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我國勞動力市場改革研究——基于哈薩克斯坦和意大利的國際比較
本文選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切入點:勞動力市場 出處:《宏觀經(jīng)濟研究》2017年10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我國現(xiàn)行《勞動合同法》和最低工資制度影響了產業(yè)競爭力,給勞動力市場改革造成困境。本文通過比較研究哈薩克斯坦和意大利勞動力市場改革情況,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推進我國勞動力市場改革、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政策建議。文章認為:我國應當適時修訂《勞動合同法》,盡快調整勞動訴訟司法實踐導向,在保護勞動者與保護企業(yè)兩個方面尋求一個有效平衡;重新定位最低工資政策目標,完善最低工資制度體系,削弱最低工資制度的社會福利職能;建立涵蓋稅收、補貼等政策的激勵機制,引導人力資本投入,促進國內人力資本積累;推進配套制度改革,更加注重國內勞動力市場保護和引導企業(yè)完善內部勞動力市場,確保勞動力市場改革成效。
[Abstract]:The present Labor contract Law and the minimum wage system in China have affected the competitiveness of industries and caused difficulties to the reform of the labor market.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labor market reforms in Kazakhstan and Italy. On this basi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the labor market and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the service supply side. The article holds that our country should revise the Labor contract Law in good time, and adjust the guidance of the judicial practice of labor litiga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To seek an effective balance between the protection of workers and the protection of enterprises; to reposition the objectives of the minimum wage policy, to improve the system of the minimum wage system, to weaken the social welfare function of the minimum wage system; and to establish a tax coverage system.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of subsidies and other policies should guide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and promote the accumulation of domestic human capital; promote the reform of supporting system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domestic labor market and guide enterprises to improve the internal labor market. En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labour market reforms.
【作者單位】: 西南大學經(jīng)濟管理學院;重慶市地方稅務局;重慶市合川區(qū)地方稅務局;廈門大學經(jīng)濟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全球價值鏈視角下西部制造業(yè)轉型升級機制與路徑研究”(批準號:14BJY076)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資金項目“農戶行為視角下供應鏈模式對重慶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影響研究”(批準號:SWU150918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F249.2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以信息為導向 完善勞動力市場——大連市勞動力市場建設基本經(jīng)驗[J];中國就業(yè);2000年01期
2 單喜春;吳海軍;;用科學方法促進勞動力市場的發(fā)展[J];中國就業(yè);2000年11期
3 ;關于繼續(xù)做好清理整頓勞動力市場秩序有關問題的通知[J];勞動理論與實踐;2000年06期
4 ;專家研討勞動力市場建設指導思想[J];中國就業(yè);2001年06期
5 陳華麟;;省廳開展勞動力市場執(zhí)法檢查 凈化勞動力市場 規(guī)范職業(yè)中介管理[J];福建勞動和社會保障;2001年02期
6 陸海深;;勞動力市場發(fā)展的政策性阻礙[J];山東勞動保障;2001年11期
7 韓玉蘭;;淺談勞動力市場與現(xiàn)代教育的發(fā)展[J];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科技;2001年12期
8 江世杰;;襄樊市勞動力市場一瞥[J];中國就業(yè);2002年01期
9 江世杰;;襄樊市勞動力市場一瞥[J];中國就業(yè);2002年01期
10 ;辦好勞動力市場 為群眾做件實事——省委書記李長春視察廣州市勞動力市場時語重心長:“這是體現(xiàn)‘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的實事,一定要辦好啊!”[J];創(chuàng)業(yè)者;2002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志麗;;北京、上海勞動力市場的“本-外”分割:現(xiàn)狀、歸因與對策[A];2010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翁光蘭;;試論我國高校畢業(yè)生的勞動力市場[A];2007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7年
3 李榮;;戶籍制度改革與勞動力市場的全國大一統(tǒng)[A];成渝地區(qū)城鄉(xiāng)統(tǒng)籌與區(qū)域合作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鐘甫寧;何軍;;增加農民收入、建設和諧社會的關鍵:擴大就業(yè)機會、統(tǒng)一勞動力市場[A];北京論壇(2006)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對人類文明方式的思考:“對構建和諧的城鄉(xiāng)關系的新思考”經(jīng)濟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5 尚長風;殷國璽;;不同成因的城鄉(xiāng)失業(yè)及治理[A];與時俱進 開拓進取(下)[C];2002年
6 陸海深;;勞動力市場發(fā)展的政策性阻礙[A];探索與創(chuàng)新——浙江省勞動保障理論研究論文精選(第二輯)[C];2002年
7 金汝斌;陳詩達;陸海深;;我國勞動力市場運行中的政府職能[A];探索與創(chuàng)新——浙江省勞動保障理論研究論文精選(第三輯)[C];2003年
8 Eskil Wadensj銉;;勞動力市場與發(fā)展的區(qū)域一體化(英文)[A];北京論壇(2011)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變革與轉型:“全球化背景下的經(jīng)濟增長:機遇、挑戰(zhàn)和方向”經(jīng)濟分論壇論文及摘要集[C];2011年
9 曾湘泉;;對當前勞動力市場變化的幾點認識和思考[A];二0一0年夏季CMRC中國經(jīng)濟觀察(總第22期)[C];2010年
10 丁立宏;王靜;;建立北京市勞動力市場指標體系的若干思考[A];北京市第十四次統(tǒng)計科學討論會獲獎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通訊員 羅娜;大中專生青睞我市勞動力市場[N];安康日報;2007年
2 張車偉;歐盟勞動力市場改革經(jīng)驗[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
3 伯莊;勞動力市場是勞動力的市場[N];寧波日報;2007年
4 記者 張帆;我市實行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工種增加到264個[N];盤錦日報;2007年
5 呂鳳驥邋見習記者 郝明芳;海城零工勞動力市場投入使用[N];鞍山日報 ;2008年
6 通訊員 柳之強;我地區(qū)首次發(fā)布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N];日喀則報;2009年
7 北京交通大學經(jīng)濟管理學院 王淑娟 石美遐;構建有中國特色的勞動力市場[N];光明日報;2014年
8 編譯 王悠然;建立公平的勞動力市場環(huán)境[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9 見習記者 周艾琳;美國勞動力市場掃描[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14年
10 記者 潘園園;福州發(fā)布2014年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N];福建日報;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蘇永照;我國勞動力市場行政分割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2 徐長玉;中國勞動力市場培育研究[D];西北大學;2008年
3 楊紅彥;匯率、勞動力市場制度與勞動力市場調整[D];南開大學;2012年
4 馮冰;國際貿易與勞動力市場[D];南開大學;2012年
5 武中哲;單位制變革與勞動力市場中的性別不平等[D];上海大學;2008年
6 丁波文;墨西哥勞動力市場與政府就業(yè)促進政策研究[D];北京外國語大學;2015年
7 孫妍;基于S-C-P范式的中國勞動力市場結構解析[D];西北大學;2010年
8 邱紅;中國勞動力市場供求變化分析[D];吉林大學;2011年
9 王紅濤;我國勞動力市場中人力資本收益差異比較研究[D];首都經(jīng)濟貿易大學;2011年
10 晉利珍;勞動力市場雙重二元分割與工資決定機制研究[D];首都經(jīng)濟貿易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郝一光;中國統(tǒng)一勞動力市場的建立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8年
2 郭敏;勞動力市場中的歧視及其影響[D];貴州大學;2006年
3 程世波;勞動力市場結構性矛盾背景下的獨立學院畢業(yè)生就業(yè)分析[D];長江大學;2012年
4 儲天驕;延遲退休年齡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研究[D];河北大學;2015年
5 楊彥e,
本文編號:156526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fazhanlunwen/1565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