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競技狀態(tài)基本問題的探討
本文選題:競技狀態(tài) + 維度; 參考:《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7年04期
【摘要】:立足于運動訓練與競技參賽實踐,運用實踐的和唯物辯證法的觀點對競技狀態(tài)的基本問題進行了探討。提出競技狀態(tài)的3個維度即時間維度、水平維度和內容維度,認為競技狀態(tài)評價的3種范式即"生理生化指標評價范式"具有局限性、"運動成績評價范式"具有相對性和"應對水平評價范式"具有客觀性。運用逆境應對理論審視最佳競技狀態(tài),提出競技狀態(tài)是"賽前準備狀態(tài)"和"比賽狀態(tài)"、"現實的高峰狀態(tài)"及"峰前狀態(tài)"和"峰后狀態(tài)"、"理想的預期的狀態(tài)"和"現實的實踐的狀態(tài)"的綜合與統(tǒng)一。
[Abstract]: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sports training and competitive competi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asic problems of competitive state from the viewpoint of practical and materialistic dialectics.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competitive state are time dimension, horizontal dimension and content dimension.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three paradigms of competitive state evaluation, namely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 evaluation paradigm", are limited, while "sports achievement evaluation paradigm" is relative and "coping level evaluation paradigm" has objectivity. Using the theory of coping with adversity to examine the best competitive state, It is pointed out that competitive state is the synthesis and unification of "pre-competition preparation" and "competition state", "realistic peak state" and "pre-peak state" and "post-peak state", "ideal expected state" and "realistic practical state".
【作者單位】: 中南大學體育教研部;上海體育學院體育教育訓練學院;山東體育學院院辦;
【分類號】:G80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姜濤;;關于競技狀態(tài)相關問題的探討[J];體育學刊;2009年01期
2 陳小平;;由結果到過程的控制——當前運動訓練科學化的一個重要發(fā)展趨勢[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7年08期
3 劉建和;姜濤;李林;;目前競技狀態(tài)研究中的幾個問題[J];體育科學;2007年07期
4 姚頌平;;繼承與弘揚馬特維也夫教授的運動訓練學術思想[J];體育科學;2006年11期
5 姒剛彥;;追求“最佳”還是強調“應對”——對理想競技表現的重新定義及心理訓練范式變革[J];體育科學;2006年10期
6 康凱;帆船運動員最佳競技狀態(tài)模式的初步研究[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3期
7 熊焰;競技狀態(tài)及其特征剖析[J];體育學刊;2004年03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楊宇媚;我國優(yōu)秀女子游泳運動員個性化競技狀態(tài)與生化指標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6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衛(wèi)強;葉國雄;;關于競技狀態(tài)基本問題的探討[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7年04期
2 費普勝;;關于運動訓練分期理論若干問題的思考——基于超量恢復與競技狀態(tài)的視角[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7年05期
3 茍明;;競技狀態(tài)與競賽成績關系實證研究——基于英超聯(lián)賽足球隊數據[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7年01期
4 孟捷;;大學生馬拉松運動員訓練透視與分析——以西北民族大學為例[J];四川體育科學;2017年01期
5 卞鵬強;;現代訓練過程“需要”理論構建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6年12期
6 梁曉龍;;優(yōu)秀馬拉松運動員賈超風賽前訓練分析[J];科技資訊;2016年12期
7 金成平;李少丹;;我國運動訓練理論的演進及其問題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04期
8 丁仲元;王厚雷;;第十二屆全運會馬拉松冠軍賈超風賽前素質訓練分析[J];福建體育科技;2016年03期
9 張云山;;西北民族大學在校大學生馬拉松運動員訓練分析[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年02期
10 張莉清;劉大慶;;近5年我國運動訓練學若干熱點問題的研究[J];體育科學;2016年05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李超奇;河南省游泳運動員賽前集訓期生理生化指標的監(jiān)測分析[D];河南師范大學;2015年
2 丁志男;游泳滑輪拉力器設計與研發(fā)[D];山東體育學院;2014年
3 盧鳳;我國競技健美操運動員最佳競技狀態(tài)的訓練學調控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3年
4 徐泳;YZ-5型游泳核心力量練習器的研制與應用[D];山東體育學院;2012年
5 劉晟;對花樣游泳運動員身體機能生理生化診斷體系的研究[D];湖南大學;2011年
6 梅有明;游泳運動員下肢打腿專項力量耐力訓練手段的實驗研究[D];山東體育學院;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小平;;論專項特征——當前我國運動訓練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體育科學;2007年02期
2 姚頌平;;繼承與弘揚馬特維也夫教授的運動訓練學術思想[J];體育科學;2006年11期
3 姒剛彥;;追求“最佳”還是強調“應對”——對理想競技表現的重新定義及心理訓練范式變革[J];體育科學;2006年10期
4 陳小平;;論運動技術和技術訓練——我國訓練理論和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體育科研;2006年05期
5 曹春梅;季林紅;王子羲;陳小平;于芬;;基于生物反饋原理的跳板跳水輔助訓練系統(tǒng)[J];中國體育科技;2006年04期
6 林嘉;陳小平;;肌電與足底壓力同步測量在對我國優(yōu)秀速滑運動員蹬冰單步周期研究中的應用[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7 朱靜華;叢林;;如何提高普通高校女生的跳遠成績[J];田徑;2006年04期
8 Ulrich Hartmann;Joachim Mester;陳小平;;體育項目中的訓練與過度訓練特征[J];體育科研;2006年01期
9 劉建和,孫良勇,溫宇紅;2003年中國運動訓練學理論研究成果回顧[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10 鐘伯光,姒剛彥,李慶珠,劉皓;“中國運動員應激應對量表”的編制及檢驗[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04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華光,黃劍華,方千華;論高校球類群體項目競技狀態(tài)的最佳調控[J];福建建筑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年04期
2 陳彤,方千華;論群體項目競技狀態(tài)的最佳調控[J];福建體育科技;2004年04期
3 傅建華;;青少年射箭運動員賽前競技狀態(tài)的診斷與調控[J];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4 蘇文濤;鄭曉鴻;;運動過程中競技狀態(tài)的培養(yǎng)與保持[J];湖北體育科技;2009年01期
5 李少丹;;論競技狀態(tài)的復雜性[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年06期
6 徐本力;關于競技狀態(tài)最優(yōu)調控原則體系的初步構想[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94年02期
7 肖紅艷,王保合,馬德慶;競技狀態(tài)的測定與培養(yǎng)[J];山東體育科技;1996年03期
8 留森華;競技狀態(tài)的控制[J];田徑;1999年07期
9 茹佳佳;符麗娜;;邊緣學科視角下影響運動員競技狀態(tài)的因素探析[J];新課程學習(下);2011年02期
10 徐強;考試時競技狀態(tài)的調整[J];河北自學考試;1996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朱麗敏;;競技狀態(tài)研究進展及干預因素分析[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二)[C];2007年
2 李贊;;運動員競技子能力的非同步性發(fā)展與競技狀態(tài)[A];第五屆全國青年體育科學學術會議、第二屆中國體育博士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8年
3 張衛(wèi)強;林勁楊;喻躍龍;;競技狀態(tài)的理論審視(一)[A];2013年全國競技體育科學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13年
4 沈兆U,
本文編號:209413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2094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