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新生人際關系現(xiàn)狀及干預研究
本文關鍵詞:初一新生人際關系現(xiàn)狀及干預研究
【摘要】:學生從小學進入初中,隨著校園環(huán)境的改變,學科種類增多、課程難度加大、學業(yè)負擔加重;而進入初中的孩子大多已經(jīng)處于青春期,伴隨著身體的快速發(fā)育,他們的思維活躍、自我意識崛起,渴望獨立的意識增強;隨著性生理的成熟,他們的性意識也萌發(fā)并發(fā)展起來,開始對異性感到好奇……這些生理、心理的突變都會對他們的人際關系產(chǎn)生重要影響。因此,初一新生的人際關系現(xiàn)狀亟需關注和分析,如何干預和改善初一新生人際關系是值得研究的問題。本研究首先通過《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對初一新生的人際交往狀況進行調查,分析初一新生在進入初中前三個月的人際關系現(xiàn)狀,包括交談方面的行為困擾程度、交際方面的困擾程度、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擾程度以及和異性朋友交往的困擾程度等,總結出初—新生人際交往的現(xiàn)狀。在調查分析初一新生的人際關系現(xiàn)狀的基礎上,設計了團體輔導干預方案,對干預組實施8次團體輔導干預,而對照組不進行特殊干預。實施干預后再次對兩個班進行后測,將干預組、對照組的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和分析,對干預組學生進行《參與團體輔導對改善人際關系的自評調查》,并對干預組學生、教師和家長進行訪談,從而找尋出團體輔導對初一新生人際交往的干預作用,對學校提出一系列關于初一新生人際交往引導教育實施途徑的合理化、可行化的建議。研究結果顯示:(1)從初一新生人際關系的四個維度看,初一新生在交友與交際方面最為困擾,交談、異性交往方面次之,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擾相對較低。(2)人口變量學上的差異性研究與分析顯示,性別、家庭結構、家庭氛圍等方面不同的學生在異性交往方面存在顯著差異;是否獨生子女對初一新生人際關系影響不大,甚至獨生子女人際困擾在一定程度上還少于非獨生子女;學習成績優(yōu)秀和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在交談、交際與交友及異性交往方面均存在極顯著差異;富裕家庭與小康家庭、富裕家庭與貧困家庭的學生在交際與交友方面存在顯著差異。(3)團體輔導干預能夠緩解初一新生人際交往方面的壓力,調節(jié)人際關系不適等原因帶來的情緒上的抑郁和焦慮狀態(tài),使他們放松心態(tài),學習和生活更加輕松,并可有效增強他們的歸屬感、安全感和信任感,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幫助他們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關鍵詞】:新生 人際關系 干預
【學位授予單位】:揚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G448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6
- 1. 選題背景和研究意義6-7
- 1.1 選題背景6
- 1.2 研究意義6-7
- 27-18
- 2.1 初一新生人際關系的研究綜述7-14
- 2.1.1 人際關系的概念7-8
- 2.1.2 初一新生人際關系的特點8-10
- 2.1.3 初一新生人際關系中存在的問題10-12
- 2.1.4 學生人際關系的干預12-14
- 2.2 團體輔導的研究綜述14-16
- 2.2.1 團體輔導的概念14
- 2.2.2 團體輔導對學生人際關系的干預14-16
- 2.3 研究評價16-18
- 3. 調查研究18-26
- 3.1 調查目的18
- 3.2 調查對象18
- 3.3 調查工具18-19
- 3.4 調查結果19-22
- 3.4.1 初一新生人際關系總體情況19-20
- 3.4.2 初一新生人際關系在人口變量學上的差異分析20-22
- 3.5 討論與分析22-26
- 3.5.1 初一新生人際關系總體特點22-23
- 3.5.2 初一新生人際關系的差異性研究23-26
- 4. 干預研究26-34
- 4.1 研究目的26
- 4.2 研究方法26
- 4.3 研究對象26-27
- 4.4 干預設計27
- 4.5 團體輔導方案27-30
- 4.5.1 團體輔導方案的理論依據(jù)——團體輔導的相關理論研究27-28
- 4.5.2 團體輔導方案的事實依據(jù)——干預組學生人際困擾的進一步分析28
- 4.5.3 團體輔導設計28-30
- 4.6 結果與結論30-32
- 4.6.1 前后測中對照組學生人際關系差異對比30-31
- 4.6.2 前后測中干預組學生人際關系差異對比31
- 4.6.3 后測中干預組與對照組學生人際關系差異分析31-32
- 4.6.4 干預組學生對班級團體心理輔導效果的評價分析32
- 4.7 討論與分析32-34
- 5. 研究不足34-35
- 6. 教育建議35-37
- 6.1 重視初小銜接心理健康教育,關注初一新生人際關系現(xiàn)狀35
- 6.2 充分發(fā)揮團體輔導優(yōu)勢,提升初一新生人際交往水平35
- 6.3 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研組,重視團體輔導教師專業(yè)培訓35-36
- 6.4 立足學生終身發(fā)展和遠期追蹤,凸顯初一年級團體輔導主題36
- 6.5 構建“一體兩翼”實施模式,團體輔導不是唯一有效途徑36-37
- 參考文獻37-40
- 附錄40-48
- 附錄1: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40-41
- 附錄2:參與團體輔導對改善人際關系的自評調查41
- 附錄3:團體輔導活動方案41-45
- 附錄4:師生活動感悟45-48
- 致謝48-49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成果49-5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孝蓮;淺析初一新生的心理煩惱與教育[J];綿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年04期
2 焦乃波;初一新生“四個意識”的培養(yǎng)和引導[J];理論觀察;2001年05期
3 王春華;快速熟識初一新生的途徑和方法[J];教學與管理;2004年22期
4 鄒紅;陳遠偉;;初一新生適應情況分析及其應對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7年01期
5 傅娟;;初一新生數(shù)學興趣的培養(yǎng)[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09年12期
6 江巧根;;“四認真”培養(yǎng)良好數(shù)學學習習慣——給初一新生學習數(shù)學的建議[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年04期
7 ;送給初一新生的驚喜[J];中學生;2005年05期
8 張彩萍;;初一新生入學全攻略[J];初中生世界;2007年25期
9 高金陵;;與初一新生談數(shù)學學習[J];中學生數(shù)理化(教與學.教研版);2007年09期
10 葛衛(wèi)增;;初一新生課堂管理技巧[J];中國學校體育;2009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白占甲;;對初一新生自制力的培養(yǎng)[A];基礎教育理論研究成果薈萃(上卷一)[C];2005年
2 黃信;;淺談初一新生如何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A];廣西新時期班主任工作研討班論文集[C];2008年
3 何云飛;;愛撒謊的少年[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五卷)[C];2005年
4 韋慶喜;;淺談如何做好初一年級的班主任工作[A];廣西新時期班主任工作研討班論文集[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柯楊邋實習生 萬慧;市區(qū)初一新生直喊入學難[N];河南日報;2008年
2 江蘇省射陽縣第五中學 徐漢庭;也談初一新生數(shù)學興趣如何激發(fā)[N];學知報;2011年
3 本報記者 王秀萍 實習生 劉業(yè)飛;輕點鼠標,初一新生“自然就坐”[N];山西經(jīng)濟日報;2011年
4 記者 于洪全;停止招生或取消初一新生“指標到!辟Y格[N];大連日報;2006年
5 陳成智;6000多考生競逐海南實驗中學400個初一席位[N];海南日報;2007年
6 本報記者 沈沁芳;新學年新風撲面[N];發(fā)展導報;2008年
7 四川省資中縣雙龍中心學校 周紅英;把握現(xiàn)在,成就未來[N];學知報;2010年
8 曾艷;福州實小井大小學對口福一中[N];福州日報;2007年
9 本報記者 盧志民 見習記者 婁媛媛;湛江一中今年起停招初一新生[N];湛江日報;2009年
10 臨沭縣白旄鎮(zhèn)初級中學 季金石;如何培養(yǎng)初一新生的良好習慣[N];學知報;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宋薇;初一新生人際關系現(xiàn)狀及干預研究[D];揚州大學;2015年
2 郝啟敏;初一新生英語預習行為規(guī)范培養(yǎng)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3 王敏;初一新生學習與人際交往情況的調查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2年
4 張建敏;初一新生同伴交往適應的調查以及干預[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5 趙麗;初一新生學習適應性問題與教學管理對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6 李琳琳;初一新生學習適應現(xiàn)狀調查與教育對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3年
7 高亞玲;初一新生學習適應性問題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3年
8 譚海燕;角色表演對于增強初一新生英語學習動機的研究[D];湖南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86246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862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