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性發(fā)展:農民工隨遷子女教育融入問題研究——基于武漢市的調查
[Abstract]:......
【作者單位】: 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社會學系;集美大學政法學院;
【基金】:福建省教育廳人文社科基金項目“轉型視角下農民工的城市社區(qū)融入研究”(項目號JA13182S)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G52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楊娜;;社會排斥與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公平[J];法學雜志;2010年S1期
2 高傳勝;;論包容性發(fā)展的理論內核[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3 羅云;;城市公立學校中的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區(qū)別還是融合[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1年08期
4 王毅杰;王開慶;韓允;;市民對流動兒童的社會距離研究[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5 黃海濤;;論城市流動人口子女學前教育公平的實現路徑[J];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12年04期
6 李強;關注轉型時期的農民工問題(之三) 戶籍分層與農民工的社會地位[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02年08期
7 武漢市『流動人口研究』課題組;嚴梅福;;武漢市流動人口義務教育情況調查[J];學習與實踐;1996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江先蓉;鄧曉宇;;高校貧困生現象:效率與道德的思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4期
2 李昌麒;李永成;;科學發(fā)展觀與政府角色定位的經濟法思考[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4年02期
3 丁文廣;秦靜;;甘肅省文縣自然—社會環(huán)境與貧困危機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年25期
4 吳艷美;任建蘭;;山東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農村貧困問題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年06期
5 葉明;;城鄉(xiāng)收入差距的制度檢視及展望——基于戶籍制度的視角[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年12期
6 吳春梅;路宏偉;;江蘇“脫貧攻堅”工程解讀[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07期
7 許麗明;;基于多層次分析框架的農民工城市融合文獻綜述[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年32期
8 屈曉娟;;失地農民市民化過程中城市生活能力研究——以陜西省渭南市為例[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05期
9 郭立場;;新生代農民工邊緣化研究綜述[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19期
10 陳平;;安徽省農民進城務工對“三農”建設的推動[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2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徐俊武;盧現祥;;公共支出、政府治理、部門效應與共享式增長——基于中國時間序列數據的分析[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上)[C];2011年
2 張曙光;;政府經濟管制的法律經濟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下)[C];2008年
3 曲振濤;周方召;仲深;;以人為本的經濟發(fā)展觀——效率與公平相統(tǒng)一的法經濟學視角解讀[A];2009年度(第七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C];2009年
4 韓巍;;我國基本公共服務分配:演進與問題[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5 王勇;李廣斌;;新農村建設下的蘇南農村生活世界合理化隱憂——基于哈貝馬斯生活世界理論[A];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6 徐大建;;社會公平、和諧與經濟效率[A];“人文奧運與和諧社會”論壇文集[C];2006年
7 胡道玖;;可行能力視野下的公共財政制度[A];“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公共文明論壇文集[C];2007年
8 王東;;科學發(fā)展觀的理論來源、哲學基礎與四大難題[A];“科學發(fā)展與社會和諧”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黃斌;;保險與經濟發(fā)展:新發(fā)展視角[A];改革開放三十年:保險、金融與經濟發(fā)展的經驗和挑戰(zhàn)——北大賽瑟(CCISSR)論壇文集·2008[C];2008年
10 宋天和;洪偉達;;以低碳經濟加快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的路徑選擇[A];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與自主創(chuàng)新——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年會(第一卷)[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顧遠飛;市場化環(huán)境下的大學運行邏輯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張偉;經濟福利測度:理論分析與中國經驗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張映芹;制度理性與福利公正[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李慧;公共產品供給過程中的市場機制[D];南開大學;2010年
5 羅國亮;災害應對與中國政府治理方式變革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劉青;廣東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調控體系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7 王昱;中國上市公司股票期權激勵契約治理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8 吳練達;制度、行為與經濟發(fā)展[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9 汪毅霖;以自由作為發(fā)展的理論框架和經驗分析[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10 趙雙閣;政治文明視閾下輿論監(jiān)督法治建設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實質課稅主義[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齊自琨;發(fā)展文化生產力的問題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裴雅青;香江苑建設項目經濟效益評價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4 張小妹;“自然狀態(tài)”范式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5 宋委倩;諸城市農民收入增長問題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6 彭光燦;馬克思人學理論視野下的人本管理理論重構[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甘茂坤;新生代農民工問題的政治經濟學分析[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8 石凱;北京市農村基本醫(yī)療服務體系構建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0年
9 黃冠華;福建省流動人口管理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0年
10 呂武;轉基因農產品推廣的倫理審視[D];河南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世文;王洋;;“社會排斥”視角下的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2 劉鐵芳;鄉(xiāng)村教育的問題與出路[J];讀書;2001年12期
3 盧國顯;;我國大城市農民工與市民社會距離的實證研究[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4 王毅杰;王開慶;;流動農民與市民間社會距離研究[J];江蘇社會科學;2008年05期
5 郭彩琴;教育公平:內涵和規(guī)定性[J];江海學刊;2003年03期
6 郭星華,儲卉娟;從鄉(xiāng)村到都市:融入與隔離——關于民工與城市居民社會距離的實證研究[J];江海學刊;2004年03期
7 劉廣兵;;社會排斥視角下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城鄉(xiāng)差異探析[J];教育探究;2008年04期
8 劉淑華;;社會排斥視角下的差生問題[J];理論觀察;2008年01期
9 徐玲;白文飛;;經濟排斥與流動兒童發(fā)展困境[J];遼寧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10 高傳勝,劉志彪;以國民為基礎的國民經濟發(fā)展觀——中國轉型經濟發(fā)展過程的一個新的解釋[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本報記者 龐慧敏 實習生 程冰心;[N];工人日報;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正元;徐肇俊;;試析弱勢群體子女教育貧困成因及其救濟途徑[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2 龔紅蓮;中國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分析與思考——深圳“姚圩街”農民工子女教育狀況調查有感[J];蘭州學刊;2005年02期
3 邱興;以色列新移民子女教育的經驗教訓[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5年02期
4 李e,
本文編號:249049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490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