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育敘事研究的視角審視微課
本文關鍵詞:從教育敘事研究的視角審視微課
【摘要】:隨著教育研究由探究普適性的教育規(guī)律轉(zhuǎn)向?qū)で笄榫盎慕逃饬x,教師研究的異質(zhì)性、情景性、實踐性等特點和敘事研究"多重解釋"、"以事明理"、"自下而上"的研究取向發(fā)生了必然的聯(lián)系。與此同時,多媒體組合又以其獨有的描述方式增進敘事意義的理解和詮釋,微課引起了越來越多的教育研究者的關注,教育敘事研究的數(shù)字化傾向也越來越明顯。教師研究的特質(zhì)和教學知識的現(xiàn)實需要,使教師運用微課手段開展教育敘事研究成為一種風尚。微課不但是敘事研究的形式,也是教師研究的結(jié)果。教師作為微課設計、開發(fā)和應用的主體,其研究能力直接影響到微課的應用水平和層次,決定著未來的發(fā)展趨向。
【作者單位】: 西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院;蘭州市第八十八中學;蘭州市安寧區(qū)長風小學;
【關鍵詞】: 教育敘事 教師研究 “微課”
【基金】:西北師范大學青年教師科研能力提升計劃項目“中小學微課程資源開發(fā)機制與應用策略研究——以蘭州市為例”(項目編號:SKQN9913020)
【分類號】:G434
【正文快照】: 州730050;3.蘭州市安寧區(qū)長風小學,甘肅蘭州730070)在今天這樣一個“訊息極度微縮”的時代,似乎“微”更貼近人們真實的生活方式、更能拉近人們與周圍事物的距離,以至于“微博”、“微信”、“微電影”、“微小說”、“微課程”等等與“微”有關的詞語迅速崛起。一篇篇簡短的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潤洲;;敘事研究與教師角色——兼答敘事研究到底是誰的方法[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5年06期
2 劉鐵芳;教育敘事與教師成長[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年06期
3 劉良華;;教育敘事研究:是什么與怎么做[J];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4 汪瓊;;微課關鍵在“課”不在“微”[J];中國教育網(wǎng)絡;2013年10期
5 李頌;;數(shù)字故事:一種新學習和表達方式——以“上海市女教師的故事大賽”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1年03期
6 張新軍;;故事與游戲:走向數(shù)字敘事學[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7 劉運華;衷克定;趙國慶;;新加坡微型課程研究項目的實踐與啟示[J];中國電化教育;2005年11期
8 黎加厚;;數(shù)字故事,不一樣的精彩[J];遠程教育雜志;2011年05期
9 焦建利;;微課及其應用與影響[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年04期
10 胡鐵生;黃明燕;李民;;我國微課發(fā)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謝泳涓;;論高校新上崗教師試用期間自我成長[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2 李玲;;職前教師教育運用敘事研究的國際經(jīng)驗[J];比較教育研究;2009年12期
3 昂娟;吳秀娟;李雙利;;數(shù)字化敘事法在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案例探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6期
4 李果;申仁洪;;一個低視力孩子隨班就讀的敘事研究[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5 孔全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敘事研究論略[J];成人教育;2009年04期
6 韓桂茹;;探析教育敘事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年03期
7 龍寶新;檀傳寶;;受教育需要的關懷與提升:教師教育的使命所系[J];教師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8 王鑒;楊鑫;;近十年來我國教育敘事研究評析[J];當代教育與文化;2009年02期
9 李長吉;孫培培;;教育敘事研究述評[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1年05期
10 劉藝;;基于GIS和WEB2.0平臺的漓江旅游主題英語互動教學平臺架構(gòu)設計[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3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劉奉越;李曉佳;;基于專業(yè)發(fā)展的編輯敘事研究[A];2008年第四屆中國科技期刊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8年
2 李德偉;孫紅梅;任恩發(fā);;淺談微課在人體解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A];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2013年7月第31卷第4期[C];2013年
3 林瑩;劉景夏;張兆東;胡冰新;王娜;;“零輸入響應”微課教學設計與實踐[A];中國電子教育學會高教分會201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經(jīng)柏龍;教師專業(yè)素質(zhì)的形成與發(fā)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2 戴軍;教育理論研究的后現(xiàn)代思維傾向[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3 雷云;教育知識的社會鏡像[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4 王慧君;中學教師物理教學科研發(fā)展特點及影響因素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5 鄒瓊;對話與理解[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6 王萍;教育現(xiàn)象學方法及其應用[D];河南大學;2010年
7 王海燕;技術支持的教師教學反思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陸曉紅;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敘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9 王覓;面向碎片化學習時代微視頻課程的內(nèi)容設計[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10 景韻;高等職業(yè)教育教師課堂教學敏感研究[D];西南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欣慰;iPhone游戲交互式敘事設計研究[D];江南大學;2010年
2 韓真真;一位高中歷史教師的實踐知識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3 鎖馨;國際視域下實踐導向的教師培訓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4 李偉;一個留守兒童品德發(fā)展的敘事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5 馮綠倩;“毛鐵”成“鋼”[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楊龍晶;小學英語教師課堂教學時間的敘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方艷;農(nóng)村小學教師專業(yè)生活狀態(tài)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李蘭;中學物理教師教育科研現(xiàn)狀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9 林莎莎;教育敘事在中小學英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中的應用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10 李尚鳳;一名英語專業(yè)青年教師個人實踐知識的敘事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鐵生;;“微課”:區(qū)域教育信息資源發(fā)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年10期
2 王凱;教師敘事與專業(yè)發(fā)展[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5年02期
3 卜玉華;教師職業(yè)“敘事研究”素描[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年06期
4 張榮偉,朱永新;試論教育思想表述的話語困境[J];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5 柳夕浪;;“研究”對于中小學教師意味著什么[J];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6 關中客;;微課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年17期
7 胡鐵生;詹春青;;中小學優(yōu)質(zhì)“微課”資源開發(fā)的區(qū)域?qū)嵺`與啟示[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年22期
8 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信息化環(huán)境中基于翻轉(zhuǎn)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9 梁樂明;曹俏俏;張寶輝;;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基于國內(nèi)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10 李潤洲;敘事研究:改進教師的教育生活[J];上海教育;2004年06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邊玉芳,鐘驚雷;述說教師自己的故事——教育科研新取向:教育敘事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05年17期
2 黃愛萍,唐小華;關于教育敘事研究[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年02期
3 牛利華;教育敘事研究:科學反思與方法論革命[J];當代教育科學;2005年16期
4 陳彩燕;教育敘事研究探源[J];現(xiàn)代教育論叢;2005年04期
5 孫闖;楊菲菲;王鐵鈴;;教育敘事研究與案例研究(上)[J];教育科研論壇(教師版);2005年01期
6 劉萬海;近二十年來國內(nèi)外教育敘事研究回溯[J];中國教育學刊;2005年03期
7 劉萬海;追尋事件背后的意義——教育敘事研究述評[J];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03期
8 徐勤玲;;教育敘事研究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J];濮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9 吳振利;;談教育敘事研究的要旨[J];當代教育科學;2006年07期
10 徐勤玲;;教育敘事研究的哲學基礎探析[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崔文頓;于東紅;;教育敘事研究綜述[A];電子高等教育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李 健;如何進行教育敘事研究[N];中國教師報;2005年
2 莊嚴(書評人);教育文化微觀史研究在中國[N];中國圖書商報;2010年
3 楊明全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教師應在講故事中反思與提升[N];中國教育報;2010年
4 董軒;教育研究的敘事浪潮[N];中華讀書報;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徐勤玲;教育敘事研究的理性反思[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2 鄒小英;教育敘事研究在中國[D];西南大學;2008年
3 郭曉艷;教育敘事文本的分析與解讀[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4 馬國華;論校長成長的教育敘事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6年
5 王秋芳;教育敘事研究—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有效途徑[D];貴州師范大學;2008年
6 黃錚;“教育Blog伴我成長”[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7 徐輝;教育敘事研究網(wǎng)絡支持平臺的設計與實現(xiàn)[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8 劉高娃;關懷理論下師生關心關系的建立[D];山西師范大學;2012年
9 賀弘怡;走向明天[D];首都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58369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583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