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藝術體操個人項目難度編排特征與發(fā)展路徑
本文關鍵詞:我國藝術體操個人項目難度編排特征與發(fā)展路徑
更多相關文章: 藝術體操 個人項目 難度編排 發(fā)展路徑 特征
【摘要】:近年來我國藝術體操個人項目得到歷史性的突破,新周期規(guī)則的頒布更是強調了成套動作難度編排是個人項目的制勝根本。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錄像分析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邏輯分析法,對2013版藝術體操評分規(guī)則進行深入研讀,以及其變革對成套動作編排的引領作用進行分析,對2014年藝術體操冠軍賽個人全能決賽前8名運動員圈、球、棒、帶4項共32套成套動作選編進行深入的剖析,并貼合新規(guī)則的變化趨勢,探索我國藝術體操個人運動員成套動作編排所向,充分利用難度編排這一核心要素,拉動個人成套動作極具技術性及藝術性的完美展現(xiàn),共同促進難度價值與完成價值的雙重提升,為我國藝術體操個人項目成套動作編排和訓練提供切實可行的理論參考依據(jù)和科學支撐。研究結果表明:(1)在新周期評分體系的革新下,成套動作難度編排強調了難度結構中身體難度、舞步組合、結合旋轉和拋的動力性動作、器械熟練性的技術分值與藝術價值的雙重重視,同時使難度編排成為難度與完成分值獲取的前提與保障。(2)我國個人項目難度編排特征,身體難度類型與器械技術運用的無個性選取,阻礙了成套動作的風格展現(xiàn);舞步組合中身體與器械選編類型的單一及簡化,制約了其在成套動作中的藝術表達;動力性動作缺乏對拋器械時與接器械時附加標準的運用,降低了成套動作的驚險因素;器械熟練性動作的創(chuàng)編缺乏不平凡因素,造成成套動作中難度編排創(chuàng)新點的匱乏。(3)身體難度的個性化選編,舞步組合的藝術化編排,結合旋轉和拋的動力性動作的高驚險展現(xiàn),器械熟練性的精巧創(chuàng)編是彰顯成套動作風格特色、主題韻味、空間運用和創(chuàng)意靚點的必要途徑,更是保障高分值獲得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藝術體操 個人項目 難度編排 發(fā)展路徑 特征
【學位授予單位】:遼寧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G834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前言8-13
- 1.1 選題依據(jù)8-9
- 1.1.1 我國藝術體操個人項目的急速發(fā)展8
- 1.1.2 成套動作難度編排是個人項目的制勝基礎8-9
- 1.2 選題意義9
- 1.3 文獻綜述9-13
- 1.3.1 國外研究現(xiàn)狀9-10
- 1.3.2 國內研究現(xiàn)狀10-13
- 2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13-14
- 2.1 研究對象13
- 2.2 研究方法13-14
- 2.2.1 文獻資料法13
- 2.2.2 錄像分析法13
- 2.2.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13
- 2.2.4 邏輯分析法13-14
- 3 結果與分析14-30
- 3.1 新規(guī)則難度結構變化引領成套動作難度編排趨勢14-16
- 3.1.1 身體難度是成套動作的核心要素14-15
- 3.1.2 舞步組合是成套動作的藝術化身15
- 3.1.3 動力性動作是成套動作的空間必備15-16
- 3.1.4 器械熟練性動作是成套動作的創(chuàng)新精髓16
- 3.2 我國藝術體操個人項目難度編排的特征分析16-27
- 3.2.1 身體難度編排的特征分析17-20
- 3.2.2 舞步組合編排特征分析20-22
- 3.2.3 動力性動作編排特征分析22-25
- 3.2.4 器械熟練性動作編排特征分析25-27
- 3.3 我國藝術體操個人項目難度編排的發(fā)展路徑27-30
- 3.3.1 個性化的身體難度彰顯成套動作的編排風格27
- 3.3.2 藝術化的舞步組合貼合成套動作的編排主題27-28
- 3.3.3 驚險性的動力性動作豐富成套動作的編排空間28
- 3.3.4 創(chuàng)意性的熟練性動作增添成套動作的編排靚點28-29
- 3.3.5 高規(guī)格的完美動作展現(xiàn)成套動作的編排效果29-30
- 4 結論30-31
- 參考文獻31-33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學術論文情況33-34
- 致謝3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耀東;;對《健康活力健身操成套動作》編排與應用的分析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8年10期
2 鐘茵菲;;技巧啦啦隊成套動作創(chuàng)編的研究[J];運動;2011年13期
3 夏申吾,徐蘭蕙;論我國優(yōu)秀技巧男單運動員成套動作的難度與編排[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1996年02期
4 李秀娟;健美操成套動作教學法的探討[J];四川體育科學;2002年01期
5 李耀祥;楊慧;;第九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三人操決賽中國隊成套動作技術分析[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6 王操惠;閆慧芳;魏旭波;;2006年中國全明星啦啦隊錦標賽技巧啦啦隊冠軍隊伍成套動作分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8年07期
7 王倩倩;楊慧;;第十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女單決賽中國隊與冠軍隊成套動作技術分析[J];內江科技;2009年03期
8 漆亮;;影響技巧啦啦隊成套動作創(chuàng)編的因素分析[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0年10期
9 曹婷玉;;輕器械健美操成套動作創(chuàng)編的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3年06期
10 徐中秋;趙躍哲;;中外優(yōu)秀技巧啦啦隊成套動作對比分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3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李興洋;;國內外單板U型場地滑雪運動員成套動作的對比與分析[A];第十六屆全國運動生物力學學術交流大會(CABS 2013)論文集[C];2013年
2 趙元吉;張祿;;倫敦奧運周期世界男子鞍馬成套動作發(fā)展特征研究[A];2013年全國競技體育科學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13年
3 高揚;高原;;對中國藝術體操隊備戰(zhàn)2008年奧運會集體3圈4棒成套構成的分析[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二)[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王_撳,
本文編號:97133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971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