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化學學科知識真題_化學教科書學科特征的國際比較研究
本文關鍵詞:化學學科能力及其測評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華東師范大學》 2014年
化學教科書學科特征的國際比較研究
張春燕
【摘要】:筆者在文獻研究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對化學教科書的研究很多,從整體比較到局部比較,從定性比較到定量比較等角度深入。對學科特征的研究成果也很多,從教學方法與學科特征的關系,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與學科特征關系角度等入手。而對化學教科書學科特征的相關研究還微乎其微,基于此背景,筆者開始了本次研究。 本研究選取中國(三種版本教科書)、美國、英國、日本四個國家共六種版本的高中化學教科書中“原子結構”、“烴的衍生物”和“化學反應與能量”三個主題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通過以往文獻研究得出化學教科書學科特征的三個子維度:抽象性、定量化和探究性。通過文本分析,并結合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等定量方法,系統(tǒng)地比較國內(nèi)外化學教科書學科特征的特點,以期對我國高中化學教科書學科特征的設計和改進工作提供參考價值和借鑒經(jīng)驗。 研究發(fā)現(xiàn),國內(nèi)三種高中化學教科書在“原子結構”上學科特征排名差距較大,A1教科書學科特征最明顯,國內(nèi)的A2和A3教科書學科特征排名靠后,中等偏下水平;國外三種教科書的學科特征水平處于中等和中等偏下水平。在“烴的衍生物”主題上,學科特征排名第一、第二的是國內(nèi)A2、A3教科書,而A1教科書的學科特征水平排名第五;國外三種教科書中等偏下水平,其中D教科書學科特征水平最低。在“化學反應與能量”主題上學科特征最大的是國內(nèi)A3教科書,其次是A2教科書,A1教科書排名第四;國外教科書學科特征水平中等偏下,其中B教科書排名最后一位。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G633.8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段發(fā)明;許玲;;新中國化學教科書60年之演進[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1年02期
2 畢華林;高中新課標必修化學實驗教材比較研究[J];化學教育;2005年10期
3 房壽高;吳星;潘洪建;;化學知識類型與學習方式選擇的探討[J];化學教育;2006年07期
4 蔡文聯(lián);饒志明;林燕美;;高中新教材《有機化學基礎》(選修模塊)3種版本的編寫特點分析[J];化學教育;2007年02期
5 蔡文聯(lián);饒志明;李燕琴;;高中選修模塊教材《實驗化學》三種版本的比較分析[J];化學教育;2008年02期
6 梁德娟;張文華;王星喬;;美國教科書《化學:概念與應用》建構主義思想分析——以物質(zhì)的量概念系統(tǒng)為例[J];化學教育;2009年10期
7 胡德忠,王斌;中國古代蒙學教材的學科特征[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8 翟亞軍;王戰(zhàn)軍;侯麗;;也談學科——基于特征的視角[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9 王玲玲;;美國《現(xiàn)代化學》教材中概念的編排分析[J];化學教學;2006年06期
10 蔡文聯(lián);饒志明;余靖知;;新課標高中化學選修教材《物質(zhì)結構與性質(zhì)》三種版本的比較研究[J];化學教學;2007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楊玉琴;化學學科能力及其測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2 陳燕;化學教科書學習難度評估工具的開發(fā)與應用[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琳;;現(xiàn)行高中化學(必修)教材環(huán)境教育內(nèi)容的分析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6期
2 吉玥;;陳鶴琴教育思想對高職教育的啟示[J];中國城市經(jīng)濟;2010年10期
3 李興軍;;踐行新課改理念努力探索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新方法——淺談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在新課程改革形式下的點滴嘗試[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0年06期
4 舒義輝;;新課標下完善高中化學教學途徑探索[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0年07期
5 張曉旭;;基于知識分類理論的教學設計[J];滁州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6 鄧輝平;;大學生學習功利化的心理機制及其對策[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年02期
7 黃容靜;徐楠;肖小明;;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1》“從實驗學化學”的調(diào)查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2年03期
8 蔡文聯(lián);饒志明;李燕琴;;高中選修模塊教材《實驗化學》三種版本的比較分析[J];化學教育;2008年02期
9 劉彩燕;黃秀梅;錢揚義;鄧峰;劉海嵐;;物質(zhì)結構內(nèi)容呈現(xiàn)方式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影響——以高中化學新教材《物質(zhì)結構與性質(zhì)》中的“σ鍵、π鍵”為例[J];化學教育;2008年12期
10 包朝龍;;“實驗化學”模塊教育價值分析與教學嘗試——以蘇教版《實驗化學》為例[J];化學教育;2009年08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瓊;以實踐能力培養(yǎng)為取向的知識教學變革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2 楊東;兒童解決學科問題認知模型的理論建構與實證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3 任丹鳳;中小學教科書編制設計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4 陳學東;近代科學學科規(guī)訓制度的生成與演化[D];山西大學;2004年
5 郝興偉;基于知識本體的E-learning系統(tǒng)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6 王玉云;初中英語教材知識體系構建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7 孫慧玲;我國高中語文教材編制模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李瑾坤;知識作業(yè)過程及難度描述[D];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9 張新宇;化學教科書中元素知識的系統(tǒng)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10 于文華;數(shù)學問題解決中模式識別的影響因素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陶春敏;新舊版高中化學教材中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比較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2 甘先暖;新課改下高中化學探究性實驗教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3 余潤;對美國《化學:概念與應用》教材的分析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季海東;基于“活動—建構”的“物質(zhì)的量”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張懷志;人教版新課標高中化學必修教材分析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6 邱紅娜;中新初中地理教科書學習難度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楊曉曉;中學化學教材評價指標體系的實證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8 田珺;基于科學素養(yǎng)的高中物理教科書評價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9 陳良松;當代教學理論視野下的古代蒙學讀物研究[D];延邊大學;2011年
10 劉婧;基于遷移理論的高中函數(shù)教學設計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潘蘇東;綜合科學課程內(nèi)容組織結構方式的分析[J];比較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2 趙中建;黃丹鳳;;教育改革浪潮中的“指南針”——美國TIMSS研究的特點和影響分析[J];比較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3 劉繼和;趙海濤;;解讀日本新訂高中理科課程標準[J];比較教育研究;2010年08期
4 宋振韶;教科書插圖的認知心理學研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5 林崇德;論學科能力的建構[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1期
6 黃甫全 ,王晶;課程難度芻論[J];東北師大學報;1994年04期
7 史寧中,孔凡哲,李淑文;課程難度模型:我國義務教育幾何課程難度的對比[J];東北師大學報;2005年06期
8 顏杰;高中化學新教材改進之我見[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9 陳耀亭,郝雷;化學教學里培養(yǎng)能力的幾個理論問題初探[J];化學教育;1981年03期
10 陳耀亭;教學大綱里培養(yǎng)能力的提法亟待研討[J];化學教育;1989年06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廷凱 (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研究室主任,編審);[N];中國圖書商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李佳;高中物理教科書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2 劉繼和;日本初中理科教科書設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畢華林;走向生本的教科書設計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李淑文;中日兩國初中幾何課程難度的比較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5 楊治平;面向個體的教科書設計[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張輔;上海與美國加州小學數(shù)學期望課程的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羅國忠;初中生科學探究能力評價方式的比較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8 杜明榮;高中物理試題難度的影響因素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9 李瑾坤;知識作業(yè)過程及難度描述[D];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黨令;中學化學教科書中問題設計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邱紅娜;中新初中地理教科書學習難度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劉玉鳳;高中地理教科書呈現(xiàn)方式變化對學習方式轉(zhuǎn)變的影響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4 羅士琴;高中地理教科書呈現(xiàn)方式轉(zhuǎn)變對教與學方式的影響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5 曲慧嫻;化學學習中的概念轉(zhuǎn)變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6 吳瑞祥;關于教科書分析與評價的理論探討[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7 黃小紅;物理學科能力的構建及培養(yǎng)[D];湖南師范大學;2001年
8 周西柳;多版本《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必修)》的對比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9 謝小蕓;教科書“學材化”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6年
10 陳文婷;化學教師對模型的認識和應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鞠治秀;;魯教版初中化學教科書中“物質(zhì)微粒觀”的構建[J];山東教育;2006年Z2期
2 龔正元;王祖浩;;化學教科書中科學過程及其表征方式[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8年05期
3 金安靖;;淺談基礎教育改革中化學新課程教科書[J];中國校外教育;2011年07期
4 王秀紅,鄭長龍,林長春,陳耀亭;用STS觀點分析美國化學教科書《Chemistry:A Modern Course》內(nèi)容結構的變遷(上)[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1994年07期
5 何少華;;化學教科書體系芻議[J];化學教育;1992年03期
6 林曉琴;馬志成;;高中化學教科書中圖表教育功能的探索[J];中小學實驗與裝備;2008年01期
7 李普平;駱玲靜;;怎樣才能學好化學[J];今日中學生;2008年27期
8 李艷靈,吳俊明;淺析Introductory Chemistry的編寫特色及啟示[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5年05期
9 培青;;讀“對東北版初高中化學教科書的討論(一)”后的幾點意見[J];化學通報;1952年06期
10 伊恩·詹金斯;李雄記;;杜倫試驗,雷爆銀和雷酸銀[J];化學教育;1990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畢苑;;漢譯日本教科書與中國近代新教育的建立(1890~1915)[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7年卷)[C];2007年
2 朱智銘;程志川;;中外現(xiàn)行高中化學教科書的比較分析[A];第三屆中學化學教學優(yōu)秀論文交流暨表彰大會論文集[C];2006年
3 龔鐵森;;綠色環(huán)!癗a與Cl_2”不加熱反應實驗[A];第七屆全國微型實驗研討會暨第五屆中學微型實驗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黑恩成;劉國杰;;液體表面張力與內(nèi)壓的關系[A];第八屆全國大學化學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馮永革;馬文濤;趙鴻儒;;地球物質(zhì)綜合物理、化學性質(zhì)測定的研究之四[A];中國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6 王好平;羅根祥;;平行平板型膠體顆粒之間的相互作用[A];中國化學會第十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4年
7 吳寶璋;吳輝煌;;本科物理化學課程中電化學教學內(nèi)容之探討[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16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8 陳經(jīng)濤;;無機化學教科書中鋅錳干電池反應機理探究[A];中國化學會2008年中西部地區(qū)無機化學、化工學術交流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9 馬勇軍;;國內(nèi)外對中學理科教材中科學史研究的比較與啟示[A];第五屆全國科學教育專業(yè)與學科建設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10 馬雪紅;;通過典型實驗的具體操作分析培養(yǎng)學生實驗操作技能[A];中國化學會第三屆關注中國西部地區(qū)中學化學教學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深圳特區(qū)報記者;[N];深圳特區(qū)報;2011年
2 市委宣傳部調(diào)研組;[N];天津日報;2009年
3 耿新芳 丁姍;[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4年
4 實習記者 王鳴迪;[N];中國教育報;2004年
5 本報記者 謝苗楓;[N];南方日報;2005年
6 許燕鵬;[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3年
7 記者 陳廣琳;[N];深圳商報;2011年
8 馮翔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陳燕;化學教科書學習難度評估工具的開發(fā)與應用[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2 畢華林;走向生本的教科書設計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張新宇;化學教科書中元素知識的系統(tǒng)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4 龔正元;化學課程中的科學過程技能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朱建育;化學課程中的“技術思想”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6 何永紅;化學課程內(nèi)容選擇與生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顧江萍;漢語中日語借詞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8 王細榮;清末民初新型知識分子科學中國化實踐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暢;沈陽市高中化學教科書使用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4年
2 宗宇萍;科學素養(yǎng)目標在初中化學教科書中的呈現(xiàn)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孫立昭;兩版高中化學教科書中“伴隨含義”的比較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4 李增玲;兩版初中化學教科書結構和內(nèi)容的比較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3年
5 楊娟;基于課程標準的新舊版本九年級化學教科書內(nèi)容比較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年
6 鄭躍;俄羅斯化學教科書元素知識的建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4年
7 黨桃桃;簡析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教科書[D];西北大學;2013年
8 張錦;中日現(xiàn)行高中化學教科書比較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3年
9 劉鐸;人教版初中化學與高中必修化學教科書內(nèi)容銜接現(xiàn)狀的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4年
10 李丹華;高中化學教科書中類比圖像的功能及應用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化學學科能力及其測評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0655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06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