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微笑意蘊的現(xiàn)象學分析
[Abstract]:A teacher's smile can bring many educational values, such as encouragement, concern, tolerance, acceptance, understanding and so on. But why can a teacher's smile produce educational significance, and how do students realize the significance of teachers' smile? According to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phenomenology, only the teacher smile in the concrete life "circumstances" can produce educational significance, while the "isolated" teacher smile can not produce the educational significance. The process of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meaning of teachers' smile is the process of students' continuous description, explanation and repetition of the "situation" of the present life, which is the process of their own "former understanding" and the continuous integration of the present "realm". At the moment when the teacher smiles and the students see the teacher smile,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 are "engaged" to the smile together. Only when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s "participate" together, the teacher's smile can make sense. On the contrary, a formal smile does not have educational significance.
【作者單位】: 魯東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分類號】:G45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彭立群;;海德格爾的“境域格式”概念解析[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于秀艷;王明文;;真理觀人學向度的遮蔽——符合論真理觀批判[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1期
2 王小溪;;論波德萊爾“應和”思想與海德格爾哲學思想的內(nèi)在一致性[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1期
3 鄭爭文;;梅洛-龐蒂和馬克思對歷史的一般看法及相關(guān)契合點:一個現(xiàn)象學的考察[J];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2013年00期
4 邱菊;;《聊齋志異》死亡敘事主題類型初探[J];蒲松齡研究;2014年01期
5 劉劍;;人跡與物哀——“平視:孫遜2013個人畫展”觀感[J];貴州大學學報(藝術(shù)版);2014年01期
6 王頌;;昭如白日的晦蔽者:重議宗派問題[J];佛學研究;2013年00期
7 李創(chuàng);;何以明月寄鄉(xiāng)愁?——解讀海德格爾生存論詩學[J];東岳論叢;2014年03期
8 孫琳;;馬克思對“歷史”與“實踐”概念的新解——《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場域”思想探析[J];北方論叢;2014年04期
9 肖福平;;語言實踐的“此在”與先驗語言形式的“事實”[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4期
10 鄭龍云;;人的時間性存在與美學的現(xiàn)代性課題[J];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鮑俊曉;;薩特論現(xiàn)象學意向性理論[A];江蘇省美學學會2014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姜哲;中西方詮釋學比較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2 王中杰;《內(nèi)經(jīng)》思維方式的形成、發(fā)展與當代沖擊[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3 李河成;審美共通感的現(xiàn)代政治哲學意義[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4 高海青;從物化批判到技術(shù)批判[D];中共中央黨校;2012年
5 張猷;舍勒對倫常行為的現(xiàn)象學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6 范士龍;教師關(guān)懷的生活樣態(tài)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7 陳鑫;兩種思想視域中的意識與對象問題[D];西北大學;2013年
8 李宗克;社會學本土化論題的歷史演進與理論反思[D];華東理工大學;2013年
9 陳火青;大美無美:莊子美學的反思與還原[D];西南大學;2012年
10 張小龍;現(xiàn)象學的社會科學哲學研究[D];廈門大學;201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紀墨海;理性回歸與深層感性[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竇緒凱;從“意向性”到“超越性”[D];南京大學;2013年
3 何東澤;馬克思感覺觀研究[D];南昌大學;2013年
4 馬莉;艾米莉·迪金森和三毛作品主題與表現(xiàn)手法的比較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3年
5 黃自立;《存在與時間》導言之通俗化解讀[D];湘潭大學;2013年
6 紀錫W,
本文編號:227839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278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