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流動問題研究的綜述
本文關鍵詞:關于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流動問題研究的綜述
【摘要】:針對我國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流動呈現(xiàn)的不合理性問題,許多專家學者分別從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倫理學和文化學視角分析了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流動的現(xiàn)狀以及影響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流動的因素,即政策因素、管理因素和個人因素;同時,還提出了相應的疏導途徑,包括加大農村教育的政策扶持力度,改革教師人事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縮小城鄉(xiāng)教師工資差距以及增加對農村教師的人文關懷。
【作者單位】: 西華師范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四川省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
【關鍵詞】: 教師流動 義務教育階段 合理流動
【分類號】:G522.3
【正文快照】: 教師流動問題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就已經引起了研究者的關注和思考。在努力推進基礎教育師資配置均衡化的背景之下,研究者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理論和實踐層面的探索。從經濟學視角到文化學視角,從單純地對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流動現(xiàn)狀的研究到對政府教育政策的探討,其中不僅是研究深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王洪斌;關于中小學教師流動問題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1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楊劍;范影影;;江蘇省中小學體育教師流動特征探討[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2 趙環(huán)秀;武月剛;;關于農村基礎教育困境和出路的思考[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6年08期
3 孟令熙;柔性引進教師:解決農村基礎教育師資短缺的途徑[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年02期
4 李士安;;實現(xiàn)區(qū)域城鄉(xiāng)中小學教師雙向流動的困難與對策[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年06期
5 王彥斌;;轉型期的社會流動與教育選擇[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6 汪丞;;中小學教師流動的問題與對策[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11期
7 王安全;關于穩(wěn)定貧困地區(qū)教師隊伍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5年09期
8 楊大陸,李磊;我國農村中小學教師短缺現(xiàn)象思考[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12期
9 周國華,呂英;關于教師擇校權問題的思考[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04年02期
10 張偉;中小學教師流動之我見[J];江西教育科研;2003年10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陳玉梅;初中教師職業(yè)壓力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04年
2 孟令熙;教師流動及其管理對策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4年
3 汪丞;基礎教育均衡發(fā)展視角下的中日中小學教師流動比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4 訾敬;對山東省貧困地區(qū)莘縣2000—2004年教師流失的調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王新華;關于我國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流動制度建設的新制度經濟學分析[D];遼寧師范大學;2006年
6 朱霞;教師的流動及其適應性問題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7 范莉莉;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普通高中教師流失問題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8 邱烏蘭吉亞;呼和浩特市中學教師流動述論[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5年
9 祝平;中小學教師流動的外部性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10 陶軍明;欠發(fā)達地區(qū)農村中小學教師流失的政策學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畢正宇;基礎教育師資配置均衡化: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2 汪秋菊;曲盛恩;;從公平理論看人才流動[J];商業(yè)研究;2006年08期
3 曲鐵華,馬艷芬;義務教育師資均衡發(fā)展的對策研究[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4 樂國林;;高校師資橫向流動類型及其多角度剖析[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5年06期
5 汪丞;中日教師流動:比較與借鑒[J];教師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6 盧寶祥;柔性管理:教師激勵的新視角[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7 馬佳宏;教師勞動的經濟分析[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1期
8 盧文豐;教師合理流動的幾點思考[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S2期
9 盧寶祥;組織理論的發(fā)展對教師管理的借鑒意義[J];廣西社會科學;2002年02期
10 宋白樺;優(yōu)秀教師流失的風險管理和控制[J];教學與管理;2005年16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周洪新;濟南市槐蔭區(qū)初中教師流動的思考[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2 姜勖;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鄉(xiāng)鎮(zhèn)中學教師流動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福州大學;2004年
3 孟令熙;教師流動及其管理對策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4年
4 汪丞;基礎教育均衡發(fā)展視角下的中日中小學教師流動比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5 王志國;濟南市中小學教師合理流動機制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6 訾敬;對山東省貧困地區(qū)莘縣2000—2004年教師流失的調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張大友;中小學教師城鄉(xiāng)交流的問題及其解決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8 王新華;關于我國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流動制度建設的新制度經濟學分析[D];遼寧師范大學;2006年
9 朱霞;教師的流動及其適應性問題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10 邱烏蘭吉亞;呼和浩特市中學教師流動述論[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段會冬;;城鄉(xiāng)教師流動熱冷思考[J];教育科學論壇;2011年08期
2 楊志堅;;教師流動:需要制度創(chuàng)新[J];學校管理;2011年03期
3 楊念魯,,謝安邦;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習質量分析[J];中小學管理;1996年10期
4 帥曉靜;;美國中小學教師流動:現(xiàn)狀、成本及啟示[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1年04期
5 陳桂嬌;;教師輪換制度對校園文化的影響探究[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1年07期
6 方彤;王芳芳;;英國的教師流動:問題、對策及啟示[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1年04期
7 李適時;;“縣管校用”,制度約束——岳陽市建立新型地區(qū)教師流動制度促進教育均衡發(fā)展的思考[J];企業(yè)家天地(理論版);2011年07期
8 陶青;盧俊勇;;對教師流動制的價值批判[J];教育科學研究;2011年07期
9 羅華明;;學校應注重“合作文化”建設[J];江蘇教育;2011年17期
10 朱開軒;關于幾個社會關注的教育熱點問題[J];中小學管理;1995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巴東神農溪高中教育科研課題組;;民辦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調查報告[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2 黃澤義;;淺談民辦學校教師隊伍建設[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3 馮文全;夏茂林;;城鄉(xiāng)教師資源均衡配置問題探討[A];2009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鄭繼英;;民辦學校教師結構合理性的研究[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5 閆建璋;黃育云;;發(fā)展教育產業(yè)是一場教育革命[A];2004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二)[C];2004年
6 王成興;;解決民辦學校教師問題的四大策略[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7 唐宗琴;;民辦學校教師的現(xiàn)狀與對策[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8 曹中平;朱丹;;湖南省民辦學校教師離職意向心理動因的初步研究[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6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東北師范大學課題組;;長春市中小學擇校生的成因、問題及對策研究[A];吉林省經濟社會熱點問題研究(續(xù)集四)[C];2000年
10 劉彥伯;;動態(tài)均衡:城鄉(xiāng)義務教育教師資源的可持續(xù)配置[A];第三屆全國農林院校教育科學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李維東;教師流動必有原因[N];中國教育報;2003年
2 趙婀娜 馬艷光 崇軼 (本報記者 趙婀娜);讓教師流動起來[N];人民日報;2010年
3 記者 仇逸 楊金志;教師流動可試“無校籍”[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4 周洪宇;教師流動 步伐邁大些[N];團結報;2010年
5 郭文婧;教師流動不能簡單化[N];中國文化報;2010年
6 本報記者 蘇軍;教師流動需要合適“土壤”[N];文匯報;2010年
7 山東臨沂蘭山區(qū)半程鎮(zhèn) 李正華;農村教師流動應尊重當?shù)貙嶋H[N];農民日報;2010年
8 李苑;江蘇 教師流動將鐵定實施[N];文匯報;2010年
9 江蘇省南京市白下區(qū)教育局 王少華;教師流動既要積極更要穩(wěn)妥[N];中國教育報;2010年
10 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副所長 研究員 王一軍;用專業(yè)的眼光看待教師流動[N];江蘇教育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閆引堂;國家與教師身份[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孟令熙;教師流動及其管理對策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4年
2 蘇文靜;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流動機制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丁衛(wèi)華;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流動的影響因素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4 劉力;義務教育階段山西農村教師流動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1年
5 劉克興;貧困地區(qū)教師流動機制構建研究[D];湘潭大學;2011年
6 高波;縣域內義務教育教師流動機制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張迪宇;義務教育階段教師聘任制改革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7年
8 訾敬;對山東省貧困地區(qū)莘縣2000—2004年教師流失的調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9 賈志文;打工子弟學校教師流動性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8年
10 韓紅梅;北京市合法打工子弟學校教師流動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57533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575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