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朱熹道德思想與新課程背景下的德育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7-09-16 19:06
本文關鍵詞:論朱熹道德思想與新課程背景下的德育教育
更多相關文章: 朱熹 道德思想 普通高中德育教育 新課程改革
【摘要】:朱熹是南宋時期最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動對我國封建社會后期教育的發(fā)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對于當今我國的教育也具有重大的借鑒作用。 本文研究了朱熹的哲學思想、教育思想以及德育思想,并結合當今新課程背景下德育教育的改革做出了比較,主要探討了朱熹思想在當今新課程背景下對于德育教育的影響。 第一章主要研究了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以及對于本人的實際工作指導性。 第二章主要研究朱熹的道德思想,從哲學思想挖掘朱熹道德思想形成的理論根基,探尋了“存天理,滅人欲”的形成原理以及由此引發(fā)的朱熹的教育思想和道德思想。探討了朱熹教育價值、目的和方法,并梳理了教育思想與道德思想的關系。 第三章主要從理論研究中心發(fā)展和德育改革兩方面介紹我國德育教育的發(fā)展歷程,并尋找了新課程背景下德育思想與朱熹道德思想的關系。 第四章主要研究了朱熹的德育教育活動以及我國目前來由學校承載的德育教育。 論文的結束語部分既強調了朱熹道德思想的精華之處,同樣也肯定了朱熹的德育思想對于新課程背景下的普通高中德育教育的重要影響。
【關鍵詞】:朱熹 道德思想 普通高中德育教育 新課程改革
【學位授予單位】:黑龍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B244.7;G41
【目錄】: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課題背景7-13
- 第一節(jié) 朱熹道德思想與新課程背景下德育教育課題意義7-9
-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7-8
- 二、本課題具有較強的現(xiàn)實意義8-9
- 第二節(jié) 本課題有助于本人履行本職工作9-10
- 第三節(jié) 朱熹的道德思想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10-11
- 第四節(jié) 朱熹的道德思想研究趨勢11-13
- 第二章 朱熹的道德思想13-31
- 第一節(jié) 朱熹的哲學思想13-16
- 第二節(jié) 朱熹的哲學思想與道德思想的關系16-19
- 一、仁者,天地生物之心16-17
- 二、仁是“心之德”、“愛之理”17-19
- 第三節(jié) 朱熹的教育思想19-27
- 一、教育價值論——“變化氣質”19-20
- 二、教育目的論—“學以明倫”20-23
- 三、教學方法論——“教有成法”23-27
- 第四節(jié) 朱熹的教育思想與道德思想的關系27-31
- 一、“德”與“智”相結合27-28
- 二、“知”與“行”相結合28
- 三、“立志”與“踐行”相結合28-29
- 四、“引導”與“規(guī)范”相結合29-30
- 五、“階段性”與“連續(xù)性”相結合30-31
- 第三章 朱熹的道德思想對新課程下德育思想的理念支撐31-39
- 第一節(jié) 新課程下德育思想研究背景31-34
- 一、中國德育理論研究中心內容變遷31-33
- 二、中國德育工作的改革33-34
- 第二節(jié) 新課程下德育思想與朱熹道德思想的關系34-39
- 一、廣學博才,勤于反思,,嚴于律已34-36
- 二、立志與積習并行36-37
- 三、重視自我修身37-38
- 四、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38-39
- 第四章 朱熹的教育活動對新課程下德育教育的影響39-47
- 第一節(jié) 朱熹的德育教育活動39-42
- 一、朱熹的官學教育活動39-41
- 二、朱熹的書院教育活動41-42
- 第二節(jié) 新課程下的德育活動42-47
- 一、堅持積極引導、正面教育,嚴防潛在危機43
- 二、循序漸進的實施德育過程,引導學生積善成德43-44
- 三、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注重德育的階段性44
- 四、知行合一,內化吸收44-45
- 五、營造良好校園環(huán)境,注重德育制度規(guī)范45-47
- 結論47-48
- 致謝48-49
- 參考文獻49-5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魏義霞;;朱熹的踐履方法和修養(yǎng)工夫[J];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本文編號:86487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864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