者往往就成為股市博弈的犧牲品。因此,本文將通過對市場過熱和市場低迷兩種情況下,監(jiān)管者頒布政策和中小投資者投資行為之間的博弈過程進行分析,以求規(guī)范股市投機行為,維護各方利益均衡,達到市場穩(wěn)定發(fā)展。本文的分析表明監(jiān)管者和中小投資者的均衡策略主要取決于其得到的效用和付出的成本,在不同的臨界值下存在不同的均衡結果。最后針對本文的結論和我國的實際情況,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Abstract]:A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ecurities market is not mature, and because of the special economic model of our country, supervis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ecurities market. However, because of the imperfection of our country's regulatory system. The opacity and asymmetry of information will result in speculative behavior, and small and medium investors will often fall victim to the game of stock market. Therefore, this paper will adopt two kinds of situations: market overheating and market depression. In order to regulate the speculation in the stock market and maintain the balance of the interests of all parties, the game process between the policy promulgated by the regulator and the investment behavior of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investors is analyzed. To achieve a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The analysis of this paper shows that the equilibrium strategy of regulators and small and medium-sized investors mainly depends on the effectiveness and cost. There are different equilibrium results under different critical values.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作者單位】: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蘭州大學;法國興業(yè)銀行;
【基金】:2005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05BJL028)、2011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1AZD010)
【分類號】:F832.51;F224.32
【正文快照】: 一、問題的提出證券市場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證券市場也開始不斷的探索和完善。由于我國經濟結構的特殊性,所以證券市場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是與政府的行為息息相關的;仡欁C券市場的發(fā)展,從2005年到現在,股市經歷了從牛市到2008年大跌進入熊市,到現在動蕩的復蘇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汪建坤;中國股市的博弈分析[J];財貿經濟;2000年02期
2 林國春;股票市場中機構投資者與個人投資者的投機博弈[J];經濟科學;1997年03期
3 許均華,李啟亞;宏觀政策對我國股市影響的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2001年09期
4 趙濤,鄭祖玄;信息不對稱與機構操縱——中國股市機構與散戶的博弈分析[J];經濟研究;2002年07期
5 李心丹,王冀寧,傅浩;中國個體證券投資者交易行為的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2002年11期
6 閻慶民,陳朝龍;證券市場多元利益機制的相關分析[J];金融研究;2000年08期
7 王冀寧,李心丹,劉玉燦;中國股票市場的政策制定與投資者應對策略的均衡研究[J];生產力研究;2004年09期
8 馬傳兵;付連軍;;股票市場莊家與散戶投機博弈分析[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丹平;龔玉榮;;利率政策調整對中國股市影響的實證分析[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2 肖淑芳,李陽;上市公司重大信息披露與股價異動的相關性研究[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3 廖海波;證券投資基金的羊群行為[J];商業(yè)研究;2004年01期
4 鄧子文,王宗軍;我國股票市場信息不對稱現象成因與風險控制對策分析[J];商業(yè)研究;2005年01期
5 黃瑋;關于中國股票市場上基金重倉股的博弈分析[J];商業(yè)研究;2005年20期
6 劉曉斌,劉瓊;莊家與政府的博弈分析[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7 蘭虹;論投資者利益保護機制的建立[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8 閆能能;;中國股票市場上的政策市問題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科學教育版);2011年05期
9 王敬,馮新力;中國證券投資基金的需求細分與供給創(chuàng)新[J];財經科學;2004年06期
10 牟善同;我國股市投資者投資收益與成本分析[J];財經科學;2004年S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王冀寧;;產權交易的動態(tài)演化格局及信號博弈學習機制研究[A];2006年度(第四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6年
2 姜鵬;韓松;;不對稱信息條件下資本市場監(jiān)管的兩種模式[A];2011年(第九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3 周小亮;李志平;;基于演化博弈的投資者從政效應行為及其對策研究[A];2010年(第十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唐松蓮;袁春生;;監(jiān)督還是攫。簷C構投資者治理角色的識別研究——來自中國資本市場的經驗證據[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經濟·管理學科卷)[C];2008年
5 靳濤;;“房屋銀行”關門的經濟學思索[A];廈門大學宏觀經濟研究中心授牌儀式暨“轉軌時期中國宏觀經濟理論與政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單華軍;李斌;;市場交易者:價值發(fā)現還是套利追逐——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中的“小數定律”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7年
7 唐松蓮;袁春生;;投資者或投機者:從持股行為與公司業(yè)績關系看機構投資者治理角色[A];第四屆(2009)中國管理學年會——會計與財務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8 劉永澤;唐大鵬;;社保基金持股會計信息的市場反應——基于中國資本市場數據[A];第六屆(2011)中國管理學年會——會計與財務分會場論文集[C];2011年
9 郭曉;楊乃定;董鐵牛;姜繼嬌;;基于EGARCH模型的機構投資者對中國股市波動性影響研究[A];和諧發(fā)展與系統(tǒng)工程——中國系統(tǒng)工程學會第十五屆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董入芳;開放式基金對股市波動性的影響機理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0年
2 朱丹;A股市場定價機制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3 王柏杰;資產價格波動與貨幣政策選擇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4 劉博;多水平框架下投資者有限理性行為偏差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張蕾;中國貨幣需求函數穩(wěn)定性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6 李冬昕;市場參與者意見分歧與公司融資決策[D];南京大學;2011年
7 楊軍;中國股票市場價格行為實證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8 鄭湘明;基于期權博弈理論的企業(yè)并購決策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9 廖佳;非獨立策略投資者行為與股市異象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10 郭朋;市場情緒、技術分析和投資者行為模式[D];復旦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耀輝;我國小麥期貨市場有效性的實證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孟宇;遼寧省資本市場發(fā)展對經濟增長貢獻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9年
3 伍兆華;基于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的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規(guī)范的探討[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4 楊生;信息不對稱條件下的知情交易與市場操縱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屈玲;我國貨幣政策調整對股票市場價格的影響研究[D];南京財經大學;2010年
6 徐忠平;中小股民人格特征與投資決策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7 高原;中國證券市場政策因素與股價波動相關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8 吳榮斌;我國股票市場中小投資者投資問題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郭瑞;開放式基金與我國股市穩(wěn)定性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10 李廣磊;信息不對稱條件下的證券市場監(jiān)管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朝龍;股票市場系統(tǒng)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S1期
2 汪建坤;中國股市的博弈分析[J];財貿經濟;2000年02期
3 張永鵬,靳景玉;大戶與散戶在證券市場的博弈[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西部經濟論壇;2003年05期
4 王國順,李桂珍;股票市場博弈分析[J];工業(yè)技術經濟;1998年03期
5 鄭士貴;論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對股市的影響[J];管理科學文摘;1998年11期
6 鄭江淮,袁國良,胡志乾;中國轉型期股票市場發(fā)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2000年06期
7 張亦春,周穎剛;中國股票市場:監(jiān)控功能的缺陷與變革[J];管理世界;1999年01期
8 廖文;中國股市若干問題的信息經濟學分析[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1998年01期
9 宋頌興,金偉根;上海股市市場有效實證研究[J];經濟學家;1995年04期
10 戴園晨;股市泡沫生成機理以及由大辯論引發(fā)的深層思考——兼論股市運行扭曲與莊股情結[J];經濟研究;2001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匯;;證券市場獨立審計委托關系的博弈分析[J];中國證券期貨;2010年11期
2 李向紅;;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博弈分析[J];商業(yè)經濟;2006年03期
3 程啟月,邱菀華;證券市場耗散結構及漲落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4 向銳;李琪琦;;中國機構投資者羊群行為實證分析[J];產業(yè)經濟研究;2006年01期
5 任鄭杰;周鋒;;E-V效用函數及滬市風險態(tài)度度量[J];河南科學;2006年04期
6 向銳;謝寧;李琪琦;;中國機構投資者羊群行為實證分析[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06年05期
7 何桃富;;我國證券市場板塊指數的模糊聚類分析[J];當代經理人(下旬刊);2006年12期
8 胡茂林;徐維軍;;證券市場宏觀基本面分析的模糊綜合評價[J];寧夏社會科學;2008年04期
9 沈劍;王利;;淺談統(tǒng)計學在證券投資風險中的應用[J];商業(yè)文化(學術版);2008年10期
10 張永鵬;;證券監(jiān)管機構與基金管理者的進化博弈分析[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芮秀;蘇園;;證券市場趨勢自組織分類預測分析[A];1999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9年
2 王波;吳臻;;一類證券市場上投資組合和消費選擇的最優(yōu)控制問題[A];1996年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1996年
3 潘永泉;楊曉;;神經網絡模型在金融市場預測中的應用[A];2004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4 李紅權;馬超群;鄒琳;;中國證券市場的混沌動力學特征研究[A];中國優(yōu)選法統(tǒng)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第七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七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5 唐林俊;楊虎;;Laplace分布函數的性質及其在證券市場中的應用[A];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挑戰(zhàn)與機遇、責任和對策(上冊)[C];2002年
6 張樂;李好好;;我國證券市場中的噪聲交易研究——基于一個“機構噪聲交易者—散戶噪聲交易者模型”的分析[A];第十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王德智;應益榮;;對價博弈:中小投資者的納什均衡分析[A];第八屆中國青年運籌信息管理學者大會論文集[C];2006年
8 郭曉;楊乃定;董鐵牛;姜繼嬌;;基于EGARCH模型的機構投資者對中國股市波動性影響研究[A];和諧發(fā)展與系統(tǒng)工程——中國系統(tǒng)工程學會第十五屆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宋小保;劉星;;大股東侵占與外部監(jiān)督的進化博弈分析[A];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10 芮秀;;證券市場控制系統(tǒng)的分析與預測[A];1998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中國農業(yè)銀行總行電子銀行部 崔小濤;人民幣匯率變動對證券市場價格影響的實證分析[N];證券時報;2008年
2 廣發(fā)期貨投資研究部 謝貞聯 胡天存;股指期貨在調整資產組合β值中的優(yōu)勢[N];期貨日報;2007年
3 華物期貨董事長、安徽大學兼職教授 諶正平 安徽大學教授 佘傳奇;VaR技術在股指期貨風險管理中的運用[N];期貨日報;2007年
4 季美;股指期貨無風險套利中β值的應用性研究[N];期貨日報;2007年
5 中信建投期貨 劉超 楊軍;創(chuàng)新型基金產品設計與風險控制研究[N];期貨日報;2009年
6 國海證券研究所;VaR模型提示市場風險在積聚 但日跌幅大于3%概率極小[N];上海證券報;2009年
7 弘業(yè)期貨 王丹;資產組合理論在期貨中的運用[N];期貨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超;基于行為金融學的中國證券分析師行為研究[D];天津大學;2006年
2 熊虎;基于非理性行為的IPO價格形成機制和抑價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3 張麗芳;基于流動性的投資者交易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4 丁玲華;基于金融效率的金融監(jiān)管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5 譚華;不確定時態(tài)數據挖掘方法及其在證券行情預測中的應用[D];湖南大學;2008年
6 盧濤;金融市場微觀結構視角下基于非對稱信息理論的資產價格行為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7 帥晉瑤;證券投資基金的風險管理[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8 伏愛國;證券投資基金對證券市場的影響及其微觀機制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9 郭光磊;中國金融企業(yè)公司治理結構及其權利博弈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8年
10 馬瑾;商品期貨合約定價及影響因素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任聰;我國證券市場利益集團問題研究[D];河南大學;2007年
2 戰(zhàn)昱寧;中國證券市場中投資者認知偏差的實證分析[D];浙江工商大學;2006年
3 寧書興;我國證券市場承載能力的實證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07年
4 張巖;我國證券市場市場勢力的統(tǒng)計測度與評價[D];天津財經大學;2009年
5 馬俊;中國證券市場與經濟增長[D];西南民族大學;2006年
6 宋紅玉;證券市場風險度量與分析[D];天津大學;2004年
7 劉聰;中國證券市場隨經濟發(fā)展的適應性分析[D];天津大學;2008年
8 姚燕;證券市場對湖南省經濟增長作用的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D];湖南大學;2006年
9 郭曉霞;我國證券市場中資產數量與組合風險關系的實證研究[D];河北大學;2006年
10 戚莎莎;我國貨幣政策通過證券市場傳導的效率研究[D];西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47076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470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