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社會情緒能力培養(yǎng)的初步實踐
本文關鍵詞:初中生社會情緒能力培養(yǎng)的初步實踐
更多相關文章: 初一學生 情緒智力 學校社會行為 社會情緒學習 健全人格
【摘要】:初中生正處于身心迅速發(fā)展的青春期,最易產生情緒困擾和心理問題。近年來,有很多研究發(fā)現(xiàn),我國中學生存在社會能力缺失的現(xiàn)象,且反社會行為增多,學生的情緒智力、情感素質每況愈下。這種現(xiàn)象應該引起進一步的深思與研究,在現(xiàn)行的中學教育模式之下,學生的素質并未得到全面發(fā)展,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也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已有研究證明情緒智力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社會能力、應對壓力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和改善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個體能否成功與快樂的關鍵。但當前的教育仍只注重知識教育,忽略個體社會情緒能力的培養(yǎng)。本研究基于美國社會情緒學習的理論與實踐以及本土健全人格的理論,設計了社會情緒能力培養(yǎng)課程,對中學生進行了情緒智力、社會能力的培養(yǎng)。采用實驗班控制班前后測對照的準實驗設計,考察社會情緒能力培養(yǎng)課程能否提高初中生的情緒智力水平,增強社會能力,并減少反社會行為。本研究以某中學初中一年級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共有兩個班:實驗班48人接受社會情緒能力培養(yǎng)課程,控制班43人不接受任何特殊培訓課程。實驗前后均采用情緒智力量表EIS(情緒知覺、自我情緒管理、他人情緒管理、情緒運用)、學校社會行為量表SSBSi(社會能力、反社會行為)對研究對象進行測量。經過每周一次,共10次的社會情緒能力培養(yǎng)后,結果發(fā)現(xiàn):(1)與控制班學生相比,實驗班學生情緒知覺水平顯著提高。(2)實驗班學生人際技能得到了顯著提高(3)兩個班學生的反社會行為沒有顯著變化。這些結果表明社會情緒能力培養(yǎng)課程可以提高學生的情緒知覺能力,增強學生的人際技能,但對情緒智力、社會能力的其他維度、反社會行為尚無顯著影響。這也提示中學教育應當關注學生社會情緒能力培養(yǎng),與心理健康教育協(xié)同作用,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養(yǎng)成。
【關鍵詞】:初一學生 情緒智力 學校社會行為 社會情緒學習 健全人格
【學位授予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G444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9
- 第1章 文獻綜述9-23
- 1.1 情緒智力的研究概況9-14
- 1.1.1 情緒智力的定義9-10
- 1.1.2 情緒智力的理論與模型10-12
- 1.1.3 情緒智力對其他心理變量的影響12-14
- 1.1.4 我國中學生情緒智力的現(xiàn)狀14
- 1.2 社會能力的研究概況14-16
- 1.2.1 社會能力的定義和理論研究14-16
- 1.2.2 我國中學生社會能力的現(xiàn)狀16
- 1.3 本研究的切入點及理論參考16-23
- 1.3.1 健全人格17-18
- 1.3.2 社會情緒學習18-23
- 第2章 研究意義及問題提出23-25
- 2.1 研究意義23
- 2.1.1 理論意義23
- 2.1.2 現(xiàn)實意義23
- 2.1.3 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處23
- 2.2 問題提出23-25
- 第3章 研究方法25-35
- 3.1 研究設計25
- 3.2 研究對象25-26
- 3.3 研究工具26-29
- 3.3.1 情緒智力量表26
- 3.3.2 學校社會行為量表26-27
- 3.3.3 社會情緒能力培養(yǎng)方案27-29
- 3.4 研究程序29-35
- 3.4.1 問卷施測與被試篩選29
- 3.4.2 實施社會情緒能力培養(yǎng)方案29-30
- 3.4.3 實施后測30
- 3.4.4 數(shù)據(jù)處理30-35
- 第4章 研究結果35-39
- 4.1 兩個班各變量的前測基本描述和比較35-36
- 4.2 社會情緒能力培養(yǎng)后兩個班各變量比較36-39
- 4.2.1 社會情緒能力培養(yǎng)后兩個班在情緒智力上的比較36
- 4.2.2 社會情緒能力培養(yǎng)后兩個班在社會能力上的比較36-37
- 4.2.3 社會情緒能力培養(yǎng)后兩個班在反社會行為上的比較37-39
- 第5章 討論39-43
- 5.1 社會情緒能力培養(yǎng)方案對初中生情緒智力的影響39-40
- 5.2 社會情緒能力培養(yǎng)方案對初中生社會能力的影響40-41
- 5.3 社會情緒能力培養(yǎng)方案對初中生反社會行為的影響41
- 5.4 研究的不足41-42
- 5.5 研究展望42-43
- 參考文獻43-51
- 附錄51-57
- 致謝57-59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科研成果5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石川;;哈爾濱血案:沒有真相就沒有和解[J];觀察與思考;2008年21期
2 唐穎;李龍;;培育積極社會情緒:一個提升社會公眾幸福感的新策略[J];寧夏社會科學;2013年04期
3 王嘉毅;王成軍;;西北貧困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社會情緒的調查與分析[J];甘肅社會科學;2009年04期
4 薛素芬;;當前網絡社會情緒分析[J];新聞愛好者;2011年14期
5 成伯清;;從嫉妒到怨恨——論中國社會情緒氛圍的一個側面[J];理論參考;2012年01期
6 饒咬成;饒丹珍;;農村青年的社會情緒研究[J];鄖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3年01期
7 溫淑春;;當前我國社會情緒的現(xiàn)狀、成因及疏導對策[J];理論與現(xiàn)代化;2013年03期
8 藍新華;;把脈社會情緒,促進社會和諧——基于龍巖市公眾社會情緒的調查與分析[J];閩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年02期
9 夏軍;;直面“社會情緒”——“社會情緒”的定位及其戰(zhàn)略選擇[J];探索與爭鳴;2013年09期
10 計琳;;社會情緒能力影響孩子一生 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原教育部副部長韋鈺[J];上海教育;2013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徐曉坤;王玲玲;錢星;王金晶;周曉林;;社會情緒的神經基礎[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曾莉;社科院開展社會情緒調查[N];湖北日報;2011年
2 冷遠山;要關注“社會情緒反向”背后的社會成因[N];呼和浩特日報(漢);2013年
3 駐蘇記者 朱金龍 實習生 陳雁;未來教育重要的是培養(yǎng)社會情緒能力[N];文匯報;2010年
4 張劍 (學生);不給救護車讓道背后的社會情緒[N];健康報;2012年
5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副研究員、《中國社會心態(tài)研究報告(2012-2013)》主編 王俊秀;關注社會情緒 促進社會認同[N];文匯報;2013年
6 記者 李瑞英;重視“社會情緒反向”[N];光明日報;2013年
7 魏文彪;緣何會出現(xiàn)社會反向情緒[N];中華工商時報;2013年
8 曹林;公眾人物應用理性引導社會情緒[N];長春日報;2013年
9 社會學研究者 張結海;平抑“社會情緒”考驗政府智慧[N];廣州日報;2014年
10 特約評論員 笑蜀;遏制社會情緒極端化和暴戾化從何下手[N];經濟觀察報;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張楊;@人民日報昆明“3·1”暴恐事件微博傳播中的社會情緒研究[D];河北大學;2015年
2 段慧丹;從嫉妒到怨恨:當代中國社會情緒的變遷(1978年—至今)[D];華東師范大學;2014年
3 劉,
本文編號:113187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131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