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語文同步閱讀教材使用研究
本文關鍵詞:基于兒童本位的課外閱讀課外化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內蒙古師范大學》 2014年
人教版小學語文同步閱讀教材使用研究
張靜
【摘要】:隨著經濟發(fā)展的全球化,人才競爭日益激烈,僅一本語文教科書的內容已經很難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假使教師僅以語文教科書為教材,即使整本書講解的再透徹,學生的知識面也是相對狹隘的。顯然,過分強調語文教科書的重要性,而忽視相關配套語文教材的教學模式,已經難以適應當今信息社會的要求了,我們的語文教學要立足語文教科書,走向與之相配套的閱讀教材,走向更多的課外閱讀,走向生活,走向大自然。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將課外閱讀推至一個極其重要的位置。首先提出“語文課程應注重引導學生多讀書、多積累”,在總目標中,明確提出“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又根據每個學段的不同情況具體提出每一學段的課外閱讀量,小學階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這100萬字并不是個數量概念,而是要讓學生通過閱讀“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fā)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由此可見,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然而,課外閱讀應該讀什么,怎么讀,成為困擾一線小學語文教師的主要問題。筆者在執(zhí)教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人教版小學語文同步閱讀教材應是學生課外閱讀的首選讀物。它既是獨立的,又是與教材相互照應的,是對教科書內容的補充。同步閱讀教材著重于拓寬學生視野,增加知識面,加強學生的課外個性化閱讀,使學生獲得豐富的生活體驗和審美情趣。同步閱讀教材的內容的既有經典性,又具有時代性和人文性。 以往對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對語文教科書本身的研究,如對教師和學生需要什么樣的教材,他們現(xiàn)在怎樣使用教材等。此外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策略的研究也比較多,盡管有少量涉及到同步閱讀教材的研究,但也僅僅是對蘇教版《同步拓展閱讀》的研究。涉及人教版小學語文同步閱讀教材如何有效使用的研究是以往沒有過的,這也正是本論題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處。 本文通過調查內蒙古自治區(qū)三個不同盟市的三所小學對人教版小學語文同步閱讀教材的使用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和發(fā)展的優(yōu)勢。進而提出了有效使用同步閱讀教材的自主閱讀、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和及時評價的四條原則及激發(fā)學生對同步閱讀教材的閱讀興趣,指定相關文章的閱讀,提高學生自主閱讀的有效性,對學生閱讀同步閱讀教材的情況進行有效評價,利用微課程使用同步閱讀教材,家校合作促進同步閱讀教材的有效使用的六條策略,并以筆者所執(zhí)教的內蒙古自治區(qū)錫林郭勒盟烏拉蓋管理區(qū)第二小學為例,進行了有效使用同步閱讀教材的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學生的語文成績和素養(yǎng)都得到了顯著提高。筆者期望通過本文的撰寫,引起各地區(qū)的教育工作者對人教版小學語文同步閱讀教材的重視,實現(xiàn)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的整體使用。同時,希望筆者提出的一些有效使用同步閱讀教材的原則及策略對一線小學語文教師有所啟發(fā),能夠提供些許幫助。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G623.2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李麗;;小學生課外閱讀現(xiàn)狀調查與思考[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2 朱永新;;將閱讀進行到底[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6年04期
3 李龍;;論“微型學習”的設計與實施[J];電化教育研究;2014年02期
4 劉娟;;《初中語文同步閱讀》使用的幾點體會[J];文理導航(上旬);2011年05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董娟;基于兒童本位的課外閱讀課外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桂玲;;工科高職院校學生應用文學習興趣淡薄分析及對策探究[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2 徐子芳;王金香;王慶平;;增強教學親和力,提高教學質量[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3 李果云;;語文課堂教學與情感教育[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3期
4 張明晶;;80后青年語文教師的迷失與救贖[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5期
5 袁利;;淺談素質教育下“和風細雨”式的德育教育[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1期
6 王婉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互動教學模式探索[J];安康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7 王有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移動課堂”教學模式實踐探索[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8 苗培周;楊晶;王彤;;學研結合,培養(yǎng)和訓練高師學生科研能力[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9 趙庭;;家校合作的阻滯因素及消解途徑[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10 張榮花;;人本主義教育理論對情感教學的啟示[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王景勤;;蘇霍姆林斯基的勞動教育思想[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2 王玉生;;蘇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的機制新探[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3 闞世省;;中學寫作教學中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初探[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C];2006年
4 沈會成;;學困生的轉化與預防[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江蘇卷)[C];2010年
5 張峰林;;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生道德選擇能力培養(yǎng)的實踐策略思考[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論叢(2011年)[C];2011年
6 董朝霞;張譯文;;黨的“十八大”精神融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學體系設計[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論叢(第二輯)[C];2012年
7 陳志高;黃軍強;;化學教學中學生“知識→能力”轉化的培養(yǎng)探討[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11分會:基礎化學教育[C];2014年
8 高青芬;;淺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A];2014年8月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4年
9 賀燕燕;;小學語文教師的語言素養(yǎng)之我見[A];2014年5月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吳洪富;大學場域變遷中的教學與科研關系[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2 劉會貴;基礎教育名師職業(yè)幸福的文化場域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3 高文君;中學數學課堂探究水平的構建與實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汪麗梅;知識觀視域中的教學方法改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林成堂;教師的感情表演規(guī)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米廣春;科學思維培養(yǎng)的實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姚林群;課堂中的價值觀教學[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8 曾慶濤;我國體育教師評價體系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9 姚志敏;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課程執(zhí)行力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10 李林齊;軍隊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的構成及交往實踐教育模式的實現(xiàn)[D];上海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明智;高校新資助政策及其實施的育人功能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2 張發(fā)軍;農村學業(yè)不良初中生學業(yè)成敗歸因現(xiàn)狀及特點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林晗;從情感維度優(yōu)化高中物理教學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畢紅軼;新課程視域下的思想品德課生命觀教育[D];遼寧師范大學;2008年
5 孟佳;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音樂教學現(xiàn)狀思考與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張永春;初中小班化課堂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孫繼全;高中文言文教學中的現(xiàn)代人格教育[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高麗艷;再談高中語文教學中布白手法的運用[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白春屹;中學語文教師角色現(xiàn)代轉型思辨[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冷寧;淺談中小學作文教學中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胡鐵生;;“微課”:區(qū)域教育信息資源發(fā)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年10期
2 王本華;;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談中小學生課外閱讀[J];課程·教材·教法;2012年01期
3 金波;;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yǎng)[J];基礎教育課程;2012年Z1期
4 馮樂堂;“兒童本位論”的歷史考察與反思[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2期
5 湯愛平,張厚粲;課外閱讀對兒童閱讀的重要影響[J];心理科學;1997年05期
6 樊文強;;基于關聯(lián)主義的大規(guī)模網絡開放課程(MOOC)及其學習支持[J];遠程教育雜志;2012年03期
7 劉曉東;;論兒童本位[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0年05期
8 劉運華;衷克定;趙國慶;;新加坡微型課程研究項目的實踐與啟示[J];中國電化教育;2005年11期
9 胡鐵生;黃明燕;李民;;我國微課發(fā)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年04期
《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網數字出版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華大學 84-48信箱 大眾知識服務
京ICP證040441號
互聯(lián)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京)字008號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新出發(fā)京批字第直0595號
訂購熱線: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務熱線: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線咨詢:
傳真:010-62780361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0475號
本文關鍵詞:基于兒童本位的課外閱讀課外化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2131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ydsp/121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