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體操個人項目圈操帶操中器械拋接技術編排特征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藝術體操個人項目圈操帶操中器械拋接技術編排特征的研究
【摘要】:器械拋接技術作為藝術體操五項器械的共性基本技術之一,是加強身體動作空間運動幅度的手段,是提高動作難度價值和藝術價值的重要橋梁。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錄像分析法和數(shù)理統(tǒng)計法等,以2005版、2009版、2013版藝術體操評分規(guī)則為參考依據(jù),以2008年奧運會、2012年奧運會和2013年藝術體操世錦賽中個人項目圈操和帶操前六名成套動作中器械拋接技術為研究對象?偨Y歸納藝術體操評分規(guī)則關于器械拋接技術的相關規(guī)定,及其在成套動作中的編排特征,以期豐富藝術體操器械拋接技術方面的理論研究。通過研究得出以下結論:1近三版規(guī)則關于器械拋接技術規(guī)則條款的變化:規(guī)則中對器械拋接技術的評分價值歸屬逐漸上升至難度價值評分,評價標準越來越明確,使得教練員運動員能夠更加深刻理解器械拋接技術完成標準。2圈操帶操中器械拋接技術結合身體難度動作的特征:結合高難的跳躍類難度動作,是展現(xiàn)運動員高超技術水平的重要途徑。編排時根據(jù)不同器械特點合理設置結合身體難度動作的拋接位置,保證拋接技術的安全性與穩(wěn)定性。3圈操帶操中器械拋接技術結合動力性旋轉動作的特征:整體發(fā)展趨向在拋接技術中結合含有多軸旋轉或多面改變的混合動力性旋轉動作,增加了拋接技術的復雜性,體現(xiàn)編排者在進行器械拋接技術編排時的銳意創(chuàng)新精神。4圈操帶操中器械拋接技術結合其他熟練性標準的特征:器械拋接技術中存在熟練性標準應用失衡的現(xiàn)象;編排中側重于接的動作結合熟練性標準較多,表明運動員敢于完成具有扣分風險的接的動作,提高其難度價值更能體現(xiàn)人與器械緊密的關系。5圈操帶操中器械拋接技術在成套動作中應用特征:器械拋接技術均在結束造型中的應用較高,有利于形成“驚、險”性壓軸!耙-難”連接的拋接技術在圈操和帶操中廣泛應用,為完成高質量高難度動作做好穩(wěn)定性鋪墊!耙-易”連接的拋接技術逐漸增強,豐富了成套動作器械的使用,在編排中具有較強的實效性。
【關鍵詞】:藝術體操 個人項目 拋接技術 編排特征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體育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G834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1 前言11-13
- 1.1 選題依據(jù)11-12
- 1.2 研究目的與意義12-13
- 2 文獻綜述13-20
- 2.1 藝術體操器械拋接技術的內涵13-14
- 2.2 對藝術體操項目評分規(guī)則的研究14-15
- 2.3 對藝術體操器械拋接技術的研究15-17
- 2.4 其他競技項目關于拋接技術的研究17-19
- 2.5 小結19-20
- 3 研究對象與方法20-22
- 3.1 研究對象20
- 3.2 研究方法20-22
- 3.2.1 文獻資料法20
- 3.2.2 錄像分析法20-21
- 3.2.3 專家訪談法21
- 3.2.4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21-22
- 4 結果與分析22-56
- 4.1 近三版藝術體操評分規(guī)則關于器械拋接技術的相關規(guī)則變化22-29
- 4.1.1 近三版評分規(guī)則中關于個人項目的規(guī)則變化22-25
- 4.1.2 近三版評分規(guī)則中關于器械拋接技術的規(guī)則變化25-28
- 4.1.3 小結28-29
- 4.2 2008年奧運會個人項目圈操帶操中器械拋接技術的編排特點29-36
- 4.2.1 器械拋接技術結合身體難度動作的編排特點29-30
- 4.2.2 器械拋接技術結合動力性旋轉動作的編排特點30-31
- 4.2.3 器械拋接技術結合其他熟練性標準的編排特點31-33
- 4.2.4 器械拋接技術在成套動作中的應用特點33-35
- 4.2.5 特點小結35-36
- 4.3 2012年奧運會個人項目圈操帶操中器械拋接技術的編排特點36-41
- 4.3.1 器械拋接技術結合身體難度動作的編排特點36-37
- 4.3.2 器械拋接技術結合動力性旋轉動作的編排特點37-38
- 4.3.3 器械拋接技術結合其他熟練性標準的編排特點38-39
- 4.3.4 器械拋接技術在成套動作中的應用特點39-40
- 4.3.5 特點小結40-41
- 4.4 2013年世錦賽個人項目圈操帶操中器械拋接技術的編排特點41-46
- 4.4.1 器械拋接技術結合身體難度動作的編排特點41-42
- 4.4.2 器械拋接技術結合動力性旋轉動作的編排特點42-43
- 4.4.3 器械拋接技術結合其他熟練性標準的編排特點43-44
- 4.4.4 器械拋接技術在成套動作中的應用特點44-45
- 4.4.5 特點小結45-46
- 4.5 藝術體操個人項目圈操帶操成套動作中器械拋接技術編排特征46-54
- 4.5.1 器械拋接技術結合身體難度動作的編排特征46-48
- 4.5.2 器械拋接技術結合動力性旋轉動作的編排特征48-50
- 4.5.3 器械拋接技術結合其他熟練性標準的編排特征50-52
- 4.5.4 器械拋接技術在成套動作中的應用特征52-54
- 4.6 器械拋接技術編排水平的主要影響因素54-55
- 4.6.1 藝術體操評分規(guī)則對器械拋接技術編排的影響54
- 4.6.2 編排的藝術性與創(chuàng)新性對器械拋接技術編排的影響54
- 4.6.3 器械拋接技術的特異性特點對編排的影響54-55
- 4.7 成套動作中器械拋接技術編排的發(fā)展趨勢55-56
- 5 結論與建議56-58
- 5.1 結論56-57
- 5.2 建議57-58
- 致謝58-59
- 參考文獻59-62
- 附錄62-63
- 個人簡歷 在讀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與研究成果6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倪旭芬;國際藝術體操規(guī)則在個人項目動作編排上的變化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2 刁在箴;尚迎秋;夏燕飛;;基于規(guī)則演變的藝術體操成套編排新思路[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年08期
3 黃俊亞;謝穎;夏燕飛;白梅;王連起;;藝術體操成套動作編排應用模式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年05期
4 白梅;王連起;;藝術體操成套編排中器械的拋接與應用[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年S1期
5 李先雄;楊芳;李艷翎;;2010年世界健美操錦標賽男單項目過渡與連接動作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年12期
6 許潔;;提高我國競技性藝術體操拋接器械穩(wěn)定性的探討[J];體育教學;1993年01期
7 鄺麗,,魏小雯;藝術體操集體操運動空間層次的劃分及編排的運用[J];福建體育科技;1995年02期
8 王光鳳;;從“難、美”分析競技健美操與藝術體操的專項特征[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8年S1期
9 陸保鐘 ,姜桂萍 ,紀仲秋;藝術體操球操拋接動作的運動分析——關于拋球踹燕、平轉踹燕、跨跳踹燕接球動作的分析[J];北京體育學院學報;1989年02期
10 湯炎章;我國技巧男子四人的現(xiàn)狀分析與發(fā)展對策[J];安徽體育科技;1995年03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王立清;從規(guī)則的演變特征探尋我國藝術體操個人項目發(fā)展思路[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2 陳安勇;競技健美操成套動作中過渡與連接動作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3 李曉麗;競技健美操三人操托舉動作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于暉;藝術體操項目制勝規(guī)律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2年
5 賈配芹;2005-2016年藝術體操評分規(guī)則變化的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13年
本文編號:89496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894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