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留守與非留守青少年疏離感調查研究
本文關鍵詞:農村留守與非留守青少年疏離感調查研究
【摘要】:[目的]疏離感作為一種情緒體驗,對青少年的心理發(fā)展和對社會的理解和融入有著重要的影響。本研究在不同家庭環(huán)境教養(yǎng)中,考察了農村留守與非留守青少年的疏離感特點。[方法]研究采用青少年疏離感問卷,對某市五個縣區(qū)農村中50名留守青少年和50名非留守青少年進行調查問卷,探討農村青少年疏離感的一般特點和兩者之間的差異性。[結果]研究發(fā)現(xiàn)農村青少年的疏離感體驗大致趨同,留守青少年與非留守青少年疏離感因素間存在顯著差異。[結論]在家庭關系中,父母的教育與情感的呵護越缺乏,青少年的社會疏離感和人際疏離感體驗就會越強。
【作者單位】: 河北大學藥學院;河北大學新聞學院;
【基金】:2014年保定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研究青年課題(編號:2014Q031)
【分類號】:B844.2
【正文快照】: 一、研究背景青少年時期是心理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心理特征凸顯的重要時期。隨著社會進步,經濟迅猛發(fā)展,政治表現(xiàn)出多元化態(tài)勢,極大地沖擊了當前人們的心理狀態(tài)。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素質和心理品質決定著青少年的心理、生理和社會功能,進而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因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張進輔,楊東;青少年學生疏離感及其發(fā)展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3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譚靜;楊東;張進輔;;西部漢區(qū)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疏離感狀況研究[J];保健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08年02期
2 李巧巧;滑云龍;張培玉;;農業(yè)高校大學生疏離感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J];河北農業(yè)科學;2010年07期
3 張嘉江;;中學生疏離感自尊及安全感的關系[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4年04期
4 姜永志;白曉麗;;和諧社會視域下蒙古族大學生文化疏離感及特點研究[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4年04期
5 周婉婷;陸運清;韓曉楠;馬麗葉;;大學生疏離感與家庭教養(yǎng)方式的相關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5年03期
6 劉瑤;潘鳳;梁執(zhí)群;;人際交往訓練對衛(wèi)校女生疏離感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5年09期
7 徐知宇;胡雅騏;賈嬋娟;;小學階段學習困難學生學校疏離感特點分析[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06期
8 任菲菲;張景煥;;大學生疏離感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其與自尊的關系[J];青少年研究(山東省團校學報);2012年02期
9 徐夫真;;關于青少年疏離感研究的理論分梳[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10 徐夫真;張文新;;青少年疏離感的特點及其與家庭功能的關系[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王繼玉;大學生孤獨心理的內隱特性及干預研究[D];徐州師范大學;2011年
2 周林;大學生網絡行為偏好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5年
3 倪鳳琨;中學生學校疏離感及其與應對方式的相關研究[D];河南大學;2005年
4 孔祥娜;大學生網絡成癮及其與疏離感關系的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6年
5 徐夫真;青少年疏離感與其家庭功能、同伴接納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孫華平;石家莊市高中生學校疏離感初步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7 張喜琴;太原市大學生網絡成癮的狀況及其與疏離感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曾興智;渝東南少數(shù)民族青少年學生疏離感的調查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9 徐燕;音樂療法對中學生疏離感的干預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10 曹雷;鞍山市高中生網絡成癮及其與疏離感的相關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徐夫真;;關于青少年疏離感研究的理論分梳[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2 楊東,張進輔;大學生疏離感和價值觀關系的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3 饒燕婷,張紅霞,李曉銘;家庭環(huán)境與大學生抑郁和疏離感的關系[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4年01期
4 楊東,吳曉蓉;大學生疏離感的初步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8年03期
5 張進輔,楊東;青少年學生疏離感及其發(fā)展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3年03期
6 楊東,張進輔,黃希庭;青少年學生疏離感的理論構建及量表編制[J];心理學報;2002年04期
7 徐夫真;張文新;張玲玲;;家庭功能對青少年疏離感的影響:有調節(jié)的中介效應[J];心理學報;2009年12期
8 楊東,吳曉蓉;疏離感研究的進展及理論構建[J];心理科學進展;2002年01期
9 方曉義,徐潔,孫莉,張錦濤;家庭功能:理論、影響因素及其與青少年社會適應的關系[J];心理科學進展;2004年04期
10 湯毅暉,黃海,雷良忻;青少年疏離感與家庭功能、人格的關系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4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楊東,吳曉蓉;疏離感研究的進展及理論構建[J];心理科學進展;2002年01期
2 劉曦 ,楊東;漢區(qū)少數(shù)民族學生文化疏離感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4年08期
3 李艷華;程利國;;香港和內地大學生疏離感狀況的比較[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年06期
4 黃海;邱欣紅;;貧困大學生疏離感與主觀幸福感關系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0年01期
5 杜智娟;;大學生人際疏離感的原因與對策分析[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10期
6 陳晨;嵇東海;;網絡疏離感與網絡成癮的關系研究綜述[J];科技資訊;2011年04期
7 雷鵬;陳旭;王雪平;謝德光;;流動兒童疏離感的現(xiàn)狀、成因及干預對策——基于城市兒童的比較研究[J];教育導刊;2011年10期
8 周亞玲;李婧;李煒;;大學生疏離感研究評述[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7期
9 任菲菲;張景煥;;大學生疏離感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其與自尊的關系[J];青少年研究(山東省團校學報);2012年02期
10 雷鵬;瞿斌;陳旭;彭麗娟;鄒榮;;流動兒童疏離感的特點及其與應對方式、學校態(tài)度的關系[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3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羅利爽;方雙虎;;華人留學生的疏離感調查研究[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2 楊東;張進輔;黃希庭;;青少年學生疏離感及其發(fā)展的研究[A];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挑戰(zhàn)與機遇、責任和對策(下冊)[C];2002年
3 楊東;張進輔;;青少年學生疏離感及其發(fā)展的研究[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4 韓笑;姚本先;;中學生學校疏離感及其影響因素研究[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5 楊幫琰;;中學生疏離感及其與社會支持、自我統(tǒng)合的關系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6 胡平;;工作群體疏離感的收入成因及其與幸福感的關系[A];心理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7 姚本先;韓笑;;中學生學校疏離感問卷編制[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8 寇冬泉;;留守兒童學校疏離感與學習幸福感的追蹤研究[A];第十五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9 徐夫真;張文新;王立花;劉曉峰;范琪;孫君;;家庭功能對青少年疏離感的影響:有調節(jié)的中介效應[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徐夫真;張文新;陳英敏;;青少年疏離感與其家庭功能、同伴接納的關系[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5條
1 美宏;為青少年健康成長辦實事[N];中山日報;2007年
2 劉武俊;用法眼解讀社會[N];中國郵政報;2003年
3 許們們,
本文編號:126421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264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