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心里學的學科屬性_《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碩士論文
本文關鍵詞:生物學科屬性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山東師范大學》 2013年
生物學科屬性論
朱琳
【摘要】:屬性,是事物最基本的特性,它反映了事物原本的樣貌。想要全面客觀地認識某一事物,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握該事物的屬性。同理,在生物教學中,想了解生物學科的本質,以此為依據來改善當前的生物教學現狀,也需要從研究生物學科的屬性入手;谶@種觀點,掌握生物學科相關屬性,對解決生物教育教學問題,促進生物學科的發(fā)展來說有著重要意義,是值得也是應當被重視的。 本論文以“生物學科屬性”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文獻檢索、論證思辨、歸納演繹等方法,通過對中學階段生物課程標準、生物教材、生物教學論著與論文以及教育學、心理學和哲學相關內容的研究,分析了生物學科具有代表性的屬性,并得出了各屬性在生物學科教學中的實際應用策略。 基于以上研究思路,本文在結構上共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綜述。作為全文的總起部分,筆者對本文中涉及的主要概念進行了界定,并論述了本課題的文獻研究現狀、理論依據、目的意義以及方法過程等內容。 第二部分是論文的正文部分,也是文章的主體。在這一部分中,筆者將研究得出的生物學科屬性歸納整理,分別以理論性、實踐性、文化性、綜合性這四個角度,闡述了生物學科的生命性、思想性、人文性等12個重要屬性的內涵及其具體表現,并且說明了這些屬性給予生物學科教學的啟示。 第三部分是結語部分,簡要論述了本研究的基本結論,研究的不足之處以及對未來相關研究的展望。 經過一系列分析討論,筆者認為,生物學科屬性研究是生物學教學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本論文,,能夠幫助生物教育研究者進入到生物學科最本質的層面,了解生物學科的原貌,從而對生物教學作出一定的調整。論文的寫作旨在促進學生生物知識和能力的掌握,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素養(yǎng),充分發(fā)揮生物學科教育價值,以及傳播生物思想文化等方面,對推動生物教學發(fā)展有著積極的意義。 本課題以生物教學專家和導師的研究成果作為基礎,參考其它學科教學的研究經驗,針對生物學科屬性做了進一步的探討,補充了前人未曾論及的學科屬性,并提出了在生物教學中貫徹屬性思想的建議。希望本文能夠給廣大中學生物教師提供一些教學參考,也可以吸引更多專家學者關注生物學科屬性這一課題的研究,從而改變生物學科地位,使生物教育發(fā)揮其應有的價值。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G633.91;Q-0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曉偉;淺析生物學科中人文教育[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2 崔鴻;談我國中學生物教育現狀及其發(fā)展趨勢[J];高等函授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年06期
3 胡繼飛;關于生物教育若干問題的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05年02期
4 左保寧;;生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是生物學科中的一個哲學命題[J];科學教育;2008年02期
5 鄒今治;中學生物學科思想教育的特點[J];課程.教材.教法;1995年10期
6 王晶瑩;;中美高校理科教師兩種科學認識論內在關系的實證研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7 朱正威;生命科學的學科特征和生物教學改革[J];中學生物教學;1999年01期
8 張永春;生命科學的發(fā)展與中學生物教育[J];中學生物教學;1999年03期
9 姚惠忠;初中生物學科與其他理科學科整合教學的研究[J];生物學教學;2003年08期
10 謝華寧;論生物學科觀點教育[J];生物學教學;1996年10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潘熙;;從基礎教育的內涵談教材教法的改革[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S2期
2 葛榮;徐麗萍;;“超X”類詞的來源初探[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3 何軍民;;沈從文倫理思想的文學建構[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4 董欣勝,林天送;臺灣國語新詞語一勺[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5 陳明林;葉澍;湯用政;張南方;;HPS教育在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07年19期
6 姜紅;;試論當代中國的社會流行語[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7 孫詠萍;董杰;;克里克DNA研究中的物理學思想解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31期
8 郝利玲;曾小莉;;學校體育與健康教育在社會轉型中的融合性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1期
9 高亞男;;“綠色”的延伸[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4期
10 李道忠;;淺談文藝學學科的改名——“文學學”、“理論文學”還是“基礎文學”[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丁英華;;和諧社會視野下的犯罪被害人補償制度[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2 孟偉根;;外來詞的詞義漢化和漢英詞典的翻譯[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6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5年
3 陶原珂;;從漢語的詞性-義項關系論漢外詞典的詞性標注結構[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漢字應用水平測試研究”課題組 ;孫曼均;;漢字應用水平測試用字的統(tǒng)計與分級[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Ⅱ)[C];2004年
5 陳純槿;王紅;;關于流動兒童義務教育補償的構想[A];2009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6 蔡碧凡;;鄉(xiāng)村旅游目的地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A];浙江旅游業(yè)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論文集[C];2008年
7 劉書越;;河北省農村留守兒童科學素質調查研究[A];中國科普理論與實踐探索——2008《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論壇暨第十五屆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文集[C];2008年
8 李曉明;任慧;;不公平競爭與犯罪——中國社會發(fā)展新階段犯罪深層次原因探討[A];犯罪學論叢(第七卷)[C];2009年
9 蔡春;陳孝;;現代審計功能拓展研究的概念框架[A];中國會計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05年
10 王召興;;系統(tǒng)科學與中醫(yī)火神派理論[A];2009上!さ谌龑梅鲫栒搲叻鲫枌W派理論與臨床應用培訓班論文集[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建營;生態(tài)文明視域下的武術發(fā)展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仇賢根;外宣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段鵬;開放的藝術及其教育[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4 王萍;凝視自然的心靈書寫[D];吉林大學;2011年
5 秦浩;中國行政審批模式變革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6 何文毅;新農村建設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實施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7 宋燕;和合學視野下教師合作研修共同體建構的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8 蔡文成;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民主形態(tài)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9 岳彬;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民生建設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10 王文生;國家非公開行使權力的法治[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馮秋珍;教師課堂教學行為與教學智慧的相關性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俞杰;后金融危機下浙江外向型企業(yè)轉型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3 梁靜;漢西數詞對比分析及漢語數詞的西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馮佳娟;哈爾濱市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評價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5 趙瑞粉;《現代漢語詞典》程度副詞配例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田勃;新詞語中的簡縮詞語[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汪玉;當代消費文化對室內環(huán)境設計影響研究[D];浙江農林大學;2010年
8 許倩;《圍城》人物對話言外之意的語用分析[D];湘潭大學;2010年
9 彭崢;《曾國藩全集·書信》謙敬婉詞研究與《謙詞敬詞婉詞詞典》修訂[D];湘潭大學;2010年
10 姚鵬;論我國政府采購程序的完善[D];湘潭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李紅泉;“廢物”不廢——初中《生物》教材中一處錯誤辨析[J];教學與管理;2004年04期
2 羅安民;生物教學與人文教育[J];中學生物教學;2000年04期
3 許傳明,張埴;高中生物新教學大綱特點淺析[J];中學生物教學;1997年06期
4 李玉明;生物教師繼續(xù)教育迫在眉睫[J];生物學教學;1997年05期
5 陳竺;新世紀初的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中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J];生物學教學;2003年02期
6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生物教學大綱[J];生物學通報;1997年01期
7 趙占良;新大綱實驗內容淺析[J];生物學通報;1998年09期
8 周遠清;挑戰(zhàn)重理輕文 推進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融合[J];中國高教研究;2002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安徽省一九八三年生物學科高考試卷的分析[J];生物學雜志;1983年02期
2 周寧君;;關于信息技術與生物課程整合的相關思考[J];資治文摘(管理版);2010年02期
3 王月玲;立足課堂教學 做好高中課改試驗工作[J];生物學通報;2000年04期
4 張廣杰;江蘇省舉行全省中師生物學科教學研究會第7屆年會[J];生物學通報;2001年08期
5 ;生物學科技信息[J];生物學教學;2002年03期
6 周玉榮;生物學科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的實施[J];中學生物教學;2004年11期
7 薛攀皋,季楚卿;我院生物學科技隊伍的建設亟待加強[J];中國科學院院刊;1991年01期
8 ;生物學科技信息[J];生物學教學;2001年10期
9 ;生物學科技信息[J];生物學教學;2002年06期
10 袁建;;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yǎng)的四個教學著力點[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09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賴海元;;新課程實施素質教育生物學科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2 胡京生;謝承紅;;目前國內足球生物學科監(jiān)控方法的運用[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7年
3 楊文峰;;信息技術與生物學科課堂教學的的有效整合[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五卷)[C];2005年
4 楊麗萍;;化學知識在生物學科中的滲透[A];中國化學會關注中國西部地區(qū)中學化學教學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7年
5 張利軍;翟林;許昌淦;;從生物技術學科的融合看綜合性學術期刊的發(fā)展[A];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科技工作者的歷史責任——中國科協(xié)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03年
6 王秀芳;;生物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A];首屆“健康杯”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暨頒獎大會論文集[C];2002年
7 徐愛萍;;系統(tǒng)論在分析生物教材的運用[A];校園文學編輯部寫作教學年會論文集[C];2007年
8 于賢勇;蔡淑惠;陳忠;;雙過氧釩配合物與皮考啉衍生物相互作用的NMR研究[A];第十三屆全國波譜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4年
9 雷生年;;構建教與學的思維模式[A];中國管理科學文獻[C];2008年
10 韋江余;;情景教學在初中生物中的應用[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理科專輯)[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宜都市外國語學校 胡少軍 李芳;[N];學知報;2010年
2 麻江縣麻江中學 宋華榮;[N];貴州民族報;2009年
3 第一百中學 崔志剛;[N];天津教育報;2010年
4 錢霞;[N];伊犁日報(漢);2011年
5 王軍國 林生年;[N];武威日報;2006年
6 本報記者 溫淑敏 通訊員 段磊;[N];天津教育報;2010年
7 蘭州市第五十五中學 李晨霞;[N];甘肅日報;2009年
8 瀘南中學 趙燕;[N];瀘州日報;2008年
9 記者 郝永文;[N];巴音郭楞日報;2010年
10 本報記者 李雪墨;[N];中國高新技術產業(yè)導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黃鶴;初中生物學科探究教學現狀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2 姚寶駿;一般教育環(huán)境下生物學概念形成過程特征及影響因素的實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朱琳;生物學科屬性論[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2 關娟;生物學科思想論[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3 李陽;生物學科在科學教育中的均衡發(fā)展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4 蔡萍;初中生物學科中環(huán)境教育的研究與實踐[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5 謝志東;中學生物學科的德育功能及其實施[D];江西師范大學;2003年
6 沈晴;高中生物教師在學生發(fā)展中的作用[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7 曹麗娟;在生物學科中開發(fā)初中學生多元智能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8 張文娜;初中畢業(yè)生生物學科知識掌握狀況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韓軍;生物學開放性試題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6年
10 賴燕玲;學生學科認知結構的測量與診斷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關鍵詞:生物學科屬性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3679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36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