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生命周期視角下商業(yè)銀行參與PPP項目的風險分擔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4-16 14:08
本文選題:PPP融資 + 參與模式。 參考:《安徽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PPP項目是指一種公共基礎設施項目的新型融資模式,這種模式鼓勵民營資本參與到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當中,達成私營部門與政府部門之間的項目合作,并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一種合作關系。一般認為這種融資模式共有開發(fā)設計、融資、建設及移交運營四個生命周期,PPP項目的全生命周期決定了這種融資模式具有周期較長、風險復雜多樣的特征。在我國商業(yè)銀行開始嘗試以多重身份參與PPP項目的諸多案例中,發(fā)生大量由于風險分擔不合理而導致項目失敗的案例。故而,對于商業(yè)銀行而言,如何識別、分擔風險因素成為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研究商業(yè)銀行在PPP項目全生命周期的風險分擔機制具有重要的理論及實踐意義。本文基于全生命周期視角,利用工作分解結構法識別商業(yè)銀行參與PPP項目各周期階段的風險因素,并在層次分析法基礎上利用灰色關聯(lián)分析法及熵值法建立商業(yè)銀行風險分擔模型,在這一分擔模型分析基礎上,為商業(yè)銀行確定完整的分擔流程,共包含基于控制力水平進行初次分擔、基于談判能力進行全面分擔和基于動態(tài)循環(huán)進行的跟蹤再分擔三個流程。同時,從四個生命周期角度為商業(yè)銀行確定了對PPP項目的最優(yōu)風險分擔模式,并同時配套了相關的激勵和約束措施,最終共同構成了商業(yè)銀行參與PPP項目的一套動態(tài)的、多維的、可循環(huán)的風險分擔機制。本文同時為商業(yè)銀行完善參與PPP項目的風險分擔提供了一定制度建議。
[Abstract]:The PPP project refers to a new financing model of public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 This model encourages private capital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infrastructure , and forms a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ivate sector and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F283;F832.3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史永樂;;PPP項目融資結構分析與風險識別方法的研究[J];中國商論;2016年15期
2 侍蘇盼;;商業(yè)銀行參與PPP項目融資法律風險防控研究[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6年06期
3 王樹文;;“一帶一路”PPP模式中風險分析及風險規(guī)避路徑選擇[J];東岳論叢;2016年05期
4 沈紅兵;;PPP項目的財務管理探討[J];企業(yè)改革與管理;2016年07期
5 張明凱;;PPP融資模式應用、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商論;2016年03期
6 李麗;豐景春;鐘云;薛松;;全生命周期視角下的PPP項目風險識別[J];工程管理學報;2016年01期
7 孟春;郭上;;加快完善PPP風險分配機制[J];發(fā)展研究;2016年02期
8 紀鑫華;;優(yōu)化項目風險分配 實現(xiàn)PPP“物有所值”[J];中國財政;2015年16期
9 孫潔;;管理視角下的PPP:特點、構成要素與基本原則[J];地方財政研究;2015年08期
10 劉曉凱;張明;;全球視角下的PPP:內涵、模式、實踐與問題[J];國際經(jīng)濟評論;2015年04期
,本文編號:175923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fazhanlunwen/175923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