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共同體”的構建對“每一個學生”發(fā)展的啟示
本文關鍵詞:“學習共同體”的構建對“每一個學生”發(fā)展的啟示
更多相關文章: 人格教育 學習共同體 課堂規(guī)范 每一個學生
【摘要】:一所學校構建"學習共同體"的過程將是課堂逐步規(guī)范的過程,學校將會是充分體現(xiàn)"公共性"、"民主性"和"卓越性"的學習共同體。本文以吉林省延邊地區(qū)朝鮮族中小學基于人格教育的聚焦課堂、促進"每一個學生"發(fā)展的行動研究為例,揭示構建"學習共同體"、走向課堂規(guī)范,促進"每一個學生"發(fā)展的基本思路。
【作者單位】: 延邊大學師范學院學科教育教研部;
【關鍵詞】: 人格教育 學習共同體 課堂規(guī)范 每一個學生
【分類號】:G424.2
【正文快照】: 新課程強調“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但事實上,深入教學第一線不難發(fā)現(xiàn)仍然嚴重存在“我們的學生適應我們的教育”的現(xiàn)象[1],在這里我們不禁要思考是什么導致了這種現(xiàn)象?歸根結底,是班級相關成員還沒有形成“學習共同體”!皩W習共同體”是以班級授課制為形式的基層學習組織,是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李鳳月;;學生群體性格類型差異對教育的啟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9年05期
2 李鳳月;;學生群體職業(yè)興趣類型差異對教育的啟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鳳月;;學生群體職業(yè)興趣類型差異對教育的啟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01期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鳳月;;學生群體性格類型差異對教育的啟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9年05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蒙成;構建學習共同體的可能性[J];教育評論;2003年01期
2 牛曉銀;淺談學生的“人格教育”[J];青海教育;2005年05期
3 張兆芹;論德育中的人格教育問題[J];教育導刊;1998年07期
4 邢建中;人格教育是素質教育之本[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0年04期
5 朱金衛(wèi),羅長玲;人格教育芻議[J];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6 周小西;略論實施人格教育[J];哈爾濱師專學報;1999年01期
7 徐承偉;淺談強化學生的人格教育[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8 張慧莉;人格教育對當代學校德育的要求[J];黑龍江教育;2002年06期
9 何慶文,李琳;人格教育的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2005年04期
10 覃朝暉,馬繼霞;基于lanstar vc3.0的學習共同體建構實例[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游祥國;;人格教育與創(chuàng)新[A];第三屆中國科學家教育家企業(yè)家論壇論文集[C];2004年
2 張冉;;英聯(lián)邦學習共同體總裁約翰·丹尼爾的賀辭[A];人人享有優(yōu)質教育——2004亞洲開放大學協(xié)會第18屆年會文選[C];2004年
3 孫波;;學習共同體的學校[A];第五屆中國科學家教育家企業(yè)家論壇論文集[C];2006年
4 構建幸福的學習共同體結題報告課題組;;《構建幸福的學習共同體結題報告》[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5 楊眉;;從人格教育入手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實證研究[A];邁向21世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心理咨詢學術會議優(yōu)秀論文集[C];1999年
6 王曉楠;朱雪文;;英聯(lián)邦學習共同體前總裁鄧立真在閉幕式上的講話[A];人人享有優(yōu)質教育——2004亞洲開放大學協(xié)會第18屆年會文選[C];2004年
7 李慧迎;;基于學習共同體的《教育技術學導論》課程設計初探[A];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學新模式研究[C];2006年
8 ;教育與社會、自然生態(tài)理念的重大變遷——兼論學習共同體理論與未來教育理論及其在我國的實踐之異同[A];第五屆中國科學家教育家企業(yè)家論壇論文集[C];2006年
9 劉陳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與教學效果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全國第十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10 佐藤學;;全球化時代的日本學校教育改革——危機與改革的構想[A];第五屆中國科學家教育家企業(yè)家論壇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文藝橙;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刻不容緩[N];光明日報;2010年
2 蘇瑾 趙社獻;重視學生的人格教育[N];河南日報;2001年
3 王艷玲;以對話編織學習共同體[N];中國教育報;2007年
4 北京市豐臺區(qū)教育科學研究所 簡作軍;建設校長學習共同體[N];中國教育報;2007年
5 實習記者 張瀅;教師在網(wǎng)絡中結成學習共同體[N];中國教育報;2007年
6 記者 時曉玲 劉琴;“學習共同體”讓所有學校共同成長[N];中國教育報;2005年
7 華中科技大學教科院 李長萍;積極建構課堂交互教學文化[N];光明日報;2008年
8 哈爾濱市南崗區(qū)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 孫波;學習共同體學校的管理策略[N];中國教育報;2008年
9 浙江省諸暨榮懷學校校長 周國均;人格教育塑造和諧發(fā)展的人[N];中國教育報;2004年
10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qū)教育局局長 孫波;區(qū)域教育和諧發(fā)展的助推器[N];中國教育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健;學習共同體[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董宏建;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教師跨學科協(xié)作學習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3 劉光余;教師教學效能的生成機制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4 韓亞成;學校道德領導的理論建構與實踐探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劉成新;整合與重構:技術與課程教學的互動解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6 江衛(wèi)華;協(xié)同學習理念指導下的課堂互動設計、分析與評價[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姜美玲;教師實踐性知識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娜仁高娃;向“場”而生[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劉徽;教學機智:成就智慧型課堂的即興品質[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10 楊子秋;以校本課程領導促進學校改進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任之丁;基于知識管理理念的教師網(wǎng)絡學習共同體構建[D];河北大學;2010年
2 芮先紅;有效教師專業(yè)學習共同體—英國EPLC項目的經驗及啟示[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3 高倩;Moodle平臺上網(wǎng)絡學習共同體的構建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4 曲秀芬;基于UC和Blog的大學生非正式學習共同體的應用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林劍劍;基于網(wǎng)絡的研究生學習共同體的研究與設計[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6 任秋麗;信息環(huán)境下課堂學習共同體的實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7 王潔;基于網(wǎng)絡的教師學習共同體研究[D];信陽師范學院;2010年
8 張京靖;基于課程的網(wǎng)絡學習共同體活動模式及設計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9 楊慧玲;新學習共同體的建構[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孫靖;課堂學習共同體中師生文化沖突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91786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917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