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教師教育研究的回溯與展望
發(fā)布時間:2021-11-29 14:24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教師教育研究經(jīng)歷了回應師資隊伍短缺問題、創(chuàng)建教師教育學科和助推教師教育整體轉型三個歷史階段。研究取得了突出的學術貢獻,助推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教師教育體系,促進了我國教師教育學科的發(fā)展,建構了價值理性取向的教師教育研究范式。新時代,我國教師教育研究又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理應肩負新的使命,尤其是對當前教師教育改革中出現(xiàn)的諸多棘手問題亟待回應。今后,研究者應重視對鄉(xiāng)村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研究,注重鄉(xiāng)村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定位的差異性和相關保障機制的完善;加強對公費師范生培養(yǎng)、管理與聘用機制的研究;強化對教師責任與職業(yè)認同度的研究;關注信息技術與教師教育深度融合的研究。此外,還要繼續(xù)探索本土化的教師教育規(guī)范和標準,并積極助推教師教育研究成果的有效轉化。
【文章來源】:現(xiàn)代教育管理.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8 頁
【文章目錄】:
一、我國教師教育研究的歷史過程回溯
(一)1949—1978年:以解決師資隊伍短缺問題為研究的中心要務
(二)1979—2000年:以創(chuàng)建教師教育學科為研究的重心指向
(三)2001年至今:以推動教師教育整體轉型為研究的核心旨趣
二、我國教師教育研究的主要學術貢獻
(一)助推了中國特色的教師教育體系
(二)促進了我國教師教育學科的建立
(三)建構了價值理性取向的研究范式
三、我國教師教育研究的發(fā)展方向前瞻
(一)重視鄉(xiāng)村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研究
(二)關注公費師范生的培養(yǎng)與管理研究
(三)強化教師責任與職業(yè)認同度研究
(四)加大信息技術與教師教育的深度融合研究
(五)探索本土化的教師教育規(guī)范和標準研究
(六)助力教師教育研究成果的有效轉化研究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公費師范生違約風險及其治理——基于不完全契約理論的分析[J]. 王清濤. 教育發(fā)展研究. 2019(Z2)
[2]英國教師教育改革三十年:背景、歷程與啟示[J]. 徐文秀,劉學智. 現(xiàn)代教育管理. 2019(08)
[3]智慧教學能力:智慧教育時代的教師能力向度[J]. 楊鑫,解月光. 教育研究. 2019(08)
[4]科技成果轉化價值活動的商業(yè)模式探析[J]. 袁憶,張旭,郭菊娥. 管理評論. 2019(07)
[5]公平價值的引領:從免費到公費的師范生教育[J]. 沈紅宇,蔡明山. 大學教育科學. 2019(02)
[6]教師教育學科的建設邏輯[J]. 李中國,黎興成. 教育科學. 2018(06)
[7]從知識學習走向精神成長:教師教育改革的意義拓思[J]. 于永偉. 當代教育科學. 2018(03)
[8]教師責任感的傳統(tǒng)意蘊與當代反思[J]. 李梁. 大學教育科學. 2017(03)
[9]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教師教育改革之思[J]. 蘇繼紅. 黑龍江高教研究. 2016(07)
[10]實踐性知識:教師知識研究中的夸張與限制——兼論建構主義知識觀對我國教師教育的影響[J]. 巴春蕾,孔凡哲. 現(xiàn)代教育管理. 2014(12)
博士論文
[1]制度的輸入與體制的構建[D]. 陸道坤.華東師范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中國當代教育規(guī)劃研究(1949~1985)[D]. 楊超.曲阜師范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526666
【文章來源】:現(xiàn)代教育管理.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8 頁
【文章目錄】:
一、我國教師教育研究的歷史過程回溯
(一)1949—1978年:以解決師資隊伍短缺問題為研究的中心要務
(二)1979—2000年:以創(chuàng)建教師教育學科為研究的重心指向
(三)2001年至今:以推動教師教育整體轉型為研究的核心旨趣
二、我國教師教育研究的主要學術貢獻
(一)助推了中國特色的教師教育體系
(二)促進了我國教師教育學科的建立
(三)建構了價值理性取向的研究范式
三、我國教師教育研究的發(fā)展方向前瞻
(一)重視鄉(xiāng)村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研究
(二)關注公費師范生的培養(yǎng)與管理研究
(三)強化教師責任與職業(yè)認同度研究
(四)加大信息技術與教師教育的深度融合研究
(五)探索本土化的教師教育規(guī)范和標準研究
(六)助力教師教育研究成果的有效轉化研究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公費師范生違約風險及其治理——基于不完全契約理論的分析[J]. 王清濤. 教育發(fā)展研究. 2019(Z2)
[2]英國教師教育改革三十年:背景、歷程與啟示[J]. 徐文秀,劉學智. 現(xiàn)代教育管理. 2019(08)
[3]智慧教學能力:智慧教育時代的教師能力向度[J]. 楊鑫,解月光. 教育研究. 2019(08)
[4]科技成果轉化價值活動的商業(yè)模式探析[J]. 袁憶,張旭,郭菊娥. 管理評論. 2019(07)
[5]公平價值的引領:從免費到公費的師范生教育[J]. 沈紅宇,蔡明山. 大學教育科學. 2019(02)
[6]教師教育學科的建設邏輯[J]. 李中國,黎興成. 教育科學. 2018(06)
[7]從知識學習走向精神成長:教師教育改革的意義拓思[J]. 于永偉. 當代教育科學. 2018(03)
[8]教師責任感的傳統(tǒng)意蘊與當代反思[J]. 李梁. 大學教育科學. 2017(03)
[9]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教師教育改革之思[J]. 蘇繼紅. 黑龍江高教研究. 2016(07)
[10]實踐性知識:教師知識研究中的夸張與限制——兼論建構主義知識觀對我國教師教育的影響[J]. 巴春蕾,孔凡哲. 現(xiàn)代教育管理. 2014(12)
博士論文
[1]制度的輸入與體制的構建[D]. 陸道坤.華東師范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中國當代教育規(guī)劃研究(1949~1985)[D]. 楊超.曲阜師范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52666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52666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