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運動對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及神經興奮性的影響研究
本文關鍵詞:太極拳運動對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及神經興奮性的影響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太極拳 腦卒中患者 運動功能 生存質量 神經興奮性
【摘要】:研究目的:腦卒中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見病與多發(fā)病,其發(fā)病后往往會給患者留下諸多運動功能障礙,因此,腦卒中后運動功能的康復效果顯得極其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討太極拳運動對腦卒中患者平衡、單腳站立、步行及食指敲擊運動功能的康復效果,并進一步通過經顱磁刺激(TMS)來觀察太極拳練習前后大腦運動中樞神經興奮性的變化,以期揭示太極拳對腦卒中患者的康復效果及神經可塑性機制,為腦卒中患者的運動康復治療提供理論和方法依據(jù),對中國傳統(tǒng)體育項目太極拳的科學推廣具有理論和應用價值。研究對象與方法:自2014年12月—2015年2月,將通過中國人民解放軍411醫(yī)院招募符合要求的16例腦卒中患者作為實驗對象,隨機分為太極拳組(實驗組),傳統(tǒng)康復組(對照組),實驗組8人,對照組8人。兩組均按照實驗方案進行為期6個月的運動干預,每周2次(實驗組1次集中練習,1次患者家中練習;對照組2次均在家中練習),每次60min。在運動過程中進行運動強度的現(xiàn)場監(jiān)控,控制在40%-60%的靶心率,佩戴心率表,實時監(jiān)控運動心率。實驗前后運動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時間限制的站起和行走TUGT、單腳站立、手食指輕叩DFTT進行測試評價,生存質量采用SF-36量表進行評分,神經興奮性采用經顱磁刺激TMS手背部肌肉運動誘發(fā)電位振幅來評價。采用Excel建立數(shù)據(jù)庫,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完成統(tǒng)計分析。受試者的一般情況和各功能參數(shù)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當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時,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組間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時,采用非參數(shù)檢驗。研究結果:1.生存質量6個月運動干預之后,實驗組生存質量得分實驗前后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實驗前后健康變化比較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對照組生存質量與健康變化得分實驗前后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生存質量實驗前后得分組間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實驗前,健康變化得分組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實驗后得分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且實驗組好于對照組。2.運動功能測試各項指標(1)平衡能力方面,6個月運動干預之后,兩組Berg平衡量表評分實驗前后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而對照組練習后卻比練習前有所降低;實驗前組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實驗后組間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且實驗組得分高于對照組。實驗組單腳站立時間實驗前后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但對照組前后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實驗前后組間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2)步行能力方面,實驗組TUGT時間前后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但對照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實驗前后在TUGT時間比較上組間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3)食指敲擊能力方面。實驗組患側DFTT測試實驗前后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健側有顯著性差異(p0.05);對照組患側與健側DFTT測試實驗前后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患側與健側DFTT測試實驗前后組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3.神經興奮性(1)患側:6個月運動干預之后,實驗組練習12周后與練習前、練習24周后與練習前相比患側手背部肌肉運動誘發(fā)電位振幅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練習24周后與12周后相比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對照組練習12周后與練習前、練習24周后與12周后、練習24周后與練習前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患側手背部肌肉運動誘發(fā)電位振幅在練習前、練習12周后、練習24周后組間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2)健側:6個月運動干預之后,實驗組練習12周后與練習前、練習24周后與12周后、練習24周后與練習前相比健側手背部肌肉運動誘發(fā)電位振幅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對照組練習12周后與練習前、練習24周后與12周后、練習24周后與練習前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健側手背部肌肉運動誘發(fā)電位振幅在練習前、練習12周后組間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練習24周后組間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1.6個月太極拳練習對腦卒中患者總體健康變化具有明顯的改善作用,但對總體生存質量的提高不明顯。2.6個月太極拳練習能有效的改善腦卒中患者的運動功能,主要表現(xiàn)為:太極拳練習顯著提高了腦卒中患者的平衡能力、步行速度、單腳站立能力及食指敲擊速度。3.6個月太極拳練習對腦卒中患者健側和患側肌肉運動誘發(fā)電位振幅均有顯著的增加,能有效的改善其神經興奮性。
【關鍵詞】:太極拳 腦卒中患者 運動功能 生存質量 神經興奮性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體育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G852.11;R277.7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9
- 中英文縮略詞對照9-12
- 1 前言12-13
- 1.1 研究背景12-13
- 1.2 研究目的13
- 2 文獻綜述13-21
- 2.1 腦卒中概述13-14
- 2.1.1 腦卒中的概念13
- 2.1.2 分類13
- 2.1.3 癥狀和體征13-14
- 2.2. 腦卒中的非藥物療法14-18
- 2.2.1 中醫(yī)推拿針刺方面14
- 2.2.2 平衡儀方面14
- 2.2.3 經顱磁刺激方面14
- 2.2.4 運動療法方面14-18
- 2.3. 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評價方法的相關研究18-19
- 2.3.1 量表評定方面18
- 2.3.2 儀器評定方面18-19
- 2.3.3 功能性測試方面19
- 2.4. 腦卒中與神經可塑性的相關研究19-21
- 2.4.1 腦卒中的神經可塑性研究19-20
- 2.4.2 運動干預與腦卒中神經可塑性的研究20
- 2.4.3 太極拳對腦卒中患者的神經可塑性研究20-21
- 2.5 小結21
- 3 研究對象和方法21-29
- 3.1 研究對象21-22
- 3.1.1 病例來源21
- 3.1.2 診斷標準21
- 3.1.3 納入標準21
- 3.1.4 排除標準21-22
- 3.1.5 終止標準22
- 3.1.6 剔除標準22
- 3.2 研究方法22-29
- 3.2.1 文獻資料法22
- 3.2.2 專家訪談法22-23
- 3.2.3 實驗法23-28
- 3.2.4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28-29
- 4 研究結果29-36
- 4.1 受試者基本情況比較29-30
- 4.2 腦卒中患者生存質量測試結果30-31
- 4.3 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測試結果31-35
- 4.3.1 腦卒中患者平衡能力測試結果31-32
- 4.3.2 腦卒中患者步行能力測試結果32-33
- 4.3.3 腦卒中患者單腳站立能力測試結果33
- 4.3.4 腦卒中患者食指運動能力測試結果33-35
- 4.4 腦卒中患者神經興奮性測試結果35-36
- 5 討論與分析36-42
- 5.1 腦卒中患者基本情況及臨床資料特征分析36-37
- 5.2 太極拳運動對腦卒中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分析37
- 5.3 太極拳運動對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的影響分析37-40
- 5.3.1 太極拳運動對腦卒中患者平衡能力的影響分析37-39
- 5.3.2 太極拳運動對腦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響分析39-40
- 5.3.3 太極拳運動對腦卒中患者FTT次數(shù)的影響分析40
- 5.4 太極拳運動對腦卒中患者大腦神經興奮性的影響分析40-42
- 6 研究總結42-43
- 6.1 結論42
- 6.2 研究不足與展望42-43
- 7 致謝43-44
- 8 參考文獻44-48
- 9 附錄48-56
- 附錄一 Berg平衡量表48-51
- 附錄二 SF-36生活質量調查表51-54
- 附錄三 簡易智能精神狀態(tài)量表(MMSE)54-55
- 附錄四 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55
- 附錄五 實驗相關圖片55-56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孟冬婭,胡曉芳;入院時的功能狀態(tài)對腦卒中康復后功能改變的影響[J];現(xiàn)代康復;2001年19期
2 ;精選目次:腦卒中[J];現(xiàn)代康復;2001年23期
3 王茂斌;腦卒中康復研究的進展[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1年05期
4 李紅玲;小組治療改善腦卒中康復時間利用[J];國外醫(yī)學(物理醫(yī)學與康復學分冊);2003年01期
5 賈子善;;努力探索腦卒中康復的最佳環(huán)境[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7年07期
6 李德運;;全面推進我國腦卒中康復工作的發(fā)展——在2009全國腦卒中康復治療論壇上的講話[J];中國民康醫(yī)學;2009年22期
7 王贊麗;趙岳;;腦卒中照顧者綜合照顧能力與照顧壓力的相關性分析[J];護理研究;2012年08期
8 白玉書;腦卒中后運動功能的康復與醫(yī)療[J];河北醫(yī)學;1998年01期
9 徐隆紹;腦卒中康復訓練的誤區(qū)[J];長壽;2005年07期
10 李金波;;腦卒中康復四步走[J];人人健康;2012年1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靳佩君;;老年腦卒中康復期綜合護理措施[A];全國護理行政管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5年
2 張佐佳;;幼兒腦卒中康復問題探討[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第二屆全國康復治療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1999年
3 陳君;顏驊;李澤兵;林岳軍;王青青;陳冬冬;;社區(qū)腦卒中患者的功能狀況調查[A];繼往開來 與時俱進——2003年康復醫(yī)學發(fā)展論壇暨慶祝中國康復醫(yī)學會成立20周年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3年
4 張通;;從深度和廣度兩個層面開展我國的腦卒中康復工作[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第五次全國老年康復學術大會上海市康復醫(yī)學會成立20周年暨老年康復診療提高班論文匯編[C];2008年
5 賈子善;;虛擬情景訓練在腦卒中康復中的應用[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第十四次腦血管病康復學術會議暨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第九次養(yǎng)生康復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6 朱毅;;運動控制在腦卒中康復治療中應用[A];2012中國康復醫(yī)學會實用康復論壇暨運動康復新理念培訓班資料匯編[C];2012年
7 仰唯棟;;對腦卒中患者家屬提供康復支持的意義[A];2013浙江省物理醫(yī)學與康復學學術年會暨第八屆浙江省康復醫(yī)學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3年
8 肖洪波;陳瑞全;朱宗俊;羅金發(fā);楊俊杰;;早期運用促通技術對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療效[A];第六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養(yǎng)生學與康復醫(yī)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9 ;中國腦卒中康復治療指南[A];第二屆中西醫(yī)結合腦病診治新進展高級研討班專家講義及論文匯編[C];2010年
10 張曙光;;腦卒中康復療效觀察[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全國運動療法學術會議暨心腦血管病康復研討班論文匯編[C];200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湖北省襄陽市中醫(yī)醫(yī)院 李麗 唐漢平;腦卒中康復8原則[N];中國中醫(yī)藥報;2013年
2 張通 鈕竹;腦卒中:治療+康復訓練最經濟[N];健康報;2003年
3 本報特約記者 陳亞偉;腦卒中康復可用“強制法”[N];保健時報;2007年
4 王雪飛;我國腦卒中康復模式與國際接軌[N];健康報;2004年
5 健康時報特約專家 董艷娟;腦卒中康復要放手[N];健康時報;2005年
6 陳漢橋;中醫(yī)治療腦卒中有突破[N];健康報;2002年
7 胡曉震 本報記者 葉青;腦卒中后如何防骨折[N];沈陽日報;2010年
8 健康時報記者 鄭帆影;中美康復差距在哪里?[N];健康時報;2012年
9 健康時報實習記者 馬淑燕 韋川南 特約記者 陳亞偉;卒中康復上好四節(jié)課[N];健康時報;2012年
10 張皓;腦卒中康復要面面俱到(上)[N];健康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劉華;新華社區(qū)腦卒中的疾病負擔及人群防治干預策略的經濟學評價[D];復旦大學;2008年
2 錢春榮;腦卒中患者延續(xù)護理方案的建立和效果評價[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1年
3 陸敏;運動訓練與電針治療對腦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經可塑性和腦卒中患者功能改善的作用[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小炫;中文版簡易智能精神狀態(tài)檢查量表在腦卒中患者中的信效度初步研究[D];福建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2 陳善佳;腦卒中簡明型ICF核心分類量表在康復臨床的應用研究[D];福建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3 劉麗娟;腦卒中患者膝關節(jié)肌肉功能對運動功能影響的相關性研究[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5年
4 李靜;延續(xù)護理對腦卒中患者功能康復的影響[D];華北理工大學;2015年
5 周琳;公共政策視角下腦卒中社區(qū)管理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6 王佳琪;腦卒中患者坐起雙側下肢的動力學及表面肌電特征分析[D];上海體育學院;2015年
7 劉曼;我國腦卒中延續(xù)性護理干預效果的系統(tǒng)評價[D];遼寧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8 劉玨;兩種軀干控制訓練對早期腦卒中患者康復療效影響的對比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5年
9 馮紅霞;益陽灸對腦卒中后上肢痙攣狀態(tài)的臨床療效觀察[D];河南中醫(yī)學院;2015年
10 馬波;腦卒中患者延續(xù)性護理服務需求現(xiàn)狀及效果評價[D];吉林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79113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791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