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阻振動訓練對生理反應與能量消耗的影響
[Abstract]: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vibration stimulation on physiological response and energy expenditure during resistance training. Methods: twenty healthy male college students, aged (20.13 鹵2.97) years and (172.38 鹵3.32) cm, weight (68.42 鹵3.75) kg.,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After the maximum muscle strength was tested, resistance vibration training (REV,n=20) and resistance training (RE,n=20) were performed respectively. The intensity of vibration stimulation was 30 Hz and the amplitude was 2 mm;. Resistance training content is 70%1RM intensity, 12 repeated times of 3 groups of barbell bending position, three groups of barbell squat lift, between groups rest 3 min. The oxygen uptake (6 VO2) and the respiratory exchange rate (respiratory exchange ratio,RER) of heart rate (HR),) were tested by paired sample analysis of variance (vibration stimulation 脳 time), and whether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nergy expenditure between the two periods. If significant, LSD method was used for post-examination. Results: th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6) VO2 of REV during training and convalescenc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RE, and RER of RE during convalescenc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REV;. The effect of exercise time o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6) VO2, RE and REV training perio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alescent period, while the effect on RER in both groups was greater than that in convalescence period. Conclusion: 6) VO2 of REV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RE, and lasted at least 60 min, indicating that the intervention of vibration stimulation could increas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POC, in recovery phase, while FAT was the main energy expenditure in recovery period.
【作者單位】: 南京師范大學體育學博士后流動站;南京森林警察學院警務技戰(zhàn)術系;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資金項目資助(編號:LGZD201709) 南京森林警察學院教改項目資助(編號:ZD17101)
【分類號】:G804.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萍;;放松慢跑的能量消耗[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1982年01期
2 尹遵棟,馬軍,龍海珍,宋逸,潘勇平,凌詒淑,萬左紅,儲大公,方秀君;75名小學生冬季能量消耗情況[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4年02期
3 梁潔,蔣卓勤;廣東省某高校大學生能量消耗研究[J];衛(wèi)生研究;2003年05期
4 楊鄭;;運動員運動期間的能量消耗與體溫的關系——能量消耗間接計算法初探[J];湖北體育科技;1987年02期
5 ;什么限制了人腦的進化?[J];初中生世界(九年級物理);2012年Z2期
6 陳英杰;楊維;;論散手訓練中的能量消耗與營養(yǎng)恢復[J];搏擊.武術科學;2008年04期
7 吳衛(wèi)東;;大學生優(yōu)秀男、女籃球運動員能量消耗對比研究[J];少林與太極(中州體育);2013年07期
8 尚東鋒;;抗阻訓練能量消耗的研究進展[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3年03期
9 焦緒良;大教室多班合課的能量消耗分析[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10 林建棣;李新寧;王曉村;劉曉光;張永民;呂金清;王建設;吳日秀;袁鑫;;關于體育專業(yè)學員教學訓練能量消耗的24小時動態(tài)研究[J];解放軍體育學院學報;1995年Z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李潔輝;丸山仁司;;不同上下臺階方式的能量消耗分析[A];第五次全國創(chuàng)傷康復暨第七次全國運動療法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2 胡佑紅;張春華;陳文鶴;;四項身體活動能量消耗的研究[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7年
3 趙德峰;錢風雷;陳文鶴;;上海市青少年自由泳運動員能量消耗節(jié)省化的測試與監(jiān)控研究[A];2013年全國競技體育科學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13年
4 孫銳;樸建華;田園;李衛(wèi)東;楊艷華;姬一兵;董杰;黃振武;楊曉光;;對26名青年男性看電視和看書時能量消耗的研究[A];營養(yǎng)健康新觀察(第三十六期):膳食營養(yǎng)與代謝專題[C];2007年
5 趙文華;;不同運動感受裝置的特點及在能量消耗測定中的應用[A];營養(yǎng)健康新觀察(第二十八期):飲食、身體活動與健康專題[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本報記者 劉艷芳整理;中國居民能量消耗情況初探[N];中國食品報;2010年
2 北京友誼醫(yī)院營養(yǎng)師 顧中一;如何制定自己的減肥計劃[N];中國食品報;2014年
3 陳文蘭;適度疲勞有益[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2年
4 王繼貴;科學減肥[N];大眾衛(wèi)生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王芳;中年人健身走、跑能量消耗評價模型的建立及驗證[D];北京體育大學;2010年
2 孫泊;基于壓力傳感器與加速度傳感器走跑運動能量消耗建模的實驗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2年
3 王歡;步行能量消耗特征的研究與應用[D];上海體育學院;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麗;健康人群步行能量消耗特點與模型的初步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1年
2 丁玲;女大學生跳繩運動能量消耗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年
3 包長莎;大學生多種形式花樣跳繩能量消耗的比較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年
4 陳玉平;相同總功下不同強度功率自行車運動的能量消耗特點的比較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5年
5 李遵光;基于能量消耗的LEACH動態(tài)持續(xù)周期的優(yōu)化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4年
6 公衍蕊;三種坡度快走過程中攝氧量、心輸出量和能量消耗的動態(tài)變化及相關性研究[D];山東體育學院;2015年
7 馬嬌嬌;舞蹈啦啦操的能耗測定及其應用建議[D];南京體育學院;2014年
8 何惠然;發(fā)音能量守恒現(xiàn)象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5年
9 黃俊男;平板支撐的健身作用分析[D];杭州師范大學;2016年
10 陳靜;慢性腎臟病非透析患者血尿酸水平與蛋白質能量消耗的相關性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36242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2362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