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專生社交焦慮與應對方式關系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中專生社交焦慮與應對方式關系的研究
【摘要】:通過應對方式問卷和社交焦慮量表對318名中專生進行調(diào)查和測試,旨在探討中專生群體的社交焦慮與應對方式的特點及兩者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農(nóng)村中專生社交焦慮顯著高于城鎮(zhèn)中專生;中專生解決問題和求助這兩種應對方式與社交焦慮呈顯著負相關,幻想、自責、合理化、退避則與社交焦慮呈顯著正相關;中專生解決問題、退避、自責這三種應對方式對社交焦慮有顯著的預測作用。
【作者單位】: 西南大學心理學院;南海執(zhí)信中學;
【關鍵詞】: 中專生 社交焦慮 應對方式 心理健康
【分類號】:B844.2
【正文快照】: 一、研究背景社交焦慮是指人們在社會化的過程中,由于無法實現(xiàn)自己在社會角色與社會行為等方面所期待的目標而產(chǎn)生的焦慮[1]。嚴重的社交焦慮會妨礙個人正常的社會交往。如果社交焦慮的癥狀持續(xù)時間較長,社交焦慮的程度較重,則會發(fā)展為社交焦慮障礙。以往研究表明,相對于其他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曹暉;曹聘;王鵬;;社交焦慮、應對方式與大學生心理健康關系研究[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9年03期
2 黃娟旭;劉建平;羅志蓮;;職業(yè)中專學生抑郁及其影響因素的分析[J];中國校醫(yī);2008年03期
3 王振宏;初中生自我概念、應對方式及其關系的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1年03期
4 范曉玲;伍如昕;劉麗瓊;陳健;;高中生人際歸因、社交焦慮及其關系的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7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許書萍;高社交焦慮大學生的解釋偏向[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愛華;中專生心理健康與生活事件、個性特征的關系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路陽;認知心理學對感知覺的新理解[J];安康師專學報;1997年02期
2 魏曉波;;東鄉(xiāng)族中學生個性、自我及適應的發(fā)展特點及其關系[J];安康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3 黃玉芬;李偉健;;初中生同伴關系與自我概念發(fā)展的關系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4 盧國;李丹;;不同同伴關系青少年的身體自我概念與其心理模式[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5 張粹然,周作云,張國君;在心理學教材中不應以“認知”取代“認識”[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4期
6 陳紅;對職業(yè)教育中“能力”的探討[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7 嚴以德;;職校學生自尊、自我效能感與應付方式的研究[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10期
8 和秀梅;;淺談艾里克森的心理發(fā)展理論[J];成功(教育);2009年12期
9 蘇寶榮;;“隱喻類比”與“近義偏移”——談漢語多義詞形成的兩種主要途徑[J];長江學術;2006年02期
10 雍琳,萬明剛;影響藏族大學生藏、漢文化認同的因素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3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長生;;運動思維訓練的認知研究現(xiàn)狀及其體系建構[A];第8屆全國運動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初春華;黨的群眾工作心理層面的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尹可麗;中國成人心理健康維護方法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3 趙志英;高等體育院校體育專業(yè)學生實踐能力與培養(yǎng)[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4 鄭磊;中國青年男子籃球運動員身體對抗能力心理因素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8年
5 張燕君;組織情境下人—組織匹配對個體績效的影響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6 楊麗嫻;妒忌的內(nèi)隱特性:理論與實驗[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7 張長虹;移民族群藝術及其身份:泰國潮劇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8 徐亞清;研究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協(xié)同分析與實證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09年
9 劉旭峰;心率變異性等多項生理指標對情緒穩(wěn)定性的評價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2年
10 陳少華;不同認知任務中人格特質(zhì)對信息加工的影響[D];華南師范大學;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齊伊靜;箱庭療法緩解大學生社交焦慮的效果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2 許學梅;大學生自我疏離感問卷的編制以及與自我效能感的關系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3 黃穎;完美主義內(nèi)隱態(tài)度與干預[D];蘇州大學;2010年
4 王麗萍;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nèi)隱認同度的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5 尹貴金;高校學生社團組織在大學生社會化過程中的作用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武彥培;初中生社會適應性的團體輔導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7 王銳;師范類化學實驗教學中雙性化人格理論的應用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7年
8 于巍巍;天津濱海地區(qū)公共環(huán)境設施地域性研究[D];天津科技大學;2008年
9 夏巖賓;轉(zhuǎn)型期銀行員工工作壓力源與心理健康的現(xiàn)狀及相互關系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9年
10 李智;大學生完美主義傾向結構_發(fā)展特點及其相關因素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東升,陶芳標;中學生生活事件評定及其與焦慮、抑郁之間關系的研究[J];安徽預防醫(yī)學雜志;2000年04期
2 許韶君,陶芳標,張洪波,曾廣玉;大學生抑郁、焦慮癥狀及其影響因素的分析[J];安徽預防醫(yī)學雜志;1999年02期
3 俞俊洪;;社交恐怖癥的診斷與治療[J];國外醫(yī)學.精神病學分冊;1993年03期
4 彭純子,龔耀先;社交恐怖癥認知偏差的研究[J];國外醫(yī)學(精神病學分冊);2004年02期
5 吳仲敏;160名中專護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diào)查分析[J];現(xiàn)代護理;2002年07期
6 肖融;吳薇莉;張偉;;Liebowitz社交焦慮量表在成都市大中學生中的應用[J];華西醫(yī)學;2007年04期
7 王振宏,梁三才;大學生自我概念與心理健康水平關系研究[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0年03期
8 高文鳳,叢中;社交焦慮與大學生自尊、自我接納的關系[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0年03期
9 潘建男,鄭勝圣,鄭全全,陳樹林;城市中學生應激源調(diào)查[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0年04期
10 李慧民;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個性及父母養(yǎng)育方式的關系[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2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馮正直;中學生抑郁癥狀的社會信息加工方式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2 黎琳;大學生的社會比較與情緒健康[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邵秀巧;特質(zhì)焦慮者對威脅信息注意偏向的實驗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
4 錢國英;情緒記憶的特點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周文莉;大學生社交效能感的評估及與社交焦慮的關系研究[D];蘇州大學;2005年
2 彭純子;大學生社交焦慮的團體干預的實驗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1年
3 陳春鋒;當代大學生的自我概念與社交焦慮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4 高蕾;大學生外顯自尊、內(nèi)隱自尊與社交焦慮的關系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5 龍堅力;高中生情緒智力、應對方式、社會支持和社交焦慮的關系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賀斌;;新建高職院校貧困生心理健康狀況與應對方式[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9年09期
2 李艷紅;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應對方式研究[J];中國健康教育;2002年09期
3 楊愛民;劉玉華;伍軍姣;高國紅;;空軍機務人員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J];臨床軍醫(yī)雜志;2006年05期
4 鄭延芳;靜香芝;尹平;;國家工作人員心理健康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社會醫(yī)學雜志;2009年06期
5 陳立新,姚遠;老年人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J];中國人口科學;2005年04期
6 王玲鳳;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和應對方式[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05年11期
7 陳雪玲,吳曉萍;武漢市中專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diào)查及其教育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8年S2期
8 于曉虹;淺析中專生的社交心理[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1年08期
9 廖全明;三峽庫區(qū)高師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應對方式的研究[J];四川精神衛(wèi)生;2005年04期
10 徐倫聚;;新形勢下中專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diào)查研究[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年1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春芳;辛志勇;王偉;;大學生價值觀與其壓力應對方式及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2 劉欣;;大學生同伴交往的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A];第四屆泛亞太地區(qū)心理衛(wèi)生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3 劉娟娟;張萬軍;李杰;鄭睿智;馮曉明;黃芬;;安徽省某地區(qū)農(nóng)村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A];華東地區(qū)第十次流行病學學術會議暨華東地區(qū)流行病學學術會議20周年慶典論文匯編[C];2010年
4 孫云峰;;5·1 2汶川地震漢中救援人員應對方式對心理健康影響[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5 王劍鋒;周建宇;韓世懷;;南通地區(qū)農(nóng)村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diào)查與分析[A];全民健身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6 王劍鋒;周建宇;韓世懷;;南通地區(qū)農(nóng)村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diào)查與分析[A];全民健身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7 王金龍;唐建良;李國榮;;桐鄉(xiāng)市初中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diào)查及其影響因素研究[A];2009年浙江省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學術年會暨浙江省醫(yī)師協(xié)會精神科醫(yī)師分會第二屆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8 趙欣;;工作應激水平與應對方式的相關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9 謝尹安;鄒泓;;高考復讀生的壓力、應對方式及其與焦慮的關系[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10 胡心怡;劉霞;申繼亮;范興華;;社會支持、應對方式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原方;尋求積極的應對方式[N];中國婦女報;2006年
2 魏文風 王煜 王欣;心理健康離大學生有多遠[N];河北日報;2000年
3 本版撰文 本報記者 董毅然;腐敗導致中學生心理陰影[N];北京科技報;2005年
4 ;醫(yī)護人員需要社會支持 直面非典有利心理健康[N];科學時報;2003年
5 徐蘊;社交害羞?恐懼?[N];中國社會報;2004年
6 記者 任珊珊 通訊員 林勇強、于瑞麗;緩解壓力:發(fā)泄?忍氣?[N];廣州日報;2004年
7 石國興邋高志文;關于心理和諧的思考[N];光明日報;2007年
8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博士李娟;教授吳振云;許淑蓮;北京城區(qū)老年人心情不錯[N];中國醫(yī)藥報;2003年
9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yī)院主任醫(yī)師 李占江博士;教你如何自我解壓[N];北京日報;2005年
10 李穎;災后心理干預驅(qū)散“心靈余震”[N];科技日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雷鳴;PTSD大學生的認知情緒特征與心理復原[D];西南大學;2011年
2 楊海燕;工讀生與普通生父母依戀與行為問題的關系及其影響機制的對照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3 趙勇;青少年危險行為的社會心理因素分析及部分神經(jīng)機制的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4 奚s,
本文編號:108965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089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