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MPA案例教學改革與研究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
[Abstract]: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case teaching into (MPA) education of 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cultivating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 and developing innovative ability of MPA postgraduates, but it has also faced some obstacle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optimize the concept of case teaching, case study, teachers and hardware, so as to improve the innovative ability of MPA graduate students.
【作者單位】: 湖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基金】:湖南大學研究生教育創(chuàng)新工程教育教改研究項目(編號:08B008) 湖南大學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編號:Z0708) 湖南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編號:09028)的研究成果
【分類號】:G64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馮建軍;主體間性與教育交往[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2 顧秉林;;建設創(chuàng)新文化 造就創(chuàng)新人才——在第五次一流大學建設研討會上的發(fā)言[J];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3 何志毅,孫夢;中國工商管理案例教學現(xiàn)狀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05年01期
4 易凌峰;案例研究:登天的階梯[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0年07期
5 王銳蘭,王魯捷;基于國家創(chuàng)新體系的高校研究生創(chuàng)新能力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02年10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文杰;周紅路;;后現(xiàn)代主義的生態(tài)審美教育交往研究[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2 李文英;;試論案例教學法在市場營銷學課程中的運用[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3 金高軍;金嫻;;工商管理專業(yè)本科層次管理教育研究[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8年11期
4 郝文武;師生主體間性建構的哲學基礎和實踐策略[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5 潘華云;;主體間性——當代師生關系的價值取向[J];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6 肖圣龍;;淺論思想政治教育主體間性的建構[J];巢湖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7 林珍;;主體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哲學基礎[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9期
8 徐擁軍;宋揚;;管理案例庫建設的“4S”模式研究[J];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9 陳寶軍,楊改學;試論網(wǎng)絡課程的教學交往本質(zhì)[J];中國遠程教育;2003年01期
10 王磊;胡國芳;;基于信息共享的工商管理案例教學模式的探討[J];電化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王化成;佟巖;;論案例研究在我國財務管理中的應用——1999~2003中國財務管理案例研究述評[A];中國會計學會第六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暨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C];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冬云;交往德育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2 曲波;創(chuàng)新型大學建設問題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3 李霞;語文體悟論[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4 張蕾;奧林匹克教育與中小學發(fā)展[D];北京體育大學;2008年
5 邱正倫;藝術創(chuàng)造力的主體性建構[D];西南大學;2009年
6 安世遨;大學生對話管理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7 史根林;名校論[D];蘇州大學;2007年
8 李德龍;主體性教育督導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9 盧潔瑩;生存論視角的職業(yè)教育價值觀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10 陳秀蘭;交往中的建構[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顏貞;旅游規(guī)劃教材案例的初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9年
2 林瓏;班級場域中小學生的交往與角色成長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3 司媛媛;高校主體間性德育探析[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8年
4 張婷;論主體間性視閾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D];廣州大學;2009年
5 朱園園;主體間性視域下的高校師生溝通研究[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08年
6 張慧玲;新課程理念下高中互動式作文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胡理;基于湖北省科技創(chuàng)新體系建設的高校科技體制改革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9年
8 戴曉丹;基于交往理論的旅游教育主體間性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8年
9 王亞青;碩士研究生科研活動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10 張麗超;師生交往場域中的教師權力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何志毅;中國管理案例教學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分析[J];經(jīng)濟與管理研究;2002年06期
2 眭依凡;;創(chuàng)新文化:決定大學興衰的文化之魂[J];中國高等教育;2007年07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青華;李嬌;;探析民主教育思想對體育課程與教學的滲透[J];運動;2010年02期
2 陳軍華;;技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案例的選取和呈現(xiàn)[J];職業(yè);2010年05期
3 劉景堯;劉綏;;淺談案例教學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運用[J];新西部;2010年01期
4 吳霞;;基于網(wǎng)絡環(huán)境的高校實驗教學檔案庫建設[J];浙江檔案;2010年01期
5 衛(wèi)錦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案例教學法運用探究[J];科技資訊;2010年02期
6 王建勛;閻華榮;;構建市屬地方本科院校多維度實踐教學體系[J];邢臺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7 成協(xié)設;徐躍進;王春潮;;實踐教學在研究型大學建設中重要性的探討[J];實驗室科學;2010年01期
8 戴葆青;王全為;郭劍平;;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是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0年03期
9 王蓮哲;柳靜;楊海波;;基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分子生物學實驗改革探索[J];科技資訊;2010年03期
10 李鋒;董明華;;基于開放式教育理念的成人教育模式初探[J];中國成人教育;201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阮源萍;章慧;;強化研究技能訓練與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培養(yǎng)——《研究生綜合實驗》課程介紹[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17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2 范春霞;;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黑龍江卷)[C];2010年
3 趙建強;;深化教改,在教學中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4 張文華;萬堅;曾艷;熊偉章;胡淑萍;;“中學化學實驗研究”課程教學改革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17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5 李暉;;學科前沿與化學的社會責任[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17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6 喬偉;馮樂平;王躍峰;李康智;胡婷婷;梁昭全;;規(guī)范開放實驗室管理 提高實驗教學質(zhì)量[A];醫(yī)學科研管理前沿與實務研討班論文集[C];2009年
7 陳超;畢月虹;簡毅文;尚春鴿;;淺談工科研究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C];2009年
8 李明;李炎鋒;王玲;汪海燕;;本科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探討[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C];2009年
9 藺潔;;建環(huán)專業(yè)課程教學中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探討[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C];2009年
10 彭一江;;土木工程專業(yè)實用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通訊員 杭組文 張軍 吳安定;我市中青年干部第七期赴法MPA培訓班完成首學期學業(yè)[N];杭州日報;2010年
2 記者 譚麗琳;我省第一期清華大學干部MPA班開班[N];海南日報;2010年
3 記者 曉亮;首批赴美MPA培訓班畢業(yè)[N];蘇州日報;2010年
4 張俊霞;為會計案例教學創(chuàng)造應用環(huán)境[N];財會信報;2010年
5 記者 林松濤;五市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干部素質(zhì)[N];黑河日報;2010年
6 記者 馮蕓;鄭州大學MPA學位授予儀式暨新生開學典禮舉行[N];河南日報;2010年
7 記者 張勝波 通訊員 粵教宣;高教要把好出入口關[N];南方日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張學珍;北京海淀區(qū)打造社會課堂資源聯(lián)盟[N];中國婦女報;2010年
9 高新;市委黨校培訓處負責人就合作舉辦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公共管理碩士(MPA)學位班答記者問[N];洛陽日報;2010年
10 方麗 楊曉明 楊超華;美國研究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途徑[N];科學時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余峰;基于創(chuàng)新能力的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改革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2 徐亞清;研究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協(xié)同分析與實證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09年
3 余峰;基于創(chuàng)新能力的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改革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4 侯新杰;物理學史與物理教學結合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許志娥;基于提升研究生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的大學基層學術組織變革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2 朱冬梅;將案例教學法應用于大學廣告專業(yè)教學—廣告創(chuàng)意與策劃課程教學設計[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3 石倩;碩士研究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4 馬靜;案例教學法在黨校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9年
5 汪晶晶;工程技術人員創(chuàng)新能力開發(fā)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6 梁菊花;基于培養(yǎng)理工科大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文素質(zhì)教育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09年
7 文怡;高校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評估指標體系的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9年
8 陳亞麗;初中生物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應用與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9 劉殿文;系統(tǒng)科學視角下創(chuàng)新型國家建設分析[D];吉林大學;2009年
10 楊永久;輔導員在培養(yǎng)大學生文化創(chuàng)新能力中的角色定位[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43394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yjsjy/2433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