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手機依賴與消極應對方式的關系:一項交叉滯后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9-17 17:32
目的:基于ACE(Accessibility Control and Excitement)模型和壓力-應對模型,考察青少年手機依賴與消極應對方式的發(fā)展變化,以及手機依賴與消極應對方式之間的關系。方法:采用手機依賴指數(shù)量表、簡易應對方式問卷,于2017年10月、2018年4月對604名青少年進行追蹤調(diào)查。結果:(1)青少年手機依賴和消極應對方式均具有一定穩(wěn)定性;(2)青少年手機依賴與消極應對方式之間呈顯著同時性正相關和繼時性正相關(r=0.32, 0.28, 0.19,0.28,均P<0.001);(3)交叉滯后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前測的手機依賴能顯著正向預測后測的消極應對方式,前測的消極應對方式也能顯著正向預測后測的手機依賴。結論:手機依賴與消極應對方式之間關系密切,兩者存在一定程度的互為因果關系。
【文章頁數(shù)】:5 頁
【文章目錄】: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1.2 研究工具
1.2.1 手機依賴指數(shù)量表
1.2.2 簡易應對方式問卷
1.3 數(shù)據(jù)處理
2 結果
2.1 共同方法偏差檢驗
2.2 應對方式與手機依賴的穩(wěn)定性及性別差異
2.3 各研究變量的平均值、標準差及相關矩陣
2.4 消極應對方式與手機依賴的交叉滯后分析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大學生孤獨感與手機依賴的關系:消極應對方式的中介和調(diào)節(jié)作用[J]. 何安明,王晨淇,惠秋平.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8(06)
[2]中職學生手機依賴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 王瑜,梁爽,何立紅,賀超,石全娟,劉啟貴,宋桂榮. 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18(04)
[3]高職生網(wǎng)絡成癮傾向與社會支持、應對方式的關系[J]. 顏劍雄,程建偉. 中國健康教育. 2017(08)
[4]寧夏地區(qū)大學生手機依賴及其與抑郁的關系[J]. 牛曉麗,李宣珠. 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17(04)
[5]大學生家庭功能與網(wǎng)絡成癮的關系:應對方式的調(diào)節(jié)作用[J]. 劉鳳娥,張錦濤,周楠,李曉敏,方曉義. 中國特殊教育. 2017(02)
[6]大學生自尊與手機依賴的關系:應對方式的多重中介作用[J]. 祖靜,張向葵,左恩玲,丁相玲. 中國特殊教育. 2016(10)
[7]大學新生網(wǎng)絡成癮與應對方式的交叉滯后分析[J]. 褚朋朋,高峰強,王鵬,田雨,張利會,韓丕國. 中國特殊教育. 2016(09)
[8]中學生心理素質(zhì)、情緒調(diào)節(jié)策略與生活滿意度的關系[J]. 董澤松,張大均. 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06)
[9]中學生心理素質(zhì)特點的研究[J]. 馮正直,張大均. 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 2003(02)
[10]關于應付的一些思考與實證研究Ⅱ-應付方式的評定、分類與估價[J]. 梁寶勇,郭倩玉,郭良才,杜桂芝,劉暢.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1999(04)
碩士論文
[1]大學生手機社交媒體依賴的問卷編制及特點研究[D]. 吳祖宏.西南大學 2014
[2]高中生中消極應對者的認知偏向的研究[D]. 石松.江西師范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679654
【文章頁數(shù)】:5 頁
【文章目錄】: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1.2 研究工具
1.2.1 手機依賴指數(shù)量表
1.2.2 簡易應對方式問卷
1.3 數(shù)據(jù)處理
2 結果
2.1 共同方法偏差檢驗
2.2 應對方式與手機依賴的穩(wěn)定性及性別差異
2.3 各研究變量的平均值、標準差及相關矩陣
2.4 消極應對方式與手機依賴的交叉滯后分析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大學生孤獨感與手機依賴的關系:消極應對方式的中介和調(diào)節(jié)作用[J]. 何安明,王晨淇,惠秋平.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8(06)
[2]中職學生手機依賴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 王瑜,梁爽,何立紅,賀超,石全娟,劉啟貴,宋桂榮. 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18(04)
[3]高職生網(wǎng)絡成癮傾向與社會支持、應對方式的關系[J]. 顏劍雄,程建偉. 中國健康教育. 2017(08)
[4]寧夏地區(qū)大學生手機依賴及其與抑郁的關系[J]. 牛曉麗,李宣珠. 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17(04)
[5]大學生家庭功能與網(wǎng)絡成癮的關系:應對方式的調(diào)節(jié)作用[J]. 劉鳳娥,張錦濤,周楠,李曉敏,方曉義. 中國特殊教育. 2017(02)
[6]大學生自尊與手機依賴的關系:應對方式的多重中介作用[J]. 祖靜,張向葵,左恩玲,丁相玲. 中國特殊教育. 2016(10)
[7]大學新生網(wǎng)絡成癮與應對方式的交叉滯后分析[J]. 褚朋朋,高峰強,王鵬,田雨,張利會,韓丕國. 中國特殊教育. 2016(09)
[8]中學生心理素質(zhì)、情緒調(diào)節(jié)策略與生活滿意度的關系[J]. 董澤松,張大均. 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06)
[9]中學生心理素質(zhì)特點的研究[J]. 馮正直,張大均. 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 2003(02)
[10]關于應付的一些思考與實證研究Ⅱ-應付方式的評定、分類與估價[J]. 梁寶勇,郭倩玉,郭良才,杜桂芝,劉暢.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1999(04)
碩士論文
[1]大學生手機社交媒體依賴的問卷編制及特點研究[D]. 吳祖宏.西南大學 2014
[2]高中生中消極應對者的認知偏向的研究[D]. 石松.江西師范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67965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67965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