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教師的課堂學習力
本文關鍵詞: 教師專業(yè)發(fā)展 課堂學習力 出處:《教育發(fā)展研究》2015年Z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課堂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平臺。課堂學習是教師成為反思性教學實踐家的關鍵路徑。課堂學習力是教師自我教育的生長力。作為教師生命能量的課堂學習力揭示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存在方式。這種存在方式展現(xiàn)出由課堂關注力、課堂判斷力和課堂表現(xiàn)力組成的內(nèi)在結(jié)構。提升教師課堂學習力的關鍵是讓教師不僅知道該怎么做,而且知道這么做意味著什么。具體而言,就是以背景性知識凝聚關注,以結(jié)構性范例形成判斷,以創(chuàng)造性空間促進表現(xiàn)。
[Abstract]:The classroom is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Teachers' classroom learning is becoming a critical path of reflective teaching practice. Classroom learning ability is the growth force of teacher self education. As a teacher of life energy classroom learning force reveals the way teachers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This kind of way of showing from the classroom focus and internal structure of classroom judgment and classroom performance force. The key to improve teachers' classroom learning is not only to let the teacher know what to do, but also know what it means to do so. In particular, i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knowledge of condensed attention to structural performanc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judgment paradigm, creative space.
【作者單位】: 江西師范大學教育研究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存在論視域下中小學教師的專業(yè)意識研究”(14YJC880104) 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一般課題“傳統(tǒng)教育制度向現(xiàn)代教育制度轉(zhuǎn)型的現(xiàn)象學研究”(15YB014)的部分成果
【分類號】:G4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葉瀾;;課堂教學過程再認識:功夫重在論外[J];課程·教材·教法;2013年05期
2 鐘啟泉;;課堂分析:教師成長的密碼[J];基礎教育課程;2011年1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江浩,李偉斌;淺談校園文化建設與美育教育[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2 彭正梅;;學習中的消極經(jīng)驗之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3 閻國忠;;從生態(tài)學到哲學與美學[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4 謝李麗;;過程思維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9期
5 陳進;;論許輝小說的空間敘事藝術[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6期
6 孟慶坤;;論酒神精神的審美救贖功效[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7期
7 楊彥;;論身體在當代語境下的顯性表達[J];安康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8 王蘇君;;論審美體驗的個體心理發(fā)生[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9期
9 朱浩;;試比較馬克思與盧梭的“政治自由理論”[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10 謝鴻飛;;現(xiàn)代民法中的“人”[J];北大法律評論;200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云鵬;;論審美對象的存在形態(tài)[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吳宗泉;;盧梭的教師論[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3 徐嶸;;夸美紐斯和盧梭“適應自然”教育思想之比較[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4 張彩云;;約翰遜的有機教育實驗[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5 田山俊;;論盧梭的勞動教育思想:政治觀與哲學觀的角度[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6 邢莉;;蒙古族那達慕的人文精神[A];論草原文化(第六輯)[C];2009年
7 王玨;;“創(chuàng)意課題研究”在機器人教學中的探究與應用[A];科學素質(zhì)培養(yǎng)的實踐和探索[C];2009年
8 楊沐;;時空的新內(nèi)涵界定[A];山西大學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科學技術哲學)[C];2008年
9 李定清;;文學倫理學批評與人文精神建構[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宣興章;;國際關系理論的古希臘根源:行動者、結(jié)構論述模式的劇場假象[A];國際關系研究:合作理論及爭鳴——2008年博士論壇[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哲;平面化:后現(xiàn)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武克勤;英伽登文學本體論思想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3 靳寶;批判哲學的現(xiàn)象學批判[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4 趙方杜;身體規(guī)訓:中國現(xiàn)代性進程中的國家權力與身體[D];南開大學;2010年
5 董秀麗;20世紀90年代女性詩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廖述務;身體:美學的與實踐的[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高波;論現(xiàn)象學方法與概念對藝術審美本質(zhì)研究的意義[D];山東大學;2010年
9 李占偉;布爾迪厄文藝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楊道麟;美學視野下的語文教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小橫;女性身體的丑怪書寫[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萬波;科學發(fā)展的道德思考[D];湘潭大學;2010年
3 劉永利;當下男性服飾的審美轉(zhuǎn)向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4 張小妹;“自然狀態(tài)”范式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5 劉雪梅;幼兒家庭教育中母子沖突關系的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錢藝;小學六年級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狀況的調(diào)查與培養(yǎng)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7 徐霞;初中政治課堂提問優(yōu)化策略初探[D];蘇州大學;2010年
8 魏奇;淺析人的全面發(fā)展與當代中國教育[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9 李怡;論教育懲罰在高校中的合理使用[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張治;研究型課程專家系統(tǒng)的研究與開發(fā)[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羅祖兵;;生成性思維及其教學意蘊[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1年03期
2 張廣君;;生成論教學哲學的核心觀點[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2年02期
3 李澤林;;教學“活動論”研究現(xiàn)狀與反思——教學基本理論問題研究之二[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2年05期
4 吳永軍;;關于有效教學的再認識[J];課程·教材·教法;2011年07期
5 吉標;;“知識導向”教學論研究的反思與超越[J];課程·教材·教法;2012年09期
6 程良宏;;生成性教學技術主義傾向批判[J];全球教育展望;2012年05期
7 盧尚建;;我國有效教學研究十年:回顧與反思[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8 裴娣娜;;教育創(chuàng)新與學校課堂教學改革論綱[J];中國教育學刊;2012年02期
9 余文森;;有效教學三大內(nèi)涵及其意義[J];中國教育學刊;2012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振環(huán);學習力:企業(yè)持續(xù)發(fā)展的源泉[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4年09期
2 李德進;學習和學習力[J];人民論壇;2004年09期
3 施國秋;學習力·素質(zhì)與友情[J];中國職工教育;2005年06期
4 羅炳勤;提升企業(yè)職工學習力之我見[J];中國成人教育;2005年02期
5 畢海昌;;提升企業(yè)員工學習力之我見[J];石油教育;2007年01期
6 軒征;;競爭優(yōu)勢有賴于學習力[J];中國職工教育;2007年07期
7 王艷霞;彭淑彥;;提高成人學習力的現(xiàn)實途徑[J];職業(yè)圈;2007年15期
8 瞿靜;;論學習力理念從管理學向教育學領域的遷移[J];教育與職業(yè);2008年03期
9 岑忠干;;論高職學生學習力的培養(yǎng)[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年34期
10 張松桻;夏仕武;;高校教師自我學習力問題探討[J];職業(yè)時空;2008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桂英;;關于提升組織學習力的幾點思考[A];科學發(fā)展觀:理論·模式·實踐——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6年學術年會文集(4)[C];2006年
2 范素輝;;用校長的學習力改變教師的行動力[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4)[C];2014年
3 郭黎巖;王冰;田玲;;閱讀促進兒童學習力提升的教育實驗研究[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4 鮮鵬;;學習力:企業(yè)的生命源泉——關于湖北鹽業(yè)創(chuàng)建學習型企業(yè)的戰(zhàn)略思考[A];2004鄂鹽研究學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5 張娟;黨耀國;;基于灰色聚類評價的本科生學習力評價方法[A];第25屆全國灰色系統(tǒng)會議論文集[C];2014年
6 陳欣;;落實科學發(fā)展觀要加強領導者的修煉[A];提高領導科學發(fā)展能力暨紀念新中國成立60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7 任春艷;;提升學習力是領導科學發(fā)展的智慧基石[A];提高領導科學發(fā)展能力暨紀念新中國成立60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8 肖靚莎;彭希林;;淺析后現(xiàn)代主義教育理論對大學生學習力的啟示[A];首屆農(nóng)林院校教育管理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9年
9 楊惠民;;構建學習力 狠抓創(chuàng)新力 提升核心競爭力 攀登新高峰[A];中國生產(chǎn)力學會第十二屆年會專輯[C];2003年
10 王光華;;學習 借鑒 結(jié)合——淺議提高領導者的學習力[A];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徐文龍;學習力:最本質(zhì)的競爭力[N];解放日報;2002年
2 靳立新(作者單位:安徽省江北機械廠);創(chuàng)建學習型組織 提升企業(yè)競爭力[N];安徽經(jīng)濟報;2006年
3 薛平芝;以學習力提高戰(zhàn)斗力[N];保定日報;2007年
4 鄭衛(wèi)國;提升學習力 服務新發(fā)展[N];中國人事報;2006年
5 施耀志;學習力是創(chuàng)新的不竭動力[N];無錫日報;2007年
6 鹽城師范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博士 成長春;學習力:高校核心競爭力之本質(zhì)[N];光明日報;2007年
7 朱維凌;提高學習力要在“四學”上下工夫[N];江蘇法制報;2008年
8 中鐵大橋局工會主席 秦漢橋;從提升學習力入手維護職工合法權益[N];工人日報;2008年
9 岳陽縣麻塘鎮(zhèn)政府 綦小廣;基層年輕干部要努力提高學習力[N];岳陽晚報;2010年
10 沈陽超高壓局工會主席 王越;提升員工學習力 努力實現(xiàn)員工與企業(yè)共同發(fā)展[N];東北電力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許學國;組織學習力提升機制研究[D];同濟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林安琪;賽伯人際管理促進學習力提升的研究:關聯(lián)主義視角[D];江西師范大學;2009年
2 王偉;提高組織學習力途徑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7年
3 劉f,
本文編號:153268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532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