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力行”:教學悖論與教師自由實踐
本文選題:教學悖論 + 原創(chuàng)性教學; 參考:《教師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摘要】:教學悖論指教師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必須解決卻永難得到答案的一系列困惑與矛盾,如語言暴力與無言之教的悖論、規(guī)訓與自我創(chuàng)造的悖論、理想之境的描繪與苦難之境的揭示之間的悖論、功利追求與精神修養(yǎng)的悖論等等。教學悖論對教師的自由實踐造成了重大影響。教師自由實踐的本質(zhì)和精髓在"力行",教師權(quán)力的真正體現(xiàn)也在"力行"。教師的自由實踐是一種精神實踐,也是一種科學的政治實踐。教師自由實踐的最高境界表現(xiàn)為教師能進行原創(chuàng)性教學,即教師創(chuàng)造課堂、教師創(chuàng)造學生。而這一切自由實踐的根本則在教師能夠自我創(chuàng)造。
[Abstract]:Teaching paradox refers to a series of puzzles and contradictions which must be solved but can never be answered in the process of teacher education, such as the paradox of language violence and silent teaching, the paradox of discipline and self-creation. The paradox between the description of ideal and the revelation of suffering, the paradox of utilitarian pursuit and spiritual accomplishment, etc. Teaching paradox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eachers' free practice. The essence and essence of teacher's free practice lies in practice, and the real embodiment of teacher's power is also in practice. Teacher's free practice is not only a kind of spiritual practice, but also a kind of scientific political practice. The highest level of teachers' free practice is that teachers can carry out original teaching, that is, teachers create classrooms and teachers create students. The root of all this free practice lies in the teacher's ability to create himself.
【作者單位】: 蘭州大學教育學院;
【分類號】:G451.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王長純;;教師實踐論綱——從比較哲學的角度[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霞;論儒道生命觀的理性精神及其歷史影響[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2 汪裕雄;藝境求索中的文化批判──宗白華美學思想評議之三[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3 劉小梅;;“詩意地棲居”與“現(xiàn)量”說的初步比較[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2期
4 張學智;王夫之的格物知性與由性生知[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5 王保慶,李屏南;傳統(tǒng)文化與黨的思想建設[J];北方論叢;2002年05期
6 高尚榮;科學發(fā)展觀的倫理透視[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7 胡義成;;張載關(guān)學新探——論關(guān)中文化邊緣化后的哲學表現(xiàn)[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8 馬鑫焱;;“以易為宗”——張載太極本體論探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9 杜運輝;徐平;;王夫之人生哲學探析[J];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8年05期
10 張永奇;;王夫之天道觀中的五行思想[J];船山學刊;2008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賀翠香;;知識、話語與意識形態(tài)——從《知識考古學》看福柯早期的意識形態(tài)理論[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6)[C];2008年
2 陳戰(zhàn)峰;;張載《詩經(jīng)》學與關(guān)學[A];中國寶雞張載關(guān)學與東亞文明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朱義祿;;儒家“成人之道”發(fā)微[A];《與孔子對話——儒家文化與現(xiàn)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廟第四屆儒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郄軍紅;丘o臁洞笱а芤宀埂分蚊袼枷胙芯縖D];南開大學;2009年
2 魏強;李夢陽何景明詩學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3 張?zhí)焓?孔子民族觀與宗教觀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4 禹國峰;和諧哲學: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tài)[D];中共中央黨校;2009年
5 林春虹;茅坤與明中期散文觀的演進[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6 王曉;表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美學精神的現(xiàn)代建筑意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7 晁樂紅;中庸與中道[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8 江妙津;“心主神明”的內(nèi)涵及臨床文獻研究[D];中國中醫(yī)科學院;2009年
9 索良柱;?拢簭臋(quán)力的囚徒到生存美學的解救[D];復旦大學;2009年
10 韓水仙;小說與啟蒙—1750~1789法國小說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小青;《華嚴經(jīng)》生態(tài)思想與我國中小學生態(tài)道德教育變革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0年
2 梁明霞;孔孟“心”的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趙強;返回“中國”:“體用”思維與“中國文學”發(fā)現(xiàn)自身的方式[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宋巍;福柯規(guī)訓教育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黃陳芳;福建女神崇拜的社會性別思考[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6 吳倩;為儒學尋找形而上的本體[D];河北大學;2007年
7 錢娜;“三言”中知識男性之情欲心理[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8 徐玲云;反思中國市場經(jīng)濟體制下的女性解放[D];南昌大學;2009年
9 董文學;朱子理一分殊思想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8年
10 李國飛;章懋理學思想研究[D];湘潭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徐長福;論亞里士多德的實踐概念——兼及與馬克思實踐思想的關(guān)聯(lián)[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4年01期
2 黃文前;現(xiàn)代視域中的實踐概念——實踐概念發(fā)展綜述[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04年05期
3 徐長福;勞動的實踐化和實踐的生產(chǎn)化——從亞里士多德傳統(tǒng)解讀馬克思的實踐概念[J];學術(shù)研究;2003年11期
4 張汝倫;海德格爾與實踐哲學[J];哲學動態(tài);2005年02期
,本文編號:188212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882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