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位知覺視角下中外男籃進攻無球跑動的對比分析研究 ——以30屆奧運會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1-02-07 08:52
本文運用唯物辯證法分析了籃球運動的發(fā)展方向,明確了時空矛盾的對立與統(tǒng)一是促進籃球不斷發(fā)展的源動力。從方位知覺的視角探析對無球跑動的元認知過程,認識到了良好的方位知覺是隊員通過無球跑動創(chuàng)造空間優(yōu)勢的“靈感”所在。結合籃球運動的基本理論知識,構建以產生于感知,形成于注意和記憶,活動于思維和想象的意識形成體系。讓方位知覺主導下的無球跑動意識在每位隊員的頭腦里得到深化和發(fā)展,真正做到“用腦子打球”。本研究以30屆奧運會中國男籃的五場小組賽為研究對象,采用文獻資料法、錄像觀察法、專家訪談法和邏輯分析法進行研究,旨在為我國籃球無球跑動技術的理論充盈和訓練革新提供借鑒。本文的研究結果如下:1.我國后衛(wèi)無論是在外線之間、外線至內線還是內線至外線的跑動上均遜色于對手。第一戰(zhàn)與西班牙的比賽,后衛(wèi)在外圍的跑動比較積極,也多次利用無球跑動創(chuàng)造出了外線出手的機會。但后面幾場比賽就差強人意,尤其是與英國和巴西的比賽,其在方位知覺主導下的跑動意識和跑動能力上更是與對手顯現(xiàn)出了巨大差距。后衛(wèi)作為全隊移動素質和靈敏素質最為出色的隊員,在外線跑動不能創(chuàng)造出投籃空間,內線跑動無法為隊員創(chuàng)造出手機會,那全隊就沒有靈活多變的戰(zhàn)...
【文章來源】:遼寧師范大學遼寧省
【文章頁數(shù)】:3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選題依據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2.1 國內研究現(xiàn)狀
1.2.2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1.3 解決的問題
1.4 研究意義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2.2.2 錄像觀察法
2.2.3 專家訪談
2.2.4 邏輯分析法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3.1 理論要點
3.1.1 方位知覺概述
3.1.2 無球跑動
3.1.3 無球跑動意識的形成體系
3.1.4 方位知覺和無球跑動意識的辯證關系
3.2 中國隊與對手的無球跑動對比分析
3.2.1 后衛(wèi)跑動的對比分析
3.2.1.1 外線到外線的跑動
3.2.1.2 外線到內線的跑動
3.2.1.3 內線到外線的跑動
3.2.2 前鋒跑動的對比分析
3.2.2.1 外線到外線的跑動
3.2.2.2 外線到內線的跑動
3.2.2.3 內線到外線的跑動
3.2.2.4 內線到內線的跑動
3.2.3 中鋒跑動的對比分析
3.2.3.1 外線到內線的跑動
3.2.3.2 內線到內線的跑動
3.2.3.3 內線到外線的跑動
3.3 無球跑動意識的培養(yǎng)
3.3.1 時空感知覺的培養(yǎng)
3.3.2 注意和記憶的形成
3.3.3 思維和想象的演繹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4.2 建議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學術論文情況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投籃意識”對籃球投籃命中率的影響[J]. 葉素英,容賢冰. 文體用品與科技. 2013(10)
[2]看中國男籃與歐洲強隊的差距——以第30屆奧運會男籃比賽中國與俄羅斯之戰(zhàn)為例[J]. 郭允兵,曹竟成. 湖北體育科技. 2013(01)
[3]籃球運動員籃球意識的培養(yǎng)[J]. 孫海波. 考試(教研版). 2012(09)
[4]中外男籃技術分析[J]. 婁必剛,覃朝玲,魯冠,徐小利. 體育文化導刊. 2011(09)
[5]原地投籃動作方位知覺與投籃命中率的相關性實驗研究[J]. 朱建國. 體育科技. 2011(03)
[6]中國男籃2009年國內外大賽主要問題研究[J]. 李帥東. 遼寧體育科技. 2010(05)
[7]從籃球時空對抗特征看“后姚明”時代中國男籃的發(fā)展[J]. 劉合智,蔣飛. 福建體育科技. 2010(02)
[8]淺談籃球中鋒位置技術與位置意識的培養(yǎng)[J]. 劉小平. 科技資訊. 2009(33)
[9]淺談籃球后衛(wèi)在比賽中的作用[J]. 楊俊彪. 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 2008(04)
[10]第14屆世界男子籃球錦標賽中國隊和與賽隊進攻速度的比較[J]. 周珂.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5(11)
博士論文
[1]中國哲學與圍棋之道[D]. 張東鵬.山東大學 2012
[2]毛澤東建國后思想改造理論研究[D]. 肖南龍.湖南師范大學 2002
碩士論文
[1]河北省業(yè)余體校男子籃球運動員培養(yǎng)現(xiàn)狀調查與對策研究[D]. 金兆中.河北師范大學 2012
[2]籃球時空規(guī)則變化與技戰(zhàn)術發(fā)展關系的研究[D]. 賈云鵬.首都體育學院 2011
[3]第16屆女籃世錦賽中外運動員不同位置技術運用能力的研究[D]. 黃琪.西安體育學院 2011
[4]對中國男籃防守體系的時空分析與研究[D]. 宋顯文.遼寧師范大學 2009
[5]2000-2006年我國高;@球碩士學位論文選題現(xiàn)狀分析研究[D]. 陳清森.蘇州大學 2008
[6]籃球運動員戰(zhàn)術意識的形成過程及其訓練策略研究[D]. 張玉朝.陜西師范大學 2007
[7]對第15屆世界男子籃球錦標賽中國隊與世界強隊進攻質量的對比研究[D]. 楊建軍.陜西師范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021988
【文章來源】:遼寧師范大學遼寧省
【文章頁數(shù)】:3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選題依據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2.1 國內研究現(xiàn)狀
1.2.2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1.3 解決的問題
1.4 研究意義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2.2.2 錄像觀察法
2.2.3 專家訪談
2.2.4 邏輯分析法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3.1 理論要點
3.1.1 方位知覺概述
3.1.2 無球跑動
3.1.3 無球跑動意識的形成體系
3.1.4 方位知覺和無球跑動意識的辯證關系
3.2 中國隊與對手的無球跑動對比分析
3.2.1 后衛(wèi)跑動的對比分析
3.2.1.1 外線到外線的跑動
3.2.1.2 外線到內線的跑動
3.2.1.3 內線到外線的跑動
3.2.2 前鋒跑動的對比分析
3.2.2.1 外線到外線的跑動
3.2.2.2 外線到內線的跑動
3.2.2.3 內線到外線的跑動
3.2.2.4 內線到內線的跑動
3.2.3 中鋒跑動的對比分析
3.2.3.1 外線到內線的跑動
3.2.3.2 內線到內線的跑動
3.2.3.3 內線到外線的跑動
3.3 無球跑動意識的培養(yǎng)
3.3.1 時空感知覺的培養(yǎng)
3.3.2 注意和記憶的形成
3.3.3 思維和想象的演繹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4.2 建議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學術論文情況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投籃意識”對籃球投籃命中率的影響[J]. 葉素英,容賢冰. 文體用品與科技. 2013(10)
[2]看中國男籃與歐洲強隊的差距——以第30屆奧運會男籃比賽中國與俄羅斯之戰(zhàn)為例[J]. 郭允兵,曹竟成. 湖北體育科技. 2013(01)
[3]籃球運動員籃球意識的培養(yǎng)[J]. 孫海波. 考試(教研版). 2012(09)
[4]中外男籃技術分析[J]. 婁必剛,覃朝玲,魯冠,徐小利. 體育文化導刊. 2011(09)
[5]原地投籃動作方位知覺與投籃命中率的相關性實驗研究[J]. 朱建國. 體育科技. 2011(03)
[6]中國男籃2009年國內外大賽主要問題研究[J]. 李帥東. 遼寧體育科技. 2010(05)
[7]從籃球時空對抗特征看“后姚明”時代中國男籃的發(fā)展[J]. 劉合智,蔣飛. 福建體育科技. 2010(02)
[8]淺談籃球中鋒位置技術與位置意識的培養(yǎng)[J]. 劉小平. 科技資訊. 2009(33)
[9]淺談籃球后衛(wèi)在比賽中的作用[J]. 楊俊彪. 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 2008(04)
[10]第14屆世界男子籃球錦標賽中國隊和與賽隊進攻速度的比較[J]. 周珂.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5(11)
博士論文
[1]中國哲學與圍棋之道[D]. 張東鵬.山東大學 2012
[2]毛澤東建國后思想改造理論研究[D]. 肖南龍.湖南師范大學 2002
碩士論文
[1]河北省業(yè)余體校男子籃球運動員培養(yǎng)現(xiàn)狀調查與對策研究[D]. 金兆中.河北師范大學 2012
[2]籃球時空規(guī)則變化與技戰(zhàn)術發(fā)展關系的研究[D]. 賈云鵬.首都體育學院 2011
[3]第16屆女籃世錦賽中外運動員不同位置技術運用能力的研究[D]. 黃琪.西安體育學院 2011
[4]對中國男籃防守體系的時空分析與研究[D]. 宋顯文.遼寧師范大學 2009
[5]2000-2006年我國高;@球碩士學位論文選題現(xiàn)狀分析研究[D]. 陳清森.蘇州大學 2008
[6]籃球運動員戰(zhàn)術意識的形成過程及其訓練策略研究[D]. 張玉朝.陜西師范大學 2007
[7]對第15屆世界男子籃球錦標賽中國隊與世界強隊進攻質量的對比研究[D]. 楊建軍.陜西師范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02198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302198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