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教育與跨越發(fā)展和長治久安相適應的路徑探討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Xinjiang education to adapt to the leap-forward development and long-term stability, we must ensure that the education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goal and strategic focus are compatible with the leap-forward development and long-term stability. We should adhere to moral education as the first, establish morality as the core of strengthe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both Chinese and civil education, and promote bilingual education actively and effectively. The system of pre-school education with government-led, public-run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and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should be consolidated and promoted in an all-round way, taking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s the core. We should break through the bottleneck of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stage, popularize the high school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with improving the quality as the core. Persistent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teachers, adhere to the cultivation of creative talents as the core, vigorously promote the reform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作者單位】: 新疆教育學院教科分院;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委員會政策研究室;
【分類號】:G527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才果;對青海藏族師范生教學語言興趣的測查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2 嚴奇巖;;近代西康藏族“雇讀”現(xiàn)象探析[J];民族研究;2006年06期
3 謝俊英;;中國不同民族群體對普通話的態(tài)度差異分析[J];語言文字應用;2006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林鋒;馬爾旦;張立寧;杜欣;;民族教育學院教學實驗室建設規(guī)劃的探討[A];北京高教學會實驗室工作研究會2007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付安權;東鄉(xiāng)族小學生漢語文學習困難與教學對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2 王洪玉;少數(shù)民族雙語教育的歷史及發(fā)展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3 吳日娜;少數(shù)民族高等教育的二重性[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5年
4 龔一婷;雙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車雪蓮;延邊地區(qū)朝鮮族中小學三語教育對我國少數(shù)民族三語教育發(fā)展的啟示[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6 宋慧;延邊地區(qū)中職校語文教學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7 蔣又蘭;英國威爾士中小學的雙語教育[D];西南大學;2006年
8 劉香敏;新疆少數(shù)民族成人雙語教育問題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05年
9 滕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漢雙語教育的歷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10 徐瓊;青海藏族地區(qū)初小階段漢語教材改革[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李曉霞;新疆高校招生中的少數(shù)民族考生優(yōu)惠政策分析[J];新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2 張衛(wèi)國;;再論“雙語學”[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雯;丁曙;;美國最后的雙語教育[J];世界教育信息;1998年12期
2 趙鋒;;感受喀什教育之變 上海教育援疆一年間[J];上海教育;2011年14期
3 ;蘇州教育為培養(yǎng)國際化人才搭建發(fā)展階梯[J];基礎教育參考;2009年03期
4 張東生,王建武;對目前“雙語教學”的思考[J];漢中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5 吳劍麗,袁銳鍔;試析美國雙語教育政策的演變[J];比較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6 高峰;在雙語教育中實施跨文化教育的嘗試[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4年11期
7 陸天池;沈夢蘭;張嘉巽;丁宇紅;宋春蕾;;為常態(tài)學生提供優(yōu)質教育——蘇州市“雙語教育整體改革實驗”回顧[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01年08期
8 牛朝霞;開發(fā)雙語活動課程,激活雙語教育的整體功能[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4年11期
9 董俊峰;新加坡的雙語教育與教育分流制[J];比較教育研究;1994年03期
10 武小軍;;新加坡教育政策及社會效力對我國實施雙語教育的啟示[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06年1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才讓太;;關于支持三江源地區(qū)教育發(fā)展的對策建議[A];探索 創(chuàng)新 求實——青海省“十一五”時期理論和實踐研究成果匯編(下)[C];2011年
2 陳瑞復;;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理論與實踐初探[A];科學發(fā)展與社會責任(A卷)——第五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文集[C];2008年
3 宋琛;趙雙;趙桐;;利用現(xiàn)代遠程教育手段,促進農村基礎教育發(fā)展——農村中小學現(xiàn)代遠程教育基本理論研究[A];創(chuàng)新沈陽文集(B)[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通訊員 吳敏 褚恭敬;疏附大力發(fā)展農村雙語教育[N];喀什日報(漢);2010年
2 本報記者/馮瑾 李行;發(fā)展雙語教育打“組合拳”[N];新疆日報(漢);2010年
3 記者 王文博;我區(qū)穩(wěn)步推進雙語教育[N];喀什日報(漢);2010年
4 本報記者 任紅芳 特約記者 嚴鵬舉;自治區(qū)雙語教育督查組溫宿考察[N];阿克蘇日報;2010年
5 記者 王文博;優(yōu)先實施教育援疆[N];喀什日報(漢);2011年
6 記者 王文博;我區(qū)雙語教育深入人心[N];喀什日報(漢);2011年
7 特約記者 陳曉升;拜城:優(yōu)惠政策促進雙語教育[N];阿克蘇日報;2008年
8 實習記者 陳治懷;我區(qū)4.2萬名學生受惠雙語教育[N];塔城日報;2010年
9 陳豐;加強雙語教育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N];新疆日報;2005年
10 本報記者 趙小雅 戴嵩松;蘇州,為雙語城市而努力[N];中國教育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莉穎;雙語教育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閆露;加拿大雙語教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2 趙曉鳳;美國雙語教育TWI項目研究[D];河北大學;2005年
3 李燕;美國雙語教師培訓制度化及其對我國的啟示[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4 吳劍麗;試析二十世紀末美國加州新雙語教育政策——加州227提案獲勝的動因及其影響[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5 雷蕓;廣西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技術應用發(fā)展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09年
6 陳俊同;中美雙語教師職前培養(yǎng)模式比較[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7 龍藜;中美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的比較分析[D];西南大學;2006年
8 夏劍;雙語教學的理論思考與實踐探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5年
9 孟小芬;中西部地區(qū)農村中小學現(xiàn)代遠程教育工程資源建設體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10 蘇肖;清末同文館英語教育之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45847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458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