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裝備制造業(yè)出口增長的模式及國際比較:基于三元邊際的分析方法
本文選題:三元邊際 + 裝備制造業(yè)。 參考:《數(shù)學的實踐與認識》2015年09期
【摘要】:借鑒三元邊際的分析方法,將我國2003至2012年間裝備制造業(yè)SITC四分位的雙邊出口額分解為廣度邊際、數(shù)量邊際和價格邊際,以此探究我國裝備制造業(yè)出口增長的帶動因素.非參數(shù)估計的實證結果發(fā)現(xiàn),十年間中國裝備制造業(yè)產品的世界份額復合增速為9.87%,這主要得益于我國出口產品的種類全面(廣度邊際高),并且數(shù)量邊際、價格邊際分別在2008年金融危機前、后起到主要的帶動作用.對我國66個主要出口國的三元分解也支持了上述結論.最后將中國與美國、德國、日本、印度和巴西的三元分解結果相比較.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method of ternary margin, the bilateral export value of China'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s SITC quartile from 2003 to 2012 is decomposed into the margin of breadth, the margin of quantity and the margin of price, so as to probe into the driving factors of the export growth of China'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empirical results of non-parametric estimates show that the composite growth rate of the world share of China'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products in the past decade is 9.87, which is mainly due to the comprehensive variety of Chinese export products (wide margin, high margin, and quantity margin). Price margin in 2008 before the financial crisis, after the main driving role. The ternary decomposition of 66 major exporting countries also supports the above conclusion. Finally, China is compared with the three-dimensional decomposition results of the United States, Germany, Japan, India and Brazil.
【作者單位】: 東北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南京大學經濟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全球價值鏈體系重構對新興經濟體工資收入的影響”(71303036) 中央財政支持地方高校發(fā)展專項資金優(yōu)秀科研創(chuàng)新人才項目(DUFE2014R08) 東北財經大學創(chuàng)新團隊“深度經濟一體化與國際經濟規(guī)則重塑”(DUFE2014T03)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F426.4;F752.6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宗毅君;;中國制造業(yè)的出口增長邊際與貿易條件——基于中國1996—2009年微觀貿易數(shù)據(jù)的實證研究[J];產業(yè)經濟研究;2012年01期
2 錢學鋒;;企業(yè)異質性、貿易成本與中國出口增長的二元邊際[J];管理世界;2008年09期
3 馬濤;劉仕國;;產品內分工下中國進口結構與增長的二元邊際——基于引力模型的動態(tài)面板數(shù)據(jù)分析[J];南開經濟研究;2010年04期
4 孫一平;王翠竹;張小軍;;金融危機、垂直專業(yè)化與出口增長的二元邊際——基于中國HS-6位數(shù)出口產品的分析[J];宏觀經濟研究;2013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永亮;朱英杰;王方方;;企業(yè)內部治理、外部優(yōu)勢與企業(yè)出口競爭力——基于異質性理論的微觀數(shù)據(jù)考察[J];產業(yè)經濟研究;2011年06期
2 宗毅君;;中國制造業(yè)的出口增長邊際與貿易條件——基于中國1996—2009年微觀貿易數(shù)據(jù)的實證研究[J];產業(yè)經濟研究;2012年01期
3 彭可茂;席利卿;彭開麗;;考慮碳排放的中美農產品貿易影響因素研究——基于引力模型的驗證[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4 陳勇兵;陳宇媚;;貿易增長的二元邊際:一個文獻綜述[J];國際貿易問題;2011年09期
5 龔向明;強永昌;;經濟規(guī)模、貿易成本與我國鋼鐵行業(yè)出口的二元邊際分析[J];國際商務研究;2012年01期
6 黃建忠;鄭智昕;;異質性企業(yè)貿易理論的最新進展[J];國際經貿探索;2011年11期
7 宗毅君;;出口二元邊際對競爭優(yōu)勢的影響——基于中美1992~2009年微觀貿易數(shù)據(jù)的實證研究[J];國際經貿探索;2012年01期
8 田東文;姚微;;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中國制造業(yè)出口的實證分析——基于企業(yè)異質性視角的研究[J];國際經貿探索;2012年03期
9 錢學鋒;陸麗娟;黃云湖;陳勇兵;;中國的貿易條件真的持續(xù)惡化了嗎?——基于種類變化的再估計[J];管理世界;2010年07期
10 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課題組;劉世錦;張永生;宣曉偉;;國內溫室氣體減排:基本框架設計[J];管理世界;2011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王晨鐘;;基于改進的引力模型解析我國外貿發(fā)展的動因變化[A];新規(guī)劃·新視野·新發(fā)展——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天津學術文庫》(下)[C];2011年
2 孫靈燕;李榮林;;融資約束限制中國企業(yè)出口參與嗎?[A];經濟學(季刊)第11卷第1期[C];2011年
3 施炳展;;中國出口增長的三元邊際[A];經濟學(季刊)第9卷第4期[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永華;國際分割生產與中國制造業(yè)出口發(fā)展的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張琳;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框架下貿易增長的二元邊際分析[D];南開大學;2010年
3 李世蘭;中國出口擴張路徑模式[D];浙江大學;2011年
4 李軍;企業(yè)多重異質性與出口行為:Melitz模型的拓展與來自中國制造業(yè)的證據(jù)[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5 李軍;企專多重異質性與出口行為:Melitz模型的拓展與來自中國制造業(yè)的證據(jù)[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6 周俊子;中國出口結構優(yōu)化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7 王晨佳;西部地區(qū)產品內分工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8 陳曉華;產業(yè)出口復雜度演進的動因與效應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9 趙金亮;異質性視角下的出口與生產率:企業(yè)動因及行業(yè)績效[D];浙江大學;2012年
10 陳策;異質性廠商國際市場進入方式的選擇和政策支持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辰璐;出口、對外投資與生產率[D];浙江大學;2011年
2 余曉慧;中國制成品出口技術結構動態(tài)演進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3 呂文榮;金融發(fā)展對中國紡織品貿易競爭力的影響[D];天津財經大學;2011年
4 董志國;新—新貿易理論研究及對我國的借鑒意義[D];遼寧大學;2011年
5 張露;我國零部件產品內貿易發(fā)展研究[D];湘潭大學;2011年
6 李宏兵;異質性企業(yè)國際轉移的動力機制與路徑選擇[D];蘭州商學院;2011年
7 王陽;浙江農產品出口增長的二元邊際[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2年
8 郭娜;基于外商直接投資的環(huán)渤海產業(yè)集群發(fā)展策略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0年
9 王利霞;基礎設施投入對出口貿易技術水平影響的實證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2年
10 陳曉娟;產品內分工的制約因素及影響效應研究[D];廣東商學院;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二震;安禮偉;;關于貿易順差原因的理論思考[J];當代經濟管理;2009年04期
2 劉軍;邵軍;;技術差距與外資的溢出效應:基于分位數(shù)回歸的分析[J];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1年03期
3 陳學彬;徐明東;;本次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國對外貿易影響的定量分析[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4 金洪飛;萬蘭蘭;張翅;;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出口貿易的影響[J];國際金融研究;2011年09期
5 張建華,劉慶玉;中國貿易條件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04年06期
6 孫敬水;姚晶晶;;貿易條件變動影響因素的主成分分析——以浙江省為例[J];國際貿易問題;2008年08期
7 陳勇兵;陳宇媚;;貿易增長的二元邊際:一個文獻綜述[J];國際貿易問題;2011年09期
8 周春光;劉思峰;;外商直接投資對產品出口貢獻的效應分析[J];管理世界;2006年01期
9 錢學鋒;;企業(yè)異質性、貿易成本與中國出口增長的二元邊際[J];管理世界;2008年09期
10 錢學鋒;陸麗娟;黃云湖;陳勇兵;;中國的貿易條件真的持續(xù)惡化了嗎?——基于種類變化的再估計[J];管理世界;2010年07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曉輝;余佳群;;中國裝備制造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的制約與突破[J];前沿;2010年04期
2 高秀艷;蔣存虎;;中國裝備制造業(yè)產業(yè)安全問題分析[J];經濟縱橫;2007年22期
3 ;中國裝備 裝備中國 走向世界[J];裝備制造;2007年02期
4 ;首屆中國裝備制造業(yè)金獎揭曉[J];液壓氣動與密封;2008年06期
5 王卉;張昌兵;;發(fā)展中國裝備制造業(yè)策略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08年06期
6 ;中國裝備制造業(yè)既是強項也是軟肋[J];現(xiàn)代制造技術與裝備;2009年05期
7 霍徐強;;中國裝備制造業(yè)國際競爭力實證分析[J];商業(yè)經濟;2010年06期
8 周賢彪;;探索振興中國裝備制造業(yè)之路[J];建設機械技術與管理;2005年11期
9 屠雯;關銅儉;;用“中國裝備”支撐“中國制造”[J];中國有色金屬;2007年08期
10 閆莉;薛惠鋒;陶冶;;中國裝備制造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路徑選擇[J];河北學刊;2007年05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楊朝暉;中國裝備走出去亟需建立戰(zhàn)略聯(lián)盟[N];科技日報;2006年
2 馬俊;自主創(chuàng)新?lián)纹鹬袊b備制造業(yè)脊梁[N];中國工業(yè)報;2007年
3 沈蘭;讓中國裝備制造業(yè)航母從沈陽駛向世界[N];經理日報;2007年
4 川報集團特派記者 胡敏;可否組建中國裝備“航母”[N];四川日報;2009年
5 曹開虎;支持國貨大路徑:工程帶動裝備[N];第一財經日報;2010年
6 本報評論員;讓中國裝備制造業(yè)航母從沈陽駛向世界[N];沈陽日報;2007年
7 記者 田剛;中國裝備 裝備中國[N];經濟參考報;2007年
8 本報記者 馮雷 梁冬 賈遠琨 儲國強;中國裝備制造業(yè) 正一窩蜂涌向海外[N];經濟參考報;2009年
9 柳紅毅 趙民勝;中國裝備制造業(yè)人才的搖籃[N];太原日報;2007年
10 吳宇;中國裝備制造業(yè)矢志打造“民族品牌”[N];中國國門時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馬曉云;中國裝備制造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的品牌經濟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王海生;中國裝備制造業(yè)產業(yè)增長極選擇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1年
2 湯益群;中國裝備制造業(yè)戰(zhàn)略升級[D];上海社會科學院;2008年
3 項日峰;中國裝備制造業(yè)創(chuàng)新效率的影響因素[D];浙江理工大學;2013年
4 靳菲菲;中國裝備制造業(yè)產業(yè)水平實證分析[D];西北師范大學;2013年
5 鄭亮;中國裝備制造業(yè)競爭力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82982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829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