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支持與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的關聯(lián)研究 ——基于3大經(jīng)濟圈6城市的調(diào)查
發(fā)布時間:2021-04-05 01:50
研究目的:近年來我國兒童青少年的身體活動水平雖有所提高但仍未達到身體活動推薦量的相關標準,同伴支持作為促進身體活動的強化因素,研究其與身體活動的關系具有重要意義。系統(tǒng)梳理影響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的同伴支持因素,了解身體活動水平及同伴支持現(xiàn)狀,并進一步探索同伴支持與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的關系。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分階段多層抽樣方法,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經(jīng)濟圈分別隨機選取兩個城市,分別為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廣州、佛山6個城市,每個城市各選取1個城區(qū)、1個郊區(qū),每個區(qū)各選擇小學(4、5、6年級)、初中(1、2、3年級)、高中(1、2、3年級)各一所,每個年級抽取兩個班,每班30人,發(fā)放問卷6480份,其中有效問卷4944份,平均年齡13.57±3.94歲。通過文獻資料法提取具體指標;經(jīng)過三輪德爾菲法建立同伴支持的指標體系;采用問卷調(diào)查法獲取基本信息、同伴支持和身體活動數(shù)據(jù),其中同伴支持測量為經(jīng)過信效度檢驗的自編問卷,身體活動測量采用具有良好信效度的“國際身體活動問卷短卷”;運用數(shù)理統(tǒng)計法處理與分析數(shù)據(jù),其中采用描述性統(tǒng)計描述身體活動水平和同伴支持現(xiàn)狀,采用方差分析比較兩變量差異,采用...
【文章來源】:上海體育學院上海市
【文章頁數(shù)】:3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義
1.3.1 理論意義
1.3.2 現(xiàn)實意義
2 文獻綜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兒童青少年
2.1.2 身體活動
2.1.3 同伴支持
2.2 基礎理論
2.2.1 社會生態(tài)學模型
2.2.2 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促進模型
2.3 指標測量
2.3.1 身體活動測量
2.3.2 同伴支持測量
2.4 身體活動與同伴支持的關系
2.4.1 國外研究
2.4.2 國內(nèi)研究
2.5 綜述小結
3 研究對象與方法
3.1 研究對象
3.1.1 研究對象
3.1.2 調(diào)查對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獻資料法
3.2.2 .德爾菲法
3.2.3 問卷調(diào)查法
3.2.4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4 結果與分析
4.1 研究對象的基本信息
4.2 身體活動水平
4.2.1 性別間身體活動水平
4.2.2 地區(qū)間身體活動水平
4.2.3 學段間身體活動水平
4.2.4 不同寄宿狀況身體活動水平
4.3 同伴支持的現(xiàn)狀分析
4.3.1 性別間同伴支持情況
4.3.2 地區(qū)間同伴支持情況
4.3.3 學段間同伴支持情況
4.3.4 不同寄宿狀況同伴支持情況
4.4 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與同伴支持相關性分析
4.4.1 同伴支持與總體兒童青少年的中高強度身體活動水平的相關性
4.4.2 同伴支持與不同性別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的相關性
4.4.3 同伴支持與不同地區(qū)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的相關性
4.4.4 同伴支持與不同學段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的相關性
5 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5.2 建議
參考文獻
致謝
附件1
附件2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上海市公共體育設施布局的時空差異研究[J]. 李陳,戴磊,林書偉,盧美霖,李欣怡.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學報. 2019(01)
[2]同伴支持行為對青少年身體活動的影響研究[J]. 王富百慧,王元超,譚芷曄. 中國體育科技. 2018(05)
[3]社會生態(tài)學視角下青少年校外身體活動行為的影響因素研究[J]. 代俊,陳瀚.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 2018(04)
[4]Physical activity among Chinese school-aged children:National prevalence estimates from the 2016 Physical Activity and Fitness in China—The Youth Study[J]. Xiang Fan,Zhen-Bo Cao.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2017(04)
[5]School and community physical activity characteristics and moderate-to-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Chinese school-aged children: A multilevel path model analysis[J]. Lijuan Wang,Yan Tang,Jiong Luo.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2017(04)
[6]中國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現(xiàn)狀及相關影響因素[J]. 李培紅,王梅. 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16(06)
[7]基于計劃行為理論分析青少年休閑性體力活動的影響因素[J]. 康茜,王麗娟. 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16(06)
[8]青少年體力活動問卷(PAQ-A)中文版的修訂及信效度研究[J]. 李新,王艷,李曉彤,李東峰,孫春,謝敏豪,王正珍.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15(05)
[9]青少年同伴關系對鍛煉態(tài)度的影響[J]. 邱勇,朱瑜.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12)
[10]青少年體力活動促進的社會生態(tài)學模式構建——基于江蘇省中小學生的調(diào)查[J]. 陳培友,孫慶祝.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2014(05)
博士論文
[1]社會生態(tài)學模型視角下美國和新西蘭青少年身體活動促進研究[D]. 董如豹.福建師范大學 2016
碩士論文
[1]上海市中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生態(tài)學模型的研究[D]. 邱茜.華東師范大學 2015
[2]青少年身體運動功能訓練動機分析及激發(fā)策略的研究[D]. 張巖.首都體育學院 2015
[3]江蘇省中小學學生體力活動及影響因素研究[D]. 湯梅燕.南京師范大學 2014
[4]上海市青少年和中青年身體活動的影響因素研究[D]. 周熱娜.復旦大學 2013
[5]學校環(huán)境、創(chuàng)造性自我效能與初中生科學創(chuàng)造力的關系[D]. 趙千秋.陜西師范大學 2012
[6]上海市部分中學生體力活動和靜態(tài)生活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影響因素的研究[D]. 洪茯園.上海體育學院 2010
本文編號:3118900
【文章來源】:上海體育學院上海市
【文章頁數(shù)】:3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義
1.3.1 理論意義
1.3.2 現(xiàn)實意義
2 文獻綜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兒童青少年
2.1.2 身體活動
2.1.3 同伴支持
2.2 基礎理論
2.2.1 社會生態(tài)學模型
2.2.2 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促進模型
2.3 指標測量
2.3.1 身體活動測量
2.3.2 同伴支持測量
2.4 身體活動與同伴支持的關系
2.4.1 國外研究
2.4.2 國內(nèi)研究
2.5 綜述小結
3 研究對象與方法
3.1 研究對象
3.1.1 研究對象
3.1.2 調(diào)查對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獻資料法
3.2.2 .德爾菲法
3.2.3 問卷調(diào)查法
3.2.4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4 結果與分析
4.1 研究對象的基本信息
4.2 身體活動水平
4.2.1 性別間身體活動水平
4.2.2 地區(qū)間身體活動水平
4.2.3 學段間身體活動水平
4.2.4 不同寄宿狀況身體活動水平
4.3 同伴支持的現(xiàn)狀分析
4.3.1 性別間同伴支持情況
4.3.2 地區(qū)間同伴支持情況
4.3.3 學段間同伴支持情況
4.3.4 不同寄宿狀況同伴支持情況
4.4 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與同伴支持相關性分析
4.4.1 同伴支持與總體兒童青少年的中高強度身體活動水平的相關性
4.4.2 同伴支持與不同性別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的相關性
4.4.3 同伴支持與不同地區(qū)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的相關性
4.4.4 同伴支持與不同學段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的相關性
5 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5.2 建議
參考文獻
致謝
附件1
附件2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上海市公共體育設施布局的時空差異研究[J]. 李陳,戴磊,林書偉,盧美霖,李欣怡.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學報. 2019(01)
[2]同伴支持行為對青少年身體活動的影響研究[J]. 王富百慧,王元超,譚芷曄. 中國體育科技. 2018(05)
[3]社會生態(tài)學視角下青少年校外身體活動行為的影響因素研究[J]. 代俊,陳瀚.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 2018(04)
[4]Physical activity among Chinese school-aged children:National prevalence estimates from the 2016 Physical Activity and Fitness in China—The Youth Study[J]. Xiang Fan,Zhen-Bo Cao.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2017(04)
[5]School and community physical activity characteristics and moderate-to-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Chinese school-aged children: A multilevel path model analysis[J]. Lijuan Wang,Yan Tang,Jiong Luo.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2017(04)
[6]中國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現(xiàn)狀及相關影響因素[J]. 李培紅,王梅. 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16(06)
[7]基于計劃行為理論分析青少年休閑性體力活動的影響因素[J]. 康茜,王麗娟. 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16(06)
[8]青少年體力活動問卷(PAQ-A)中文版的修訂及信效度研究[J]. 李新,王艷,李曉彤,李東峰,孫春,謝敏豪,王正珍.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15(05)
[9]青少年同伴關系對鍛煉態(tài)度的影響[J]. 邱勇,朱瑜.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12)
[10]青少年體力活動促進的社會生態(tài)學模式構建——基于江蘇省中小學生的調(diào)查[J]. 陳培友,孫慶祝.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2014(05)
博士論文
[1]社會生態(tài)學模型視角下美國和新西蘭青少年身體活動促進研究[D]. 董如豹.福建師范大學 2016
碩士論文
[1]上海市中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生態(tài)學模型的研究[D]. 邱茜.華東師范大學 2015
[2]青少年身體運動功能訓練動機分析及激發(fā)策略的研究[D]. 張巖.首都體育學院 2015
[3]江蘇省中小學學生體力活動及影響因素研究[D]. 湯梅燕.南京師范大學 2014
[4]上海市青少年和中青年身體活動的影響因素研究[D]. 周熱娜.復旦大學 2013
[5]學校環(huán)境、創(chuàng)造性自我效能與初中生科學創(chuàng)造力的關系[D]. 趙千秋.陜西師范大學 2012
[6]上海市部分中學生體力活動和靜態(tài)生活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影響因素的研究[D]. 洪茯園.上海體育學院 2010
本文編號:311890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311890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