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質(zhì)教育管理的標準及其實現(xiàn)路徑——人性假設的視角
本文選題:優(yōu)質(zhì)教育管理 切入點:標準 出處:《當代教育科學》2011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教育管理與其他管理相比有特殊性。優(yōu)質(zhì)教育管理不只強調(diào)管理性,而且還要重視教育性。強調(diào)教育管理的管理性,就是追求教育管理的"高效率"與"好效果";重視教育管理的教育性,就是追求教育管理活動中受教育者的"真成長"。合理的人性假設是優(yōu)質(zhì)教育管理的邏輯起點與必要前提。作為管理活動的教育管理應視被管理者為復雜人,如此則優(yōu)質(zhì)教育管理勢必會走向權(quán)變管理;作為教育活動的教育管理應視受教育者為"可教育人"和"成長中人"。根據(jù)復雜人、可教育人、成長中人的人性假設來構(gòu)建科學的教育管理理念,并以這些科學的教育管理理念來設計教育管理制度,是實現(xiàn)優(yōu)質(zhì)教育管理的途徑。
[Abstract]:Compared with other management, education management has its particularity. Quality education management not only emphasizes management, but also emphasizes education. It is to pursue the "high efficiency" and "good effect" of the educational management, and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educational nature of the educational management. It is to pursue the "true growth" of the educated in the educational management activities. The reasonable assumption of human nature i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and necessary premise of the quality education management. As the management activity, the educational management should regard the manager as a complex person. In this way, quality education management is bound to move towards contingency management. As educational activities, educational management should treat the educated as "educable people" and "growing people." according to complex people, educable people can be educated. It is the way to realize high quality education management to construct scientific educational management idea and design educational management system with these scientific educational management ideas.
【作者單位】: 江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基金】:教育部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zhì)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公共事業(yè)管理(教育管理)特色專業(yè)建設項目(項目號:TS2261)資助 2008年度江西省教學改革課題“完全學分制下大學本科公選課教學改革研究——以A校為個案”(項目編號:JXJG-08-2-5)研究成果
【分類號】:G47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葛新斌;試析西方管理理論中“人性假設”的基本形態(tài)及其關(guān)系[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2期
2 葛新斌;試論人性假設問題的管理學意義[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2期
3 孫綿濤;關(guān)于教育管理人性觀的探討[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5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彥博;;以人為本思想指導下的高校學生教育管理[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2 張?zhí)煅?;也談教育管理學的“學科體系”問題[J];比較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3 史秋衡;構(gòu)建高教管理理論體系的若干思考——潘懋元高教管理思想研究[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3期
4 王少甫,楊兆泰,張全寧;對我院教育實習改革的初步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1991年01期
5 胡坤,劉思峰;管理理論與人性假設的對應發(fā)展關(guān)系[J];商業(yè)研究;2004年19期
6 向征;論西方管理人性觀研究及對我國企業(yè)管理的啟示[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7 張云;王亞鵬;;論教育管理的終極關(guān)懷[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8 李莉萍,黃巧香;教師工作滿意度與教師激勵[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4年04期
9 程鳳春,俞繼鳳;學校教學質(zhì)量持續(xù)改進的三種模式[J];教師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10 黃幼中;高校師資資源管理淺析[J];高教論壇;2003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楊如安;;獨立學院的轉(zhuǎn)制研究[A];科學發(fā)展觀和中國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匯編[C];2005年
2 駱東風;;中小學教師管理中兩難問題研究[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龔天平;走向卓越[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2 陳立鵬;中國少數(shù)民族教育立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3 李育紅;人為管理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4 李偉言;當代中國德育價值取向轉(zhuǎn)型的理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5 湯正華;中西管理倫理比較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5年
6 周健;組織智能的理論與方法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5年
7 荀振芳;大學教學評價的價值反思[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8 楊淑君;所有者與經(jīng)理人雙向激勵約束機制研究[D];天津大學;2004年
9 喬東;管理思想哲學基礎(chǔ)反思[D];清華大學;2005年
10 羅建河;論教育管理理論的知識論基礎(chǔ)[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蔚;論國有企業(yè)經(jīng)營管理者的激勵機制[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0年
2 蘭軍;主體性教育思想視野下的學校管理初探[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3 柳國輝;關(guān)于教育管理質(zhì)量觀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4 周紅;試析幼兒園新教師的角色適應[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5 殷建華;中小學“校本管理”模式的構(gòu)建[D];蘇州大學;2002年
6 聶慧;試論網(wǎng)絡教育的教學管理[D];廣西師范大學;2002年
7 黃瑤;高校人本管理及其模式研究[D];湖南大學;2003年
8 謝祥項;員工滿意與飯店人力資源管理的研究[D];中南林學院;2003年
9 張耐冬;濟南市初中校長管理跨度的調(diào)查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10 衷發(fā)明;ISO9000學校教育質(zhì)量管理體系認證若干問題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李慧;科學的人性觀與教師管理[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3期
2 李朝暉,陳芳;人性假設與高等教育管理理論創(chuàng)新[J];山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4年01期
3 李文虎;西方人格理論的人性觀[J];心理學探新;1999年04期
4 孫綿濤;論人類生活方式的本質(zhì)及其復歸——關(guān)于知識、信息社會生活方式的探討[J];浙江社會科學;2003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康宏;全斌;;教育評價標準的價值反思——基于規(guī)范認識的視角[J];教育探索;2011年07期
2 董靜;;專業(yè)發(fā)展視閾下教師職業(yè)規(guī)劃的流程與標準[J];教育科學論壇;2011年07期
3 湯歡;喬雨蒙;;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guān)觀點[J];青春歲月;2011年16期
4 梁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探析[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5 劉慶昌;;關(guān)于教育理想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6 李毅昂;;大學生心理健康標準與教育策略探討[J];中國報業(yè);2011年04期
7 張喜轉(zhuǎn);;國內(nèi)兒童心理健康研究綜述[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11年20期
8 喬愛玲;;基于網(wǎng)絡的教師在線學習活動設計與組織研究——《標準》關(guān)照下的農(nóng)村區(qū)域性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探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9 莊華濤;;評優(yōu)評先當有科學標準[J];江西教育;2011年17期
10 ;美國的好教師標準[J];基礎(chǔ)教育;2006年09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4條
1 覃兵;;二十年來我國教學原則體系構(gòu)建狀況的分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4)——中國學科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2 郭華;劉迎春;;中美教育技術(shù)標準(規(guī)范)初探[A];中國教育技術(shù)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3 王俊萍;邊琦;李龍;;制定學生教育技術(shù)標準的理念淺析[A];教育技術(shù)應用與整合研究論文[C];2005年
4 王俊萍;邊琦;李龍;;制定學生教育技術(shù)標準的理念淺析[A];中國教育技術(shù)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金金;義務教育階段農(nóng)村師資隊伍建設標準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2 黃建華;網(wǎng)絡課程評價及其評價方法的研究[D];河北大學;2005年
3 李煒;網(wǎng)絡課程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9年
4 楊靜;初任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標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王俊萍;中小學學生教育技術(shù)素養(yǎng)標準探索[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5年
6 董曉星;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評價模型構(gòu)建[D];揚州大學;2005年
7 繆苗;美國新教師資格標準和考試制度的初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58019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580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