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殘疾人競技田徑運動發(fā)展現(xiàn)狀與訓練基地建設研究
本文關鍵詞:河南省殘疾人競技田徑運動發(fā)展現(xiàn)狀與訓練基地建設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河南省 殘疾人 競技田徑 現(xiàn)狀 基地建設
【摘要】:在無障礙設施不完善的情況下,1960年舉辦的羅馬殘疾人奧運會進行的非常順利,得到了社會各方面的關注。隨著我國殘疾人經體育的水平不斷提高,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后我國殘疾人競技體育的關注度出現(xiàn)了新高潮,特別是殘疾人田徑項目成了奪金大項,關于殘疾人體育的調查研究也隨之上升到了一個新階段,同時,專門的殘疾人體育研究中心成立,地點設在北京體育大學。殘疾人體育作為我國體育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比賽過程還是競賽目的,殘疾人參與競技體育的競技精神都有著強烈的吸引力。良好的訓練基地保障是殘疾人運動水平提高的最基本前提,因此訓練基地的建設和完善也至關重要,河南省殘疾人訓練基地依托于鄭州大學,2014年完成揭牌儀式但基地的各項設施還需進一步建設完善。在國家殘疾人體育強大的背景下,近年來河南省殘疾人競技田徑運動的發(fā)展水平縱向比較逐漸上升,但橫向比較水平還處于中下層,因此本文依據(jù)河南省殘疾人田徑代表隊參加2014年全國殘疾人田徑錦標賽、第八、九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參賽等各項情況和訓練基地發(fā)展狀況,采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等研究方法進行調查研究,為河南省殘疾人競技田徑運動水平的提高以及河南省殘疾殘疾人訓練基地能進一步完善提供理論依據(jù)。1、得出河南省殘疾人競技田徑水平落后的原因有:(1)河南省殘疾人競技田徑運動后備力量薄弱,對訓練、選拔、培養(yǎng)基層和年輕隊員的重視度不夠,導致項目成績的不平衡。(2)河南省殘疾人運田徑動員文化水平偏低,需要繼續(xù)深造再學習的機會。(3)河南省殘疾人田徑隊專職教練員人數(shù)不足,教練員學歷、職稱結構沒有達到最佳水平,專業(yè)水平一般,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運動隊成績的提高。(4)政府支持力度不斷加強,資金投入力度不斷加大,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殘疾人訓練基地的發(fā)展,但是社會的關注度不高。(5)河南省殘疾人訓練基地掛牌成立,為河南省殘疾人體育的發(fā)展增添新助力。(6)河南省殘疾人田徑隊缺少合理的膳食、科學的恢復手段。2、得出改善河南省殘疾人競技田徑水平的策略有:(1)加大后備力量的培養(yǎng),多渠道多層次培養(yǎng)人才。(2)為運動員創(chuàng)造學習的環(huán)境與機會,設置期刊閱覽室,到大學課堂聽課等,鼓勵運動員繼續(xù)學業(yè)。(3)加強教練員的隊伍建設,提高教練員的整體水平。(4)向社會公開殘疾人運動會,提高社會各界對殘疾人體育的關注度。運動會之前大力宣傳(墻報、標語、視頻等),為社會群眾提供免費觀看的機會等。(5)河南省殘疾人訓練基地依托于設施齊全的鄭州大學,但是在無障礙實施上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和發(fā)展。(6)提高恢復、營養(yǎng)的科學性、系統(tǒng)性。
【關鍵詞】:河南省 殘疾人 競技田徑 現(xiàn)狀 基地建設
【學位授予單位】: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G82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前言12-20
- 第一節(jié) 選題依據(jù)12-13
- 第二節(jié) 研究的目的與意義13
- 一 研究目的13
- 二 研究意義13
- 第三節(jié) 文獻綜述13-18
- 一 國外相關文獻研究13-15
- 二 國內相關文獻研究15-17
- 三 殘疾人體育訓練基地相關研究17-18
- 第四節(jié) 研究對象與方法18-20
- 一 研究對象18
- 二 研究方法18-20
- 第二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20-38
- 第一節(jié) 相關概念界定20-21
- 一 殘疾人20
- 二 競技體育20-21
- 第二節(jié) 殘疾人競技體育與訓練基地建設發(fā)展現(xiàn)狀21-38
- 一 我國殘疾人競技體育的發(fā)展現(xiàn)狀21-23
- 二 我國殘疾人田徑項目的發(fā)展現(xiàn)狀23
- 三 我國殘疾人體育訓練基地建設發(fā)展現(xiàn)狀23
- 四 河南省殘疾人田徑項目與體育訓練基地建設發(fā)展現(xiàn)狀23-38
- 第三章 結論與建議38-40
- 第一節(jié) 結論38
- 第二節(jié) 建議38-40
- 參考文獻40-42
- 附錄42-45
- 個人簡歷、在校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及研究成果45-47
- 致謝47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金蓉;日本殘疾人體育活動動向初探[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4年01期
2 歐陽彪;試論體彩劃撥資金用于殘疾人體育[J];中國殘疾人;2004年03期
3 張繼波,陳寧;影響我國殘疾人大眾體育開展因素的分析[J];遼寧體育科技;2005年03期
4 姜振;;殘疾人體育特點的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5年S1期
5 周芳;我國殘疾人體育發(fā)展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浙江體育科學;2005年01期
6 王洲;李登光;張偉;魏曉蕓;;論新時期加速發(fā)展我國殘疾人體育事業(yè)[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7 耿琳;;和諧社會中的殘疾人體育事業(yè)[J];中國殘疾人;2006年10期
8 王維;王健;;我國城市殘疾人體育生活方式調查[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6年10期
9 李荀;;殘疾人體育研究述評[J];南方論刊;2006年12期
10 張軍獻;談卿;;近二十年來我國殘疾人體育研究述評[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穎;;和諧社會視野下發(fā)展我國殘疾人體育事業(yè)的建議[A];全民健身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梁鴻君;;發(fā)展殘疾人事業(yè) 促進全面小康社會建設[A];北海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3 ;中國殘疾人體育協(xié)會副主席王智鈞同志在會議上的講話[A];殘疾人體育研究——首屆全國殘疾人體育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選編[C];2004年
4 周登嵩;;首屆全國殘疾人體育科學學術會議評委會述評[A];殘疾人體育研究——首屆全國殘疾人體育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選編[C];2004年
5 朱衛(wèi)東;李文輝;;江蘇省殘疾人體育教育的現(xiàn)狀調查及對策研究[A];殘疾人體育研究——首屆全國殘疾人體育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選編[C];2004年
6 韓松;李偉一;;論殘疾人體育的功能[A];殘疾人體育研究——首屆全國殘疾人體育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選編[C];2004年
7 田軍誼;鐘瓊;;全民健身與發(fā)展殘疾人體育事業(yè)[A];殘疾人體育研究——首屆全國殘疾人體育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選編[C];2004年
8 陳適暉;;殘疾人體育在中國的發(fā)展及師資培訓[A];殘疾人體育研究——首屆全國殘疾人體育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選編[C];2004年
9 喻晶;趙世勇;;我國殘疾人乒乓球運動開展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A];全民健身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10 王占坤;;社會排斥視域下我國殘疾人體育權益缺失研究[A];全民健身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盛若蔚;充分尊重和維護殘疾人權益 扎扎實實為殘疾人辦好事解難事[N];人民日報;2005年
2 劉廣 周宗欣;中國殘疾人體育要跟上世界潮流[N];人民政協(xié)報;2000年
3 ;安徽省優(yōu)待扶助殘疾人規(guī)定[N];安徽日報;2007年
4 侯莎莎;本市百分之三十殘疾人得到不同程度康復[N];北京日報;2007年
5 記者 劉培現(xiàn);本市殘疾人事業(yè)取得長足進展[N];大同日報;2006年
6 記者 馬波;全國殘疾人體育科學學術會議召開[N];科技日報;2007年
7 記者 王志起;殘疾人事業(yè)亮點頻頻[N];秦皇島日報;2007年
8 潘躍;努力為殘疾人辦實事解難事 推動殘疾人事業(yè)又好又快發(fā)展[N];人民日報;2007年
9 ;廣泛深入開展殘疾人體育活動進一步推動殘疾人事業(yè)發(fā)展[N];人民日報;2007年
10 本報評論員;讓殘疾人事業(yè)與全面小康建設同步推進[N];新華日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吳卅;美國殘疾人體育組織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3年
2 魏曉梅;中美殘疾人體育現(xiàn)狀比較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永風;殘疾人體育權利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2 劉洋;我國殘疾人體育研究發(fā)展的初步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9年
3 黃高偉;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4 殷振江;常州市殘疾人全面小康指標體系之建立與發(fā)展思路探討[D];南京林業(yè)大學;2007年
5 賈永朝;高校開展殘疾人體育志愿服務培訓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席宇;吉林省三城市殘疾人體育健身活動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吉林體育學院;2011年
7 崔峰;山西省殘疾人體育健身狀況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3年
8 徐敏;殘疾人體育志愿者心理耗竭成因和對策[D];福建師范大學;2015年
9 王靖周;資源配置視角下福建省殘疾人“福樂健身站”運行模式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5年
10 王秀麗;我國殘疾人體育權益保障法律制度的歷史演變與發(fā)展[D];福建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75215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752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