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少年男子跳遠運動員速度力量訓練的研究
【學位單位】:北京體育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G823.3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義
1.3 關于國內外優(yōu)秀跳遠運動員的成績的情況
1.4 研究目的
2 文獻綜述
2.1 跳遠技術的特點
2.2 跳遠發(fā)展歷史
2.3 體力的概念
2.3.1 生理體質
2.3.2 運動體力的素質
2.3.3 身體素質訓練原則
2.3.4 體力訓練方法
2.3.5 速度力量的主要訓練方法
2.3.6 訓煉計劃和一次體能訓煉課的結構
2.4 14-15歲生理和心理特征
2.4.1 14-15歲少年的生理特征
2.4.2 14-15歲的心理特征
2.5 運動員長期以來訓練過程特點
2.5.1 培訓運動員系統(tǒng)概述
2.5.2 運動員多年訓練過程特征和階段劃分
2.6 初期專業(yè)化訓練階段少年運動員的訓練特點
2.7 少年跳遠運動員培訓中速度力量素質訓練的方法及觀點
2.7.1 少年(14-15歲)運動員體力素質訓練特點
2.7.2 關于力量與速度力量的觀點
2.8 國內外優(yōu)秀跳遠運動的速度力量和跳遠成績之間的相關
2.9 小結
3 研究對象、方法與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
3.1 研究對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獻資料法
3.2.2 專家訪談和問卷調查法:
3.2.3 觀察法
3.2.4 測試法
3.2.5 實驗法
3.2.6 數理統(tǒng)計法:
3.3 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
4 研究結果與分析
4.1 評價14-15歲男子跳遠運動員的速度力量
4.1.1 確定對14-15歲男子跳遠運動員的速度力量評價測試
4.1.2 設立14-15歲男子跳遠運動員速度力量標準的研究
小結
4.2 給14-15歲男子跳遠運動員選擇發(fā)展速度力量的練習
4.2.1 14-15歲男子運動員速度力量訓練工作的現(xiàn)狀
4.2.2 給14-15歲男子跳遠運動員選擇發(fā)展速度力量練習
4.3 14-15歲男子跳遠運動員速度力量發(fā)展練習的應用和效果
4.3.1 14-15歲男子跳遠運動員速度力量發(fā)展練習的應用
4.3.2 訓練周期和時間的劃分
4.3.3 14-15歲男子跳遠運動員各時期的速度力量訓練計劃
4.3.4 14-15歲男子跳遠運動員訓練過程中速度力量發(fā)展練習效果的評價
5 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5.2 建議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
個人簡歷 在讀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與研究成果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金;;中國男子跳遠:七人超8.05米[J];田徑;2015年01期
2 鄭紅巖;;對我國優(yōu)秀男子跳遠運動員助跑速度的研究[J];運動;2015年07期
3 浕水釣客;;拒絕借口[J];高中生學習(作文素材);2016年11期
4 張騰宇;張佳;;軀干穩(wěn)定性訓練對提高男子跳遠運動員競技能力的影響[J];山西青年;2017年15期
5 曾立火;馬俊明;;男子跳遠運動員助跑最后六步速度特征的研究[J];體育科學研究;2012年06期
6 李登光;劉艷;;中外男子跳遠技術比較及發(fā)展趨勢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7 于樹祥;柏永喜;;近十年來我國與世界男子跳遠運動成績的比較分析[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8 桂永鋒;吳洪波;;中美優(yōu)秀男子跳遠運動員成績差異的技術性分析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07年08期
9 張振;;中外優(yōu)秀男子跳遠運動員4項指標的對比分析[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10 蔡志強;劉振武;王燕;;我國優(yōu)秀男子跳遠運動員騰起角度小于國外優(yōu)秀男子選手的探究[J];滄州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范光草;越南少年男子跳遠運動員速度力量訓練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8年
2 劉述芝;我國優(yōu)秀男子跳遠運動員起跳環(huán)節(jié)肌肉用力特征及其訓練監(jiān)測系統(tǒng)開發(fā)的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婧婧;2016全國田徑大獎賽總決賽男子跳遠前8名運動員起跳技術分析[D];山西大學;2017年
2 魏院珍;北京世錦賽我國男子跳遠運動員起跳特征的運動學分析[D];西安體育學院;2017年
3 漆占偉;我國男子跳遠運動員比賽成績變化特點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3年
4 董文洋;增強式訓練對青少年男子跳遠運動員專項體能的影響[D];吉林大學;2015年
5 柏永喜;遼寧省優(yōu)秀少年男子跳遠運動員起跳技術的運動學特征分析[D];沈陽體育學院;2010年
6 周瑤;湖北男子跳遠運動員助跑速度利用率有效范圍的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14年
7 戴哲偉;我國優(yōu)秀男子跳遠和三級跳遠運動員助跑最后兩步的運動學指標的比較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8 王占軍;對我國優(yōu)秀男子跳遠運動員助跑、起跳技術特征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6年
9 楊合適;我國優(yōu)秀男子跳遠運動員起跳過程下肢擺動與送髖技術的三維運動學分析[D];首都體育學院;2009年
10 侯小燕;對二級水平男子跳遠運動員采用振動訓練效果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84658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2846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