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論研究者的價值追求
本文選題:理論研究者 + 價值追求。 參考:《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11年01期
【摘要】:當前,我國社會科學研究領域尤其是教育科學研究領域出現(xiàn)了市場化、功利化、"科學化"、邊緣化、私益化等諸種現(xiàn)象,教育理論研究者面臨著身份危機與社會責任的缺失。通過教育理論研究來履行其社會責任,推動教育發(fā)展與社會進步,是教育理論研究者的本然要求。教育理論研究者應該追求"真理性"、"公共性"與"超功利性"的基本價值,以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和時代使命。
[Abstract]:At present, in the field of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in China, 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al science, marketization, utilitarianism, "scientific", marginalization, self-interest and other phenomena have emerged. Educational theory researchers are faced with identity crisis and lack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It is the basic requirement of educational theory researchers to fulfill their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education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educational theory. The researchers of educational theory should pursue the basic value of "truth", "publicity" and "super utilitarianism" in order to fulfill their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the mission of the times.
【作者單位】: 廈門理工學院;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所;
【基金】: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2009年度教育部重點課題“基于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高校全面風險管理研究”(DGA090362)
【分類號】:G40-03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唐勇;論大學制度文化建設[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2 田海洋;於榮;;論地方高校的大學精神[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3 張燁;我國高!皩W術權力”與“行政權力”的矛盾及其對策[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4 趙為,欒培新;高等教育的公平與效益[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5 王正福;確立教師在大學學術管理中的主體地位[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6 陳洪捷;論寂寞與學術工作[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7 趙婷婷;從自由教育與專業(yè)教育之爭看我國大學素質(zhì)教育改革[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8 雷慶,馮厚植;對新世紀高等學校的若干新認識[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9 徐小洲;論奧爾特加的大學改革觀[J];比較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10 劉貴華;西方高等教育哲學的困境與大學學術“生態(tài)合理性”的確證[J];比較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鄭宏;;本科通識教育改革后教育質(zhì)量管理探索——實施兩階段分流制[A];慶祝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成立20周年大會暨2003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2003年
2 陳小紅;;高等教育多學科研究方法與高等教育科學建設[A];慶祝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成立20周年大會暨2003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2003年
3 彭擁軍;;高等教育功能研究的反思[A];慶祝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成立20周年大會暨2003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2003年
4 萬力維;;教育中,究竟是什么在妨礙創(chuàng)造[A];慶祝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成立20周年大會暨2003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2003年
5 李春萍;;學者·知識分子·知識工作者[A];慶祝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成立20周年大會暨2003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2003年
6 荀振芳;;學術自律視角中的學術自由[A];慶祝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成立20周年大會暨2003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2003年
7 米俊魁;;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法治化初探[A];慶祝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成立20周年大會暨2003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2003年
8 王恩華;;我國大學學術管理體制改革研究:一個治理視角[A];慶祝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成立20周年大會暨2003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2003年
9 劉克利;;經(jīng)由大學思索科學發(fā)展觀——從湖南大學辦學淵源說起[A];科學發(fā)展觀和中國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匯編[C];2005年
10 劉嵐;;對高等學?茖W定位的一些思考[A];科學發(fā)展觀和中國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匯編[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盧曉中;當代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及對中國的影響[D];廈門大學;2001年
2 黃斌;文化發(fā)展轉(zhuǎn)型與國家的作用[D];暨南大學;2001年
3 葛明珍;論權利沖突[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權力話語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2年
5 閻光才;識讀大學:組織文化的視角[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6 張振助;高等教育與區(qū)域互動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7 黃忠敬;知識·權力·控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8 周建平;追尋教學道德[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9 高偉;生存論教育哲學發(fā)凡[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10 李福華;高等學校學生主體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瑞;論高等學校的社會服務職能[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2 姚建根;論我國現(xiàn)階段高等教育收費制度與成本個人分擔[D];浙江大學;2001年
3 霍炬;董仲舒與西漢前期文論理論前提的建構[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4 何雪蓮;大學理想:追求完善人格[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5 張君輝;當代中國大學精神論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6 朱麗翔;主體性大學生道德素質(zhì)評估之主體性思考[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7 劉自雄;試論文本闡釋規(guī)范的再構建[D];湖南師范大學;2001年
8 喬玉香;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中的教育公平問題[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9 白健;中美高等教育依法治教之比較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3年
10 武潔瓊;高等學校科技發(fā)展能力研究[D];蘇州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董立平;黃紅武;;教育理論研究者的社會責任及其實現(xiàn)條件[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1年07期
2 羅華明;;學校應注重“合作文化”建設[J];江蘇教育;2011年17期
3 朱科松;;教學評價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根本價值追求[J];基礎教育研究;2011年12期
4 王彥明;;教學正義: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內(nèi)蘊價值[J];中國教育學刊;2011年09期
5 朱科松;;教學評價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根本價值追求[J];學理論;2011年21期
6 邱琳;;還教育以價值本性——論教育之現(xiàn)代性的消解[J];當代教育科學;2011年11期
7 楊興林;馬丁;;教育理念的堅守與創(chuàng)新同等重要[J];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11年06期
8 吳海麗;;公民教育的“班本”實踐[J];思想理論教育;2011年14期
9 余佑紅;;學校文化建設中的四種價值選擇[J];中等職業(yè)教育(理論);2011年08期
10 阮瀅;;教育信息化 多元理解·智慧行動·突破藩籬[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1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劉瑤;陳永勝;;大學生的精神性:結(jié)構與測量[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2 肖承罡;;萬木草堂的道德教育模式及其影響[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江蘇省東臺市頭灶鎮(zhèn)小學副校長 朱志軍;如何讓聽課不再尷尬[N];中國教育報;2006年
2 成都大學 李科;從“吶喊”走向行動[N];中國教育報;2007年
3 葉莎莎;有效發(fā)展:優(yōu)質(zhì)教育的價值訴求[N];中國教育報;2007年
4 湖南省株洲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吳 劉光明;校長首先應當做“領導”[N];中國教育報;2007年
5 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李斌雄 郜晏中;終結(jié)“拼爹”現(xiàn)象[N];中國教育報;2011年
6 袁自煌;夯實國家發(fā)展基石 努力推進教育公平[N];中國教育報;2007年
7 山東省濰坊市教育局 焦天民邋王培峰;教學:和諧學校文化建設的著力點[N];中國教育報;2007年
8 市教育局副局長 肖振安;采取有效措施 認真做好學生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工作[N];遼源日報;2006年
9 關慧;“拉住好學校的‘韁繩’,是不科學的”[N];人民政協(xié)報;2006年
10 肖北方;發(fā)展——教師職業(yè)道德新主題[N];天津教育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徐波鋒;教育的審美價值[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2 孫峰;當代中國德育價值觀的變革[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瑤;大學生的精神性:概念、結(jié)構與測量[D];浙江師范大學;2008年
2 馬建山;創(chuàng)生:教師課程實施的一種價值追求[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3 劉建;班級管理創(chuàng)新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王晴;“教育學立場”辨[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5 柴逢國;對建國后(1949—1999)教育方針價值取向演變的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6 劉翠萍;主體間性課堂教學重建[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7 王敏;生命視野下教師的德性[D];山西大學;2007年
8 劉淑紅;20年來我國活動課程的改革歷程和發(fā)展趨向[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9 陳春陽;從個人主義教師文化走向合作的教師文化[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10 黎文芳;實踐經(jīng)驗的教育價值[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92890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928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