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道組手模擬比賽的能量供應特征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0-08 18:18
目的:空手道即將在2020年的東京奧運會上首次登上奧運舞臺,但是現(xiàn)有對空手道能量供應特征的認識明顯滯后于其蓬勃發(fā)展的現(xiàn)狀。本研究擬通過模擬比賽的形式,探究空手道組手項目的能量供應特征。方法:國家空手道青年隊的9名男子(年齡17.9±1.9 yrs,身高176.0±7.7 cm,體重61.1±8.9 kg,空手道訓練年限2.8±1.6 yrs)和9名女子(年齡19.4±1.6 yrs,身高165.9±4.5 cm,體重57.2±4.2 kg,空手道訓練年限2.4±1.6 yrs)運動員自愿參加本研究。受試者佩戴便攜式呼吸氣體代謝儀(MetaMax 3B,Cortex,Germany)以常規(guī)比賽時長(男子3 min、女子2 min)完成1次模擬組手比賽。參加對抗的雙方要求盡可能以真實比賽的狀態(tài)來完成測試,同時在比賽攻防過程中注意避開實驗設備。通過血乳酸分析儀(Biosen C-line,EKF,Germany)檢測測試前后采集的血乳酸,記錄結束即刻的主觀疲勞度(RPE),并運用基于運動中累積攝氧量和血乳酸,以及運動后氧債快速部分的計算方法對能量供應量進行計算。結果:空手道組手男子模擬比賽來...
【文章來源】:上海體育學院上海市
【文章頁數】:4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空手道組手比賽場地[88]
國內外期刊空手道項目相關文獻分布柱狀圖
后期根據受試者攝氧量與血乳酸等數據計算其能量供應情況(圖 3)。圖 3 實驗方案示意圖3.2.2 模擬比賽測試方法空手道組手模擬比賽測試由兩個測試部分構成,分別是男子和女子運動員的模擬比賽實戰(zhàn)對抗,模擬比賽采用真實比賽時長,男子運動員為 3 min,女子運動員為 2 min[88]。在真實比賽環(huán)境中,當比賽常規(guī)時間出現(xiàn)平局情況時,比賽時間延長 1 min,進行加時賽。加時賽階段首先取得有效得分的運動員,獲得比賽勝利。如果加時賽結束依然保持平局,最終將由裁判組商議決定比賽的獲勝方(本研究測試過程中未出現(xiàn)平局的情況)。盡管模擬空手道組手比賽并不是真實的格斗,還是要求受試者全力去完成規(guī)定范圍內的比賽技術動作,比賽配有一名記錄員負責記錄受試者的比賽規(guī)定動作與得分動作,同時教練員在測試全程中不斷給受試者提出要求,并鼓勵受試者盡可能去接近真實比賽的競技狀況。由于在模擬比賽測試中,受試運動員的頭部及上半身需要全程佩戴呼吸氣體代謝儀(圖 4),因此在模擬比賽中采用了“半接觸”的格斗形式,即受試者在測試過程中要對攻擊目標為身體上段(Jodan)的比賽動作有所控制(嚴格落實“寸止”原則),以免對自身、對手及實驗設備器材造成傷害。受試者到達測試場地開始測試首先填寫信息采集表,隨后在模擬比賽測試開始前進行 15 min 的常規(guī)熱身活動(包括 5 min 慢跑,5 min 動態(tài)拉伸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第20-23屆世界空手道錦標賽獎牌分布特征及啟示[J]. 張楠,劉衛(wèi)軍. 體育文化導刊. 2017(08)
[2]我國優(yōu)秀女子空手道組手運動員體能評價指標體系及其模型的構建[J]. 毛愛華,王亞男.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 2017(03)
[3]周期性耐力項目的訓練量與強度[J]. 黎涌明. 體育科學. 2015(02)
[4]競技體育項目的專項供能比例——亟待糾正的錯誤[J]. 黎涌明,毛承. 體育科學. 2014(10)
[5]重塑我國訓練理論的運動生物學基礎[J]. 陳小平. 體育科學. 2010(11)
[6]日本空手道發(fā)展之路[J]. 湯文儉,袁鎮(zhèn)瀾. 體育文化導刊. 2008(07)
[7]武術、空手道、跆拳道內容及形式的比較分析[J]. 劉宏偉. 沈陽體育學院學報. 2007(05)
[8]日本空手道的起源與發(fā)展演變[J]. 谷晨. 體育文化導刊. 2003(03)
[9]日本空手道與福建南拳的歷史淵源[J]. 黃秀玉,蘇肖晴,李奇虎. 體育文化導刊. 2002(02)
本文編號:3424702
【文章來源】:上海體育學院上海市
【文章頁數】:4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空手道組手比賽場地[88]
國內外期刊空手道項目相關文獻分布柱狀圖
后期根據受試者攝氧量與血乳酸等數據計算其能量供應情況(圖 3)。圖 3 實驗方案示意圖3.2.2 模擬比賽測試方法空手道組手模擬比賽測試由兩個測試部分構成,分別是男子和女子運動員的模擬比賽實戰(zhàn)對抗,模擬比賽采用真實比賽時長,男子運動員為 3 min,女子運動員為 2 min[88]。在真實比賽環(huán)境中,當比賽常規(guī)時間出現(xiàn)平局情況時,比賽時間延長 1 min,進行加時賽。加時賽階段首先取得有效得分的運動員,獲得比賽勝利。如果加時賽結束依然保持平局,最終將由裁判組商議決定比賽的獲勝方(本研究測試過程中未出現(xiàn)平局的情況)。盡管模擬空手道組手比賽并不是真實的格斗,還是要求受試者全力去完成規(guī)定范圍內的比賽技術動作,比賽配有一名記錄員負責記錄受試者的比賽規(guī)定動作與得分動作,同時教練員在測試全程中不斷給受試者提出要求,并鼓勵受試者盡可能去接近真實比賽的競技狀況。由于在模擬比賽測試中,受試運動員的頭部及上半身需要全程佩戴呼吸氣體代謝儀(圖 4),因此在模擬比賽中采用了“半接觸”的格斗形式,即受試者在測試過程中要對攻擊目標為身體上段(Jodan)的比賽動作有所控制(嚴格落實“寸止”原則),以免對自身、對手及實驗設備器材造成傷害。受試者到達測試場地開始測試首先填寫信息采集表,隨后在模擬比賽測試開始前進行 15 min 的常規(guī)熱身活動(包括 5 min 慢跑,5 min 動態(tài)拉伸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第20-23屆世界空手道錦標賽獎牌分布特征及啟示[J]. 張楠,劉衛(wèi)軍. 體育文化導刊. 2017(08)
[2]我國優(yōu)秀女子空手道組手運動員體能評價指標體系及其模型的構建[J]. 毛愛華,王亞男.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 2017(03)
[3]周期性耐力項目的訓練量與強度[J]. 黎涌明. 體育科學. 2015(02)
[4]競技體育項目的專項供能比例——亟待糾正的錯誤[J]. 黎涌明,毛承. 體育科學. 2014(10)
[5]重塑我國訓練理論的運動生物學基礎[J]. 陳小平. 體育科學. 2010(11)
[6]日本空手道發(fā)展之路[J]. 湯文儉,袁鎮(zhèn)瀾. 體育文化導刊. 2008(07)
[7]武術、空手道、跆拳道內容及形式的比較分析[J]. 劉宏偉. 沈陽體育學院學報. 2007(05)
[8]日本空手道的起源與發(fā)展演變[J]. 谷晨. 體育文化導刊. 2003(03)
[9]日本空手道與福建南拳的歷史淵源[J]. 黃秀玉,蘇肖晴,李奇虎. 體育文化導刊. 2002(02)
本文編號:342470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342470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