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技武術套路中的審美思想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0-16 11:24
武術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華文化幾千年來的沉淀與載體。隨著新紀元的到來,武術在發(fā)展過程中不斷升華,競技武術套路應運而生,它是武術新時代的代表,是武術向國際推廣主要項目。作為新時代的產(chǎn)物,競技武術套路以高、難、美、新的技術體系宗旨推動著競技武術套路融入西方競技的行列,帶領著武術走出亞洲、走向世界。隨著競技武術套路在融入國際社會的過程中,其文化內(nèi)涵不足日益凸顯,國際化發(fā)展遇到瓶頸。本文從美學的基本理論入手,運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邏輯歸納法、比較法從審美思想的角度對競技武術套路進行研究。本文以審美作為切入點,剖析競技武術套路中的審美思想,目的在于通過探索人們對競技武術套路的審美是否偏離,找出武術套路國際化發(fā)展遇到瓶頸所在,探索其缺失內(nèi)涵。其研究的意義一是多角度的研究為競技武術套路國際化發(fā)展提供思路;二是有效審視人們的審美視角所在,結(jié)合競技武術套路本身原則,探求競技武術套路未來的發(fā)展方向。本文的創(chuàng)新點在于,不僅研究競技武術套路中的審美思想,更為主要的是分析其內(nèi)在的審美思想體系。筆者通過研究得出結(jié)論如下:1.競技武術套路國際化發(fā)展及國內(nèi)深層次傳播,其內(nèi)在審美思想研究不可缺少,它決定著競技武...
【文章來源】:吉林體育學院吉林省
【文章頁數(shù)】:5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是亞運會冠軍闞文聰劍術動作中的“持劍坐盤”動作,顯示動作和諧勻
劍要表現(xiàn)出君子的孤傲與清澈,要體現(xiàn)出“內(nèi)外合一”的審美思想。比如圖4 是亞運會冠軍有“南拳王”稱呼王地的“馬步持刀”動作馬步四平八穩(wěn),肌肉輪廓顯現(xiàn)的恰到好處,再加上南刀的刀勢,配上利器和眼神,把那種野性、勇猛的陽剛之美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真正做到了“人刀合一”!吧硇岛弦弧钡膶徝浪枷胧歉偧嘉湫g套路器械演練中最為本質(zhì)的思想,是評判與欣賞的依據(jù),是運動員們不懈追求的標準。但是,在武術比賽中有些運動員不能清楚地認識“身械合一”,只是一味追求器械的響聲,認為器械越響,演練
圖 6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太祖門武術教學體系構(gòu)建的基本思路[J]. 楊祥全. 武術研究. 2017(07)
[2]從英雄神話視域探索中國武術精神的審美文化源頭[J]. 孫剛.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17(05)
[3]競技武術套路的創(chuàng)新探索[J]. 趙詩. 武術研究. 2017(04)
[4]傳統(tǒng)武術技擊當代發(fā)展芻議[J]. 張長思,婁健. 體育科學研究. 2017(02)
[5]“身體美學”視域中學校武術教育的回歸[J]. 王曉晨,趙光圣,喬媛媛. 中華武術(研究). 2016(05)
[6]武舞與功夫舞臺劇:古今武術典型審美形態(tài)的實證解析[J]. 馬文友.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2016(02)
[7]武術套路運動的美學特征與藝術性研究[J]. 崔玉強. 當代體育科技. 2015(31)
[8]當代武術生產(chǎn)中的暴力美學現(xiàn)象探析[J]. 侯勝川. 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04)
[9]古典美學視域下的傳統(tǒng)武術之“勢”[J]. 唐志云. 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15(02)
[10]中華武術美學研究的歷史演進及其未來展望[J]. 李富剛.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 2015(03)
博士論文
[1]中國武術的審美文化研究[D]. 馬文友.上海體育學院 2012
[2]中國武術的美學思想研究[D]. 孫剛.北京體育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大眾審美視域下競技武術套路發(fā)展的研究[D]. 趙亞運.武漢體育學院 2015
[2]競技武術套路運動的美學理解與美學特征的時代審思[D]. 陳宇.成都體育學院 2012
本文編號:3439722
【文章來源】:吉林體育學院吉林省
【文章頁數(shù)】:5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是亞運會冠軍闞文聰劍術動作中的“持劍坐盤”動作,顯示動作和諧勻
劍要表現(xiàn)出君子的孤傲與清澈,要體現(xiàn)出“內(nèi)外合一”的審美思想。比如圖4 是亞運會冠軍有“南拳王”稱呼王地的“馬步持刀”動作馬步四平八穩(wěn),肌肉輪廓顯現(xiàn)的恰到好處,再加上南刀的刀勢,配上利器和眼神,把那種野性、勇猛的陽剛之美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真正做到了“人刀合一”!吧硇岛弦弧钡膶徝浪枷胧歉偧嘉湫g套路器械演練中最為本質(zhì)的思想,是評判與欣賞的依據(jù),是運動員們不懈追求的標準。但是,在武術比賽中有些運動員不能清楚地認識“身械合一”,只是一味追求器械的響聲,認為器械越響,演練
圖 6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太祖門武術教學體系構(gòu)建的基本思路[J]. 楊祥全. 武術研究. 2017(07)
[2]從英雄神話視域探索中國武術精神的審美文化源頭[J]. 孫剛.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17(05)
[3]競技武術套路的創(chuàng)新探索[J]. 趙詩. 武術研究. 2017(04)
[4]傳統(tǒng)武術技擊當代發(fā)展芻議[J]. 張長思,婁健. 體育科學研究. 2017(02)
[5]“身體美學”視域中學校武術教育的回歸[J]. 王曉晨,趙光圣,喬媛媛. 中華武術(研究). 2016(05)
[6]武舞與功夫舞臺劇:古今武術典型審美形態(tài)的實證解析[J]. 馬文友.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2016(02)
[7]武術套路運動的美學特征與藝術性研究[J]. 崔玉強. 當代體育科技. 2015(31)
[8]當代武術生產(chǎn)中的暴力美學現(xiàn)象探析[J]. 侯勝川. 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04)
[9]古典美學視域下的傳統(tǒng)武術之“勢”[J]. 唐志云. 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15(02)
[10]中華武術美學研究的歷史演進及其未來展望[J]. 李富剛.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 2015(03)
博士論文
[1]中國武術的審美文化研究[D]. 馬文友.上海體育學院 2012
[2]中國武術的美學思想研究[D]. 孫剛.北京體育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大眾審美視域下競技武術套路發(fā)展的研究[D]. 趙亞運.武漢體育學院 2015
[2]競技武術套路運動的美學理解與美學特征的時代審思[D]. 陳宇.成都體育學院 2012
本文編號:343972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343972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