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學中師生交互對深度學習的影響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12-11 07:18
深度學習作為一種高層次的學習,是在線教學的最終目標。當前,國內(nèi)外學者高度關注交互對深度學習的促進作用,而師生交互是其中最重要的交互。因此,探究在線教學中師生交互對深度學習的影響機制具有重要意義。該研究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關聯(lián)主義學習理論、沉浸理論為理論依據(jù),基于"網(wǎng)絡學習社區(qū)模型"與師生交互內(nèi)涵,構建了包含教學性交互和社會性交互的師生交互測量模型;基于對深度學習特征的分析,構建了包含高級思維和沉浸體驗的深度學習測量模型。通過向在線學習者發(fā)放問卷,并使用Amos Graphics等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得出研究結(jié)論:教學性交互直接、正向影響沉浸體驗;教學性交互通過沉浸體驗間接、正向影響高級思維;社會性交互直接、正向影響沉浸體驗和高級思維;沉浸體驗直接、正向影響高級思維。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一、文獻綜述
二、理論基礎
(一)關聯(lián)主義學習理論
(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三)沉浸理論
三、在線教學中師生交互測量模型的構建
四、深度學習測量模型的構建
五、實證研究
(一)研究過程
(二)調(diào)查問卷
1. 控制變量
2. 師生交互分量表
3. 深度學習分量表
(三)信效度分析
(四)數(shù)據(jù)分析
1. 差異性檢驗
2. 多元線性回歸
六、討論和建議
(一)優(yōu)化教學活動,增強教學性交互
(二)增進師生情感交流,構建和諧學習社區(qū)
(三)大力推進繼續(xù)教育,引領在線教學方向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師生交互的個體差異研究——基于翻轉(zhuǎn)課堂的個案調(diào)查與分析[J]. 徐恩芹,徐連榮,崔光佐. 中國電化教育. 2016(08)
[2]學習科學視域下的e-Learning深度學習研究[J]. 段金菊,余勝泉. 遠程教育雜志. 2013(04)
[3]關聯(lián)主義與新建構主義:從連通到創(chuàng)新[J]. 王竹立. 遠程教育雜志. 2011(05)
[4]關聯(lián)主義:改造我們的學習[J]. 周忍,鐘志賢. 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1(02)
[5]e-Learning新解:網(wǎng)絡教學范式的轉(zhuǎn)換[J]. 余勝泉,程罡,董京峰. 遠程教育雜志. 2009(03)
[6]論大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交互關系[J]. 李長萍.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06(04)
[7]促進學生深度學習[J]. 何玲,黎加厚. 現(xiàn)代教學. 2005(05)
[8]淺析沉浸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J]. 吳冬芹,周彩英. 安康師專學報. 2004(06)
[9]師生互動的本質(zhì)與特征[J]. 葉子,龐麗娟. 教育研究. 2001(04)
[10]課堂教學的社會學研究[J]. 吳康寧,程曉樵,吳永軍,劉云杉. 教育研究. 1997(02)
本文編號:3718369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一、文獻綜述
二、理論基礎
(一)關聯(lián)主義學習理論
(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三)沉浸理論
三、在線教學中師生交互測量模型的構建
四、深度學習測量模型的構建
五、實證研究
(一)研究過程
(二)調(diào)查問卷
1. 控制變量
2. 師生交互分量表
3. 深度學習分量表
(三)信效度分析
(四)數(shù)據(jù)分析
1. 差異性檢驗
2. 多元線性回歸
六、討論和建議
(一)優(yōu)化教學活動,增強教學性交互
(二)增進師生情感交流,構建和諧學習社區(qū)
(三)大力推進繼續(xù)教育,引領在線教學方向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師生交互的個體差異研究——基于翻轉(zhuǎn)課堂的個案調(diào)查與分析[J]. 徐恩芹,徐連榮,崔光佐. 中國電化教育. 2016(08)
[2]學習科學視域下的e-Learning深度學習研究[J]. 段金菊,余勝泉. 遠程教育雜志. 2013(04)
[3]關聯(lián)主義與新建構主義:從連通到創(chuàng)新[J]. 王竹立. 遠程教育雜志. 2011(05)
[4]關聯(lián)主義:改造我們的學習[J]. 周忍,鐘志賢. 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1(02)
[5]e-Learning新解:網(wǎng)絡教學范式的轉(zhuǎn)換[J]. 余勝泉,程罡,董京峰. 遠程教育雜志. 2009(03)
[6]論大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交互關系[J]. 李長萍.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06(04)
[7]促進學生深度學習[J]. 何玲,黎加厚. 現(xiàn)代教學. 2005(05)
[8]淺析沉浸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J]. 吳冬芹,周彩英. 安康師專學報. 2004(06)
[9]師生互動的本質(zhì)與特征[J]. 葉子,龐麗娟. 教育研究. 2001(04)
[10]課堂教學的社會學研究[J]. 吳康寧,程曉樵,吳永軍,劉云杉. 教育研究. 1997(02)
本文編號:371836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71836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