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滑冰短距離項目運動員年度訓練周期負荷量與運動性疲勞關系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8-07 21:13
研究目的:探討速度滑冰短距離項目運動員年度訓練周期負荷量與運動性疲勞(生理疲勞和心理疲勞)的關系,同時進一步探究生理疲勞與心理疲勞之間的關系。研究方法:研究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測試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等方法完成本研究。被試人員為某隊速滑運動員,選取短距離組(其中男生3人,女生3人)運動員等級均為國家級健將及國家一級運動員,訓練年限四年以上的現(xiàn)役速度滑冰運動員,作為被試對象。結果:1.年度訓練周期負荷量與生理疲勞的關系。年度訓練周期生理疲勞血尿素與輪滑上冰距離呈極顯著相關關系(r=0.355,P<0.01);血尿素水平與力量訓練呈顯著正相關關系(r=0.300,P<0.05);年度訓練周期生理疲勞血紅蛋白值與各項訓練量無顯著相關關系(r=-0.002,P>0.05;r=-0.008,P>0.05;r=-0.44,P>0.05);年度訓練周期中不同階段負荷量與生理疲勞血尿素水平之間的差異性檢驗中的疲勞期與非疲勞期累計力量訓練存在顯著性差異(t=-2.938,P<0.01),疲勞期運動員累計力量訓練量明顯高于非疲勞期;年度訓練周期中不同階段負荷量與生理疲...
【文章頁數(shù)】:5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1.2.1 選題目的
1.2.2 選題意義
2.文獻綜述
2.1 相關概念界定
2.1.1 速度滑冰短距離項目
2.1.2 速度滑冰短距離項目年度訓練周期
2.1.3 短距離速滑年度訓練周期負荷量的概念
2.1.4 運動性疲勞
2.1.5 運動性疲勞的測試方法
2.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2.2.1 短距離速度滑冰年度訓練周期的現(xiàn)狀
2.2.2 速度滑冰短距離項目負荷量的現(xiàn)狀
2.2.3 運動性疲勞研究的現(xiàn)狀
2.2.4 現(xiàn)狀總結
3.研究對象與方法
3.1 研究對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獻資料法
3.2.2 問卷調查法
3.2.3 測試法
3.2.4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4.研究結果
4.1 年度訓練周期訓練負荷量結果
4.1.1 年度訓練周期訓練負荷量總體情況
4.1.2 年度訓練周期不同階段訓練負荷量結果
4.2 年度訓練周期運動員生理疲勞結果
4.2.1 年度訓練周期血紅蛋白水平總體情況
4.2.2 年度訓練周期不同訓練階段血紅蛋白水平
4.2.3 年度訓練周期血尿素水平總體情況
4.2.4 年度訓練周期不同訓練階段血尿素水平
4.2.5 年度訓練周期血清肌酸激酶水平總體情況
4.2.6 年度訓練周期不同訓練階段血清肌酸激酶水平
4.3 年度訓練周期運動員心理疲勞結果
4.3.1 年度訓練周期運動員心理疲勞總體情況
4.3.2 年度訓練周期不同訓練階段心理疲勞水平
4.4 年度訓練周期負荷量與生理疲勞的關系
4.4.1 年度訓練周期負荷量與生理疲勞的關系
4.4.2 年度訓練周期中不同階段負荷量與生理疲勞特點分析
4.5 年度訓練周期負荷量與心理疲勞的關系
4.5.1 年度訓練周期負荷量與心理疲勞程度的關系分析
4.5.2 年度周期訓練不同階段負荷量與心理疲勞特點分析
4.6 運動性生理疲勞與心理疲勞的關系
5.分析與討論
5.1 年度訓練周期負荷量與生理疲勞的關系
5.2 年度訓練周期負荷量與心理疲勞的關系
5.3 生理疲勞與心理疲勞的關系
6.結論與建議
6.1 結論
6.2 建議
參考文獻
致謝
附錄一
附錄二
個人簡歷及在學期間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8周有氧水上劃艇訓練對賽艇運動員某些血液生化指標的影響[J]. 馬濤,高炳宏,李濤. 中國應用生理學雜志. 2019(01)
[2]高水平籃球運動員應對自我效能對其賽前焦慮和心理疲勞的影響[J]. 呂旭濤,李巧靈,劉康昱.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2018(11)
[3]青少年速滑運動員身體機能評價與運動成績的關聯(lián)性研究[J]. 李洪亮,劉俊一. 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 2017(01)
[4]古典式摔跤疲勞產(chǎn)生原因和力量訓練方法[J]. 苗秀波. 青少年體育. 2016(04)
[5]傳統(tǒng)周期訓練理論與板塊周期訓練理論的分野與整合[J]. 何飛霞,李端英. 當代體育科技. 2015(36)
[6]運動訓練長期計劃模式的發(fā)展——從經(jīng)典訓練分期理論到“板塊”訓練分期理論[J]. 陳小平. 體育科學. 2016(02)
[7]大學生網(wǎng)球運動員心理疲勞和運動成績關系研究[J]. 王宏,李佳薇.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 2015(06)
[8]對中樞與外周運動性疲勞的再認識[J]. 田峰.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5(42)
[9]1980年以來我國競技心理研究熱點的計量學述評[J]. 劉建秀,林嶺,張燕,李克雪,邱文豪. 體育科學. 2015(07)
[10]射擊運動員心理疲勞與完美主義、訓練比賽滿意感的相關研究[J]. 陳偉源,盧賽軍. 貴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06)
博士論文
[1]中韓速度滑冰短距離項目專項體能訓練的比較研究[D]. 盧卓.東北師范大學 2017
[2]燕麥β-葡聚糖的體內代謝和抗運動疲勞作用機制研究[D]. 徐超.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3
[3]運動性疲勞腦功能變化的fMRI研究[D]. 包大鵬.北京體育大學 2012
[4]降鈣素基因相關肽對大鼠運動性疲勞的影響研究[D]. 郭文.中南大學 2010
[5]脊髓5-HT系統(tǒng)在運動性疲勞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D]. 徐傳香.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 2008
[6]運動性疲勞所致學習記憶能力改變的證候特點及分子生物學機制[D]. 張蓉.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2008
[7]我國優(yōu)秀短距離速滑運動員體能訓練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 陳月亮.上海體育學院 2008
[8]運動性心理疲勞的概念模型、多維檢測、影響因素及干預措施[D]. 林嶺.北京體育大學 2006
[9]高水平運動員年度周期的項群特征[D]. 鄭曉鴻.北京體育大學 2003
[10]蘋果酸低聚糖飲料抗運動性疲勞的代謝機制研究[D]. 邱俊強.北京體育大學 2002
碩士論文
[1]四葉參水提物對運動性疲勞大鼠骨骼肌AMPK/PGC-1α通路表達的影響[D]. 王小飛.湖北民族學院 2018
[2]對高妮備戰(zhàn)第十三屆全運會賽前訓練負荷安排研究[D]. 高妮.西安體育學院 2018
[3]我國優(yōu)秀女子鐵餅運動員2015年冬訓期間生理生化指標變化特征與訓練負荷關系的研究[D]. 袁飛.西安體育學院 2017
[4]北京市高校優(yōu)秀排球運動員運動性心理疲勞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D]. 王瓊娜.北京體育大學 2017
[5]籃球運動員運動性疲勞狀態(tài)下的注意特征和情緒變化研究[D]. 張志敏.武漢體育學院 2016
[6]我國青年速滑隊(韓教組)2014-2015年度訓練負荷結構研究[D]. 靖澤全.東北師范大學 2016
[7]亞高原訓練對安徽省優(yōu)秀男子散打運動員部分生理生化指標的影響[D]. 陳麒麟.安徽師范大學 2015
[8]四川省舉重運動員心理疲勞的監(jiān)測與恢復研究[D]. 龍望春.成都體育學院 2014
[9]山西省高水平短跑、跨欄運動員年度訓練負荷特征的研究[D]. 張嬌.山西大學 2010
[10]技能類項目運動員心理疲勞的評價[D]. 張連成.北京體育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671053
【文章頁數(shù)】:5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1.2.1 選題目的
1.2.2 選題意義
2.文獻綜述
2.1 相關概念界定
2.1.1 速度滑冰短距離項目
2.1.2 速度滑冰短距離項目年度訓練周期
2.1.3 短距離速滑年度訓練周期負荷量的概念
2.1.4 運動性疲勞
2.1.5 運動性疲勞的測試方法
2.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2.2.1 短距離速度滑冰年度訓練周期的現(xiàn)狀
2.2.2 速度滑冰短距離項目負荷量的現(xiàn)狀
2.2.3 運動性疲勞研究的現(xiàn)狀
2.2.4 現(xiàn)狀總結
3.研究對象與方法
3.1 研究對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獻資料法
3.2.2 問卷調查法
3.2.3 測試法
3.2.4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4.研究結果
4.1 年度訓練周期訓練負荷量結果
4.1.1 年度訓練周期訓練負荷量總體情況
4.1.2 年度訓練周期不同階段訓練負荷量結果
4.2 年度訓練周期運動員生理疲勞結果
4.2.1 年度訓練周期血紅蛋白水平總體情況
4.2.2 年度訓練周期不同訓練階段血紅蛋白水平
4.2.3 年度訓練周期血尿素水平總體情況
4.2.4 年度訓練周期不同訓練階段血尿素水平
4.2.5 年度訓練周期血清肌酸激酶水平總體情況
4.2.6 年度訓練周期不同訓練階段血清肌酸激酶水平
4.3 年度訓練周期運動員心理疲勞結果
4.3.1 年度訓練周期運動員心理疲勞總體情況
4.3.2 年度訓練周期不同訓練階段心理疲勞水平
4.4 年度訓練周期負荷量與生理疲勞的關系
4.4.1 年度訓練周期負荷量與生理疲勞的關系
4.4.2 年度訓練周期中不同階段負荷量與生理疲勞特點分析
4.5 年度訓練周期負荷量與心理疲勞的關系
4.5.1 年度訓練周期負荷量與心理疲勞程度的關系分析
4.5.2 年度周期訓練不同階段負荷量與心理疲勞特點分析
4.6 運動性生理疲勞與心理疲勞的關系
5.分析與討論
5.1 年度訓練周期負荷量與生理疲勞的關系
5.2 年度訓練周期負荷量與心理疲勞的關系
5.3 生理疲勞與心理疲勞的關系
6.結論與建議
6.1 結論
6.2 建議
參考文獻
致謝
附錄一
附錄二
個人簡歷及在學期間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8周有氧水上劃艇訓練對賽艇運動員某些血液生化指標的影響[J]. 馬濤,高炳宏,李濤. 中國應用生理學雜志. 2019(01)
[2]高水平籃球運動員應對自我效能對其賽前焦慮和心理疲勞的影響[J]. 呂旭濤,李巧靈,劉康昱.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2018(11)
[3]青少年速滑運動員身體機能評價與運動成績的關聯(lián)性研究[J]. 李洪亮,劉俊一. 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 2017(01)
[4]古典式摔跤疲勞產(chǎn)生原因和力量訓練方法[J]. 苗秀波. 青少年體育. 2016(04)
[5]傳統(tǒng)周期訓練理論與板塊周期訓練理論的分野與整合[J]. 何飛霞,李端英. 當代體育科技. 2015(36)
[6]運動訓練長期計劃模式的發(fā)展——從經(jīng)典訓練分期理論到“板塊”訓練分期理論[J]. 陳小平. 體育科學. 2016(02)
[7]大學生網(wǎng)球運動員心理疲勞和運動成績關系研究[J]. 王宏,李佳薇.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 2015(06)
[8]對中樞與外周運動性疲勞的再認識[J]. 田峰.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5(42)
[9]1980年以來我國競技心理研究熱點的計量學述評[J]. 劉建秀,林嶺,張燕,李克雪,邱文豪. 體育科學. 2015(07)
[10]射擊運動員心理疲勞與完美主義、訓練比賽滿意感的相關研究[J]. 陳偉源,盧賽軍. 貴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06)
博士論文
[1]中韓速度滑冰短距離項目專項體能訓練的比較研究[D]. 盧卓.東北師范大學 2017
[2]燕麥β-葡聚糖的體內代謝和抗運動疲勞作用機制研究[D]. 徐超.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3
[3]運動性疲勞腦功能變化的fMRI研究[D]. 包大鵬.北京體育大學 2012
[4]降鈣素基因相關肽對大鼠運動性疲勞的影響研究[D]. 郭文.中南大學 2010
[5]脊髓5-HT系統(tǒng)在運動性疲勞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D]. 徐傳香.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 2008
[6]運動性疲勞所致學習記憶能力改變的證候特點及分子生物學機制[D]. 張蓉.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2008
[7]我國優(yōu)秀短距離速滑運動員體能訓練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 陳月亮.上海體育學院 2008
[8]運動性心理疲勞的概念模型、多維檢測、影響因素及干預措施[D]. 林嶺.北京體育大學 2006
[9]高水平運動員年度周期的項群特征[D]. 鄭曉鴻.北京體育大學 2003
[10]蘋果酸低聚糖飲料抗運動性疲勞的代謝機制研究[D]. 邱俊強.北京體育大學 2002
碩士論文
[1]四葉參水提物對運動性疲勞大鼠骨骼肌AMPK/PGC-1α通路表達的影響[D]. 王小飛.湖北民族學院 2018
[2]對高妮備戰(zhàn)第十三屆全運會賽前訓練負荷安排研究[D]. 高妮.西安體育學院 2018
[3]我國優(yōu)秀女子鐵餅運動員2015年冬訓期間生理生化指標變化特征與訓練負荷關系的研究[D]. 袁飛.西安體育學院 2017
[4]北京市高校優(yōu)秀排球運動員運動性心理疲勞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D]. 王瓊娜.北京體育大學 2017
[5]籃球運動員運動性疲勞狀態(tài)下的注意特征和情緒變化研究[D]. 張志敏.武漢體育學院 2016
[6]我國青年速滑隊(韓教組)2014-2015年度訓練負荷結構研究[D]. 靖澤全.東北師范大學 2016
[7]亞高原訓練對安徽省優(yōu)秀男子散打運動員部分生理生化指標的影響[D]. 陳麒麟.安徽師范大學 2015
[8]四川省舉重運動員心理疲勞的監(jiān)測與恢復研究[D]. 龍望春.成都體育學院 2014
[9]山西省高水平短跑、跨欄運動員年度訓練負荷特征的研究[D]. 張嬌.山西大學 2010
[10]技能類項目運動員心理疲勞的評價[D]. 張連成.北京體育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67105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367105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