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際繼承與教育公平
本文關鍵詞:代際繼承與教育公平,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在教育領域的延伸,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內容和基礎,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石。從社會學的范疇來講代際繼承效應指的是前后兩代人中后一代人受前一代的影響并很難脫離上一代人的社會特征。就全人類的發(fā)展而言,長期以犧牲一部分人的利益促使另一部分人的更迅速發(fā)展的模式是不科學的,使全體社會成員平等地享受到社會成果才是人類發(fā)展的應有之意,F(xiàn)實當中,存在很多影響高等教育公平的因素,代際繼承就是一種影響高等教育入學機會的重要因素。只有國家通過法律和政策引導和干預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才是促成職業(yè)教育公平的根本保障。
【關鍵詞】:代際繼承 教育公平 職業(yè)教育
【學位授予單位】:黑龍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G719.2
【目錄】: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緒論7-14
- 一、研究目的和意義7-8
- (一) 研究目的7-8
- (二) 研究意義8
- 二、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8-12
- (一) 國外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8-10
- (二) 國內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10-12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12-13
- (一) 研究思路12
- (二) 研究方法12-13
- 四、創(chuàng)新點13-14
- 第一章 代際繼承與教育公平的內涵14-29
- 第一節(jié) 代際繼承的內涵14-17
- 一、代際繼承的涵義14
- 二、代際公平的內涵及其作用14-15
- 三、代際公平的手段15-17
- 第二節(jié) 教育公平及其功能17-24
- 一、教育公平的內涵17-19
- 二、教育公平的方法或手段19-22
- 三、教育公平的功能22-24
- 第三節(jié) 代際繼承與教育公平研究的維度24-28
- 一、教育公平研究的維度24
- 二、代際繼承的維度的選擇24-25
- 三、社會分層的內涵及其功能25-28
- 本章小結28-29
- 第二章 代際繼承與受教育機會29-37
- 第一節(jié) 影響受教育機會的社會分層因素分析29-31
- 一、家庭組織背景對子代受教育機會的影響29
- 二、父輩的社會經濟背景對子代受教育機會的影響29-30
- 三、父輩的文化背景對子代受教育機會的影響30-31
- 第二節(jié) 代際繼承與教育公平關系的確立31-36
- 一、扎蘭屯畢業(yè)生就業(yè)(入學)情況分析31-34
- 二、代際繼承與教育公平的確立34-36
- 本章小結36-37
- 第三章 破除代際繼承促進教育公平的制度考量37-49
- 第一節(jié) 制定有利于教育公平流動的職業(yè)教育政策37-42
- 一、合理規(guī)劃職業(yè)教育發(fā)展37-38
- 二、改革職業(yè)教育投資制度38-39
- 三、改革職業(yè)教育評估管理制度39-41
- 四、改革職業(yè)教育就業(yè)制度41-42
- 第二節(jié) 教育公平的保障---完善弱勢群體接受教育的補償制度42-44
- 一、加大偏遠落后地區(qū)職業(yè)教育投資補償力度42-43
- 二、增加弱勢群體子女接受教育的多種助學補償43-44
- 第三節(jié) 社會階層間的正常流動---消除對中等職業(yè)教育的價值歧視44-48
- 一、樹立正確的職業(yè)教育觀念44-45
- 二、建立良好的用人制度45-46
- 三、形成積極的創(chuàng)業(yè)觀念及途徑46-48
- 本章小結48-49
- 結論49-50
- 參考文獻50-53
- 致謝53-5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潘洪其;;“代際效應”損害就業(yè)公平[J];山東勞動保障;2006年10期
2 唐林翔;;大學生如何克服就業(yè)壓力 解除就業(yè)“代際效應”的影響[J];科學咨詢(決策管理);2007年01期
3 林凱;曹順仙;葛富蓮;;一個不應被忽視的倫理維度:代際倫理——中國當代代際倫理研究綜述[J];濟南職業(yè)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4 杜宏靜;;試論基于家庭代際改善的教育公平[J];江蘇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5 成偉;;資源與環(huán)境代際公正及其實現(xiàn)[J];學術交流;2009年06期
6 梁成帥;;空間爭奪與代際政治[J];求是學刊;2011年02期
7 廖小平;論作為現(xiàn)代性問題的代際倫理[J];廣東社會科學;2003年01期
8 廖小平;代際倫理:馬克思主義倫理學新的研究課題[J];南通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9 龐曉波;趙玉龍;唐亮;;代際交換難題與貨幣研究[J];學習與探索;2006年04期
10 廖小平;張長明;;價值觀代際分化的多維解讀[J];求索;2007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寶華;;試論現(xiàn)代代際觀[A];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2003年度優(yōu)秀論文集[C];2003年
2 莫培滔;;老年人要做好家庭代際和諧的表率[A];家庭、健康、和諧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3 何佳訊;才源源;秦翕嫣;;消費者代際品牌資產的結構與測量:基于雙向影響的視角[A];第五屆(2010)中國管理學年會——市場營銷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4 陳亞南;;營建和諧的家庭[A];家庭、健康、和諧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5 魏仲吾;;代際交流的動力淺說[A];中國老年學學會2006年老年學學術高峰論壇論文集[C];2006年
6 蔣云峗;任若恩;;中國代際核算體系的建立和對養(yǎng)老保險制度改革的研究[A];變革中的穩(wěn)。罕kU、社會保障與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北大CCISSR論壇文集·2005[C];2005年
7 韋貴tD;;堅持統(tǒng)籌兼顧發(fā)展代際和諧關系[A];家庭、健康、和諧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8 李宗明;;淺談代際和諧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A];積極老齡化研究之一——老齡問題研究論文集(九)[C];2006年
9 伍如昕;;誰更幸福?——代際視角下的中國城市居民主觀幸福感研究[A];第八屆(2013)中國管理學年會——公共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13年
10 馬丁·柯利;馬爾科·阿爾伯蒂尼;哈拉爾德·屈訥蒙德;李霞;;成人家庭代際聯(lián)系:從比較調查研究得出的證據(jù)[A];教育領導研究(第一輯)[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駐法國記者 邢雪;法國“代際合同”促進青年就業(yè)[N];人民日報;2013年
2 肖守淵;代際和諧離不開敬老愛老[N];江西日報;2014年
3 高昌;“代際文學”:一個熱烈的偽話題[N];中國文化報;2005年
4 葛登揚;天津“代際婚姻”增多[N];新華日報;2004年
5 唐元仲;利益組合的代際婚姻不容樂觀[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6年
6 李郁芳 孫海婧;代際公共品:改革直面的重大實踐問題[N];中國改革報;2009年
7 中國農業(yè)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李翔;增強代際收入流動 改善長期分配關系[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8 曹林;貧窮正在代際間傳遞[N];新農村商報;2013年
9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張守營;世界觀的轉變存在代際滯后[N];中國經濟導報;2013年
10 ;代際變遷與市場未來[N];第一財經日報;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汪燕敏;轉型中國的代際收入流動研究:水平測度與機制分析[D];浙江大學;2015年
2 韓軍輝;我國居民代際收入流動性實證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3 肖代柏;消費行為的反向代際影響[D];武漢大學;2013年
4 方鳴;中國城鄉(xiāng)居民代際收入流動性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0年
5 魯婧頡;基于母親教育與兒童健康關系的教育之非貨幣化代際效應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6 喬超;農村代際沖突中老人行動方式變遷研究[D];上海大學;2011年
7 廖小平;倫理的代際之維[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8 溫芳;保障性多代住居體系營建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一善;關于《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騙局—代際之戰(zhàn)》的韓漢翻譯實踐報告[D];延邊大學;2015年
2 朱平;環(huán)境資源代際儲存的倫理思考[D];四川師范大學;2015年
3 秦秀;反向代際影響對消費者購買意愿的作用研究[D];重慶工商大學;2015年
4 張彬;代際人口結構對股市波動影響分析[D];東北財經大學;2015年
5 羅飛;代際補償合理性研究[D];浙江農林大學;2015年
6 胥艷花;公共人力資本投入對代際收入流動性影響的研究[D];浙江財經大學;2016年
7 陽峰;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倫理問題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5年
8 朱慶海;代際繼承與教育公平[D];黑龍江大學;2014年
9 賀坤;代際效應下工作搜尋對大學生初始工資的影響研究[D];湖南大學;2008年
10 周以杰;先秦家庭代際倫理及其現(xiàn)代價值初探[D];南京林業(yè)大學;2009年
本文關鍵詞:代際繼承與教育公平,,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1281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312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