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科研究生與導師互動現狀調研與分析
本文關鍵詞:管理學科研究生與導師互動現狀調研與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研究生與導師互動 管理學科 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
【摘要】:以管理學科研究生為研究對象,強調科研導向,以提高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為目標,通過對山東省部分高校管理學院學術型研究生的問卷調查,考察了研究生與導師互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管理學科研究生與導師互動機制模型,針對管理學科研究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育從導師、研究生和學校三個方面提出了相應對策。
【作者單位】: 山東大學管理學院;
【基金】:山東省人民政府學位委員會、山東省教育廳研究生教育創(chuàng)新計劃項目“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培育導向的管理學科研究生與導師互動機制的構建與實施”(SDYY12068)
【分類號】:G643;C93-4
【正文快照】: _ _、弓|S 隨著研究生招生規(guī)模的擴大,研究生培養(yǎng)質量日益受到關注。在研究生培養(yǎng)過程中,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是貫穿其中的本質要求,但是,當前研究生培養(yǎng)中普遍存在不注重科研能力培養(yǎng)的現象,以至于不少研究生科研素質偏低、科研能力不強,已成為突出的問題。在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眭依凡;研究生教育的發(fā)展原則[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0年03期
2 姚秀穎;李秀兵;陸根書;吳宏春;;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影響因素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年01期
3 王建康;曹健;;導師對研究生學術努力行為影響的實證分析——以某“211工程”高校文科碩士研究生為例[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9年06期
4 張靜;;導師與研究生之間的和諧關系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07年09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德壽,諸咸斌,吳秀玲,江麗,李慧林;優(yōu)化組合多種教學組織形式 探索開放教育教學組織新形式——安徽電大開放教育學院開放教育教學組織形式的研究與實踐[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2 王德壽;;開放教育面授輔導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3 任玲,魯義香,鄭偉;試論高校院系黨總支在學科建設中如何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4 尹斌;;職業(yè)技術學院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動機的培養(yǎng)[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5 費成效;;關于提高教師在職業(yè)教育質量保障體系中作用的思考[J];安徽農學通報;2006年08期
6 韓俊華;;《食品化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安徽農學通報(上半月刊);2011年03期
7 宇寶英;大學英語教學與綜合能力培養(yǎng)[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8 魏明,胡啟濤;構建創(chuàng)造性的大學教育模式探討[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9 趙謙;;土地整理立法課程的診所式構建[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年30期
10 姜長付;;公平理論與完善高校內部分配制度[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鈺;李延紅;秦玉亮;;借鑒德國“學習領域”課程模式,創(chuàng)新高職教育教學[A];2010北京高教學會高職研究會學術年會“金商祺”杯優(yōu)秀論文專輯[C];2010年
2 趙風華;;“鋼結構”實踐性教學改革中的若干問題[A];鋼結構工程研究⑧——中國鋼協(xié)結構穩(wěn)定與疲勞分會第12屆(ASSF-2010)學術交流會暨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3 黃勝;梁光華;;論貴州地方高校的科研發(fā)展思路與策略[A];第一屆貴州博士論壇論文集[C];2010年
4 張保會;;電氣工程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制度改革的研究與建議[A];第三屆全國高等學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周暉;王立德;高琦;;北京交通大學電氣創(chuàng)新性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初步設計——“面向問題”的培養(yǎng)方案[A];第五屆全國高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2)[C];2008年
6 孫亮;李娟;蔡國偉;嚴干貴;;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A];第6屆全國高等學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9年
7 申永豐;王建平;;科學選才:我國高考政策改革的重要價值訴求[A];招生考試科研論文集[C];2005年
8 董清華;周利;;土木工程專業(yè)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A];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yè)建設的研究與實踐——第十屆全國高校土木工程學院(系)院長(主任)工作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9 王姍;陳明;;淺談鋼結構教學中多媒體的合理使用[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第12卷)[C];2010年
10 喬曉艷;;論新形勢下研究生與導師的關系[A];第二屆全國農林院校教育科學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義;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研究:概念、歷史與實踐[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楊茂慶;美國研究型大學的教師流動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3 董海浪;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教育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4 李志英;高校教師工作滿意度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廉軍;轉型期的獨立學院公共治理機制研究[D];天津大學;2011年
6 張男星;俄羅斯高等教育體制變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7 汪志宏;研究生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3年
8 高曉清;自由,,大學理念的回歸與重構[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9 宋永剛;自我發(fā)展:高校學術人員管理的新視野[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10 李福華;高等學校學生主體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崔麗敏;生態(tài)位視域下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定位問題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2 馬艷粉;導師對研究生培養(yǎng)質量的影響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甘桔;大學生價值觀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4 邰玉明;完善“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實施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鄭國富;“雙師型”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階段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唐萌;大眾化視域下我國高等教育質量觀的理論建構[D];河南大學;2011年
7 覃小婷;高校周邊環(huán)境公共空間研究[D];湖北工業(yè)大學;2011年
8 劉彥;研究生學術批判思維弱化及其教育調適[D];西南大學;2011年
9 黃鈺;大一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設計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10 劉杰;山東省高校體育教育訓練學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現狀及對策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蔡紹輝,任先達,雷兵;制約我國博士生培養(yǎng)質量的幾個值得重視的問題[J];成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1期
2 吳江柳;;地方本科院校擴招后所面臨的師資隊伍建設問題[J];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3 廖良才;從全國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評選工作談我校博士生培養(yǎng)問題[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0年03期
4 黃學;試論研究生導師的素質、職責及指導研究生的途徑[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5 閔容;羅嘉文;;師生關系研究綜述[J];教學研究;2006年01期
6 李瑛;淺談高校導師制中的師生合作關系[J];交通高教研究;2004年04期
7 羅堯成;謝安邦;;論研究生教育課程體系開發(fā)的三個理論基礎[J];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8 于采宏,王曉峰,馬士軍,王明波;當好研究生導師的四大基本要素[J];遼寧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9 張文斌;方躍平;;試論高校良好師生關系的建構[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6年09期
10 謝寶國;龍立榮;;職業(yè)生涯高原對員工工作滿意度、組織承諾、離職意愿的影響[J];心理學報;2008年08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王道紅;學位論文質量管理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王燕妮;教師培養(yǎng)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研究[D];湖南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彥玲;;淺議研究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山東化工;2010年08期
2 樊蘭;;淺談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2年08期
3 董文明;李凌飛;唐卿雁;高斌;;開設“專題講座”對提高大學生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的實踐與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2年23期
4 蔡安江;郭師虹;阮曉光;;淺談大學生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5 陳娟;陳敏;;五位一體 培養(yǎng)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J];中國電力教育;2008年18期
6 孫俊偉;張清;;提高大學生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途徑的探討[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9年08期
7 李小昱;王為;;對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探究[J];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8 趙幼英;;淺析培養(yǎng)大學生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J];網絡財富;2009年17期
9 蔣榮麗;;論體育專業(yè)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及其影響因素[J];才智;2010年02期
10 陳立偉;裴蓓;;論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0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紀春明;;高?蒲袆(chuàng)新能力與競爭力關聯性理論研究[A];科學發(fā)展·生態(tài)文明——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九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C];2013年
2 李蘊;李冬;;協(xié)同創(chuàng)新對提升研究型大學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的實證分析[A];政產學研用協(xié)同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2年
3 劉玉玲;;科研family實踐活動在大學生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中的實踐和探索[A];中國光學學會2011年學術大會摘要集[C];2011年
4 秦柳花;譚榮;;護理實踐與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的關系[A];第四屆全軍腰腿痛學術研討會、第五屆全國肢殘康復護理研討會論文選編[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張光義;加強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建設應從實際出發(fā)[N];黃河報;2008年
2 記者杜永和;注重提高學員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N];人民武警;2008年
3 山東黃河河務局 張光義;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建設應從實際出發(fā)[N];中國水利報;2008年
4 記者 柴葳;全面提升教育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和服務水平[N];中國教育報;2013年
5 記者 劉偉;高?蒲袆(chuàng)新能力不斷增強[N];黑龍江日報;2009年
6 徐翎 黃進;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引入評獎機制[N];中國教育報;2005年
7 張冬素;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水平和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N];浙江日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趙曉春;跨學科研究與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建設[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郝維奇;科研團隊文化對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影響研究[D];太原科技大學;2012年
2 王艷麗;文科碩士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蘇州大學;2014年
3 白若微;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協(xié)同成長策略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27356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yjsjy/1273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