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發(fā)展體育旅游供給側改革路徑探討
本文關鍵詞: 體育旅游 供給側 蘇州 轉型發(fā)展 路徑 出處:《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7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為適應大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旅游需求,在新一輪經(jīng)濟轉型發(fā)展的歷史時期,蘇州可充分利用著名旅游城市的知名度,挖掘古城周邊優(yōu)美的山水資源,發(fā)揮區(qū)位和交通優(yōu)勢,做大做強體育旅游產(chǎn)業(yè),使其成為經(jīng)濟發(fā)展新的增長點。采用文獻資料、實地考察和問卷調(diào)查等方法對蘇州發(fā)展體育旅游供給側結構改革路徑進行研究,提出蘇州發(fā)展體育旅游,應統(tǒng)籌大眾旅游、健身與名城保護、生態(tài)建設和經(jīng)濟發(fā)展各方效益;著力打造適宜的體育旅游環(huán)境;推出一批有影響力的體育旅游產(chǎn)品;培養(yǎng)體育旅游管理人才。
[Abstract]: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increasing diversified tourism demand of the masses, in the historical period of the new round of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Suzhou can make full use of the famous tourist city's popularity, excavate the beautiful landscape resources around the ancient city, and bring into play the advantages of loc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In order to make the sports tourism industry bigger and stronger, it becomes a new growth poi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form path of the supply-side structure of sports tourism in Suzhou by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In order to develop sports tourism in Suzhou, it is necessary to coordinate mass tourism, fitness and city protectio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uild a suitable environment for sports tourism, and launch a number of influential sports tourism products. Training sports tourism management personnel.
【作者單位】: 蘇州科技大學體育部;廣州體育學院;江蘇省蘇州實驗中學;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我國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研究》(13YJC890034)階段性成果 蘇州市體育局體育科研局管課題《供給側改革發(fā)展蘇州體育旅游策略研究》(TY2016-405)
【分類號】:G812.7;F592.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敬輝,張秀燕;對開發(fā)體育旅游的思考[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2 譚燕秋,葛見珠;我國現(xiàn)行體育旅游發(fā)展的契機及開發(fā)體育旅游市場的思考[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2年S1期
3 閔健;體育旅游及其界定[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2年06期
4 鄭建榮,馮林華;體育旅游與可持續(xù)發(fā)展[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S1期
5 陳太勝 ,夏登波;體育旅游淺析[J];瓊州大學學報;2002年03期
6 蘇肖晴;關于中國發(fā)展體育旅游的幾個問題[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7 劉笑舫,武勝奇;體育旅游在我國體育產(chǎn)業(yè)中的地位與作用[J];體育學刊;2003年04期
8 孫漢超;體育、旅游、健身三者的協(xié)同與和合——簡評《體育旅游與健身》[J];湖南社會科學;2003年03期
9 謝芳;試論中國體育旅游的發(fā)展策略[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10 陳文英;探析我國體育旅游[J];湖北體育科技;2003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麗娟;戴光全;;體育旅游及其國外研究的最新進展[A];中國地理學會2004年學術年會暨海峽兩岸地理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2 于力;王均;;體育旅游與學生“情商”的培養(yǎng)[A];中國科協(xié)2005年學術年會體育科學分會場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3 陳立;曾小武;;廣東省體育旅游發(fā)展前景及對策[A];首屆中國體育產(chǎn)業(yè)學術會議文集[C];2005年
4 史明;;哈爾濱冬季體育旅游與專業(yè)滑雪場經(jīng)營[A];第十一屆全國冬季運動會科學大會論文集[C];2008年
5 梅躍長;邱晨怡;;六城會對武漢體育旅游供求影響分析[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二)[C];2007年
6 王巍;;遼寧省體育旅游經(jīng)濟對策研究[A];第十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經(jīng)濟管理與人文科學分冊)[C];2013年
7 王國勇;;中國體育旅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A];第二十一屆全國高校田徑科研論文報告會論文專輯[C];2011年
8 蔡勇;戴潔;;杭州市居民體育旅游傾向行為特征調(diào)查研究[A];2013中國體育產(chǎn)業(yè)與體育用品業(yè)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3年
9 趙敏敏;;論云南少數(shù)民族體育旅游發(fā)展中的品牌建設[A];第四屆(2009)中國管理學年會——市場營銷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10 吳畏;于佳祥;;環(huán)京津地區(qū)居民體育旅游影響感知度研究[A];第3屆中國體育博士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吳睿娜;體育旅游正當時[N];北京日報;2002年
2 陸輝;深入發(fā)展體育旅游經(jīng)濟[N];中國旅游報;2002年
3 王瑞紅;體育旅游 助推旅游產(chǎn)業(yè)的品牌[N];中國旅游報;2004年
4 鄭華;體育旅游:旅游產(chǎn)業(yè)新疆域[N];國際商報;2004年
5 本報記者 王有龍;體育旅游商機無限[N];甘肅日報;2004年
6 本報記者 楊忠陽 何東憲;體育帶動旅游 展現(xiàn)無限商機[N];經(jīng)濟日報;2005年
7 蔡升桂;體育與旅游[N];江西日報;2001年
8 柳伯力邋本報記者邋孫琳;體育旅游的“黃金”價值[N];四川日報;2003年
9 向朝倫;體育旅游四川奧運商機敞開大門[N];四川日報;2005年
10 王瑞紅;體育旅游 時尚運動大贏家[N];市場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博;中美體育旅游發(fā)展差異的比較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鮑計國;對大連發(fā)展體育旅游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8年
2 李鋒;信息技術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體育旅游領域的應用研究[D];延邊大學;2009年
3 劉婷;陜西體育旅游發(fā)展的法律環(huán)境建設研究[D];西安體育學院;2010年
4 周曉梅;貴州體育旅游發(fā)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5 張易;成都地區(qū)體育旅游資源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開發(fā)設想[D];北京體育大學;2005年
6 楊佳文;北京市旅游業(yè)的轉型對發(fā)展體育旅游的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11年
7 左琨;西藏體育旅游發(fā)展問題研究[D];西藏民族學院;2011年
8 元旦旺久;西藏體育旅游資源評價與開發(f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9 李倩倩;昆明市大學生參與體育旅游的特征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5年
10 唐澤民;蘆山災后重建體育旅游開發(fā)的思路與對策[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54696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1546969.html